念金刚经的感应

李盛老师

  末学从5月份左右开始持金刚经。到现在3个多月内持了730多遍。在这段时间里有了许多感应。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增加大家的信心。

  (1)持了100遍时,内心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多年的自闭一下子好了很多。

  (2)今年专业考试,早上我念了3遍《金刚经》考试时发挥得特别好,而且临场抽签讲故事时尤其神奇。在外面准备我的题目《那天,我到月球上了》,我想朗诵完后小品要用一下书。向旁边的男同学借了一本。结果是文学书,随手一翻,哇!有好多描写月亮的句子和小故事。我看了一遍,想到了一个故事,思路好清楚。上台出口成章,表达得特别特别好。老师都说这个题目很难啊!专业得了第1名。

  (3)我妈妈职称考试和我妹妹中考时我在家给她们念《金刚经》她们说考试时头脑特别清爽,心也特别静。而且考的都不错。

  (4)好运不断!!!好几次出门,正想打di,就会有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很面善的人出现,免费送到目的地。还有,到游乐园莫名就有叔叔带她小孩儿和我一起到处玩。而我发现这些人都信佛!!!奇妙

  (5)莫名接受了好多次采访,有报纸,有电视。还有一次专访。有很多亲朋好友都看到了。今天早上出门还有人说这不是昨晚电视演的那个吗?

  (6)我在当地以比较好的成绩考上了我喜欢的大学。我去年因为病魔缠身。没能考大学。

  消罪报

  隋时,蒯(音kuǎi)武安,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经常在嵩山南边射杀老虎。一次,忽然有一个怪物,像猪,但却是人手,用虎皮蒙到他身上,把武安推落深涧中。等到他爬起来一看,自身已经变成老虎了,惶恐惧怕,不知怎么办。忽然听到钟声,知道是僧人居所,他就前往求救。看见一位僧人在念《金刚经》,他就闭上眼睛俯伏。僧人用手摩他头,忽然爆发出巨大的声音,头破虎皮而出,把刚才遇到的事都说了。僧人又抚摸他背部,虎皮也随手而裂开。武安于是出家修行,持念《金刚经》。《报应记》

  唐时,高纸,是隋朝仆射(官名)高颖的孙子。龙朔二年,他出长安(今西安)顺义门,忽然碰到二人骑马来,说:“王召你去。”高纸不肯去,也不知道这两人是阴间的鬼差,就策马避开他们,又被追赶挟拥。高纸有个哥哥,在化度寺为僧,他就想到寺里去,鬼差遮门拦阻他。高纸就打了鬼差一拳。鬼差发怒,就把他拽落马下,昏死过去。僧人把他拖入寺院他哥哥那里,第二天早晨他才苏醒过来,说:“起初,随两位鬼使去见阎王,阎王说:‘你还不该来,因曾经毁谤佛法,且令你活着时先受刑罚。’命令左右人拔他舌头,用犁来耕,但都没受伤。阎王问主吏什么缘故,主吏说:‘这人曾念《金刚经》。’阎王称好,就下令放还。”高纸从此后专以念《金刚经》为事。《报应记》

  唐时,姚待,为母亲写《金刚经》百部。有个屠夫李回奴,请回去一部,烧香供养。回奴死后,有人在阴间见到他,枷锁自脱,往生善道去了。《太平广记》

  唐时,宋义伦,暴死三天后复活,说:“我被追拿去见阎王。阎王说:‘你曾杀狗、兔、鸽,寿命将尽。但你念诵《金刚经》,不但可以灭罪,更应延寿。以后不要再吃酒肉,一心持经。”于是放他还阳。《太平广记》

  唐朝龙朔元年,洛州(今河南洛阳)景福寺比丘尼修行。房中有位侍童伍五娘死了,就为她设了灵位。过了一个多月,伍五娘的姐弟,在半夜里忽然听到灵位上有呻吟声,问她,她回答说:“我活着时,曾在寺庙里吃肉,又曾经杀一只螃蟹用来涂疮。现在进了刀林地狱,肉中有折刀七把,请取我身上的衣服,为我作功德。”去看她床上,有很多脓血,大殓的衣服还在。于是为她书写《金刚经》。每写一卷,灵位上就出声报告:“已拔出一把刀。”共写了七卷,灵位上才说:“七把刀都出来了。今蒙福业,就要去投生了。”《冥报记》

  唐时,河南节度使吴少阳,看见一位驿差,走路时脚不沾地,就问他为什么能这样。驿差回答说:“我叫全信,素食三十年,每天念诵《金刚经》三卷。”吴取出三百六十两银子,将他所诵的《金刚经》买下来。全信接了银子,吴就看见他的脚不能离地了。后来,吴患病,阴差来捉拿他,一位金刚神呵叱阴差说:“这人买有《金刚经》功,不得捆绑。”鬼卒跪下答应。吴醒来告诉妻子:“我在生时,不持斋,罪业非常大,侥幸过去曾经买下全信的经书,罪减轻一半。你们应该马上奉持,以免以后后悔。”《金刚持验》

  宋时,冯察院(察院,官名),二十八岁时,曾上奏章。夜晚,被追拿到阴间,阎王斥责他说:“你一直持诵《金刚经》,寿命本该到九十多岁,官做到枢府。因为这个奏章不利于民,应该断禄、减寿。”冯哀求放还,诵经行善,以忏悔前罪。阎王答允放还,于是苏醒。后来,他果然做了宰相,寿到九十八岁。《证果录》

  宋时,泗州(今安徽泗县)的赵璧,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期间,妻子李氏死亡。赵璧考试及第,回到家乡,看见亡妻在路边哀告他说:“我在生时,杀害物命,经常用酒醉螃蟹吃,冥司罚我在蟹山地狱,群蟹钳咬我。又因生前不珍惜饭粥、羹汤、茶酒,累积到五石九斗七升五合,使我减寿命一纪(十二年),又遭受三七大地狱苦。又命令狱卒监督我卖酒,每当无常鬼追到亡魂,就在我身上刺血,刺足原来的数量,把我投进其他地狱。冥司非常敬重《金刚经》,求你为我书写七卷,便可救拔我地狱的苦难。”赵璧到家,就为她写经。刚写完两卷,他到妻子坟上,一位老翁自称是山神,告诉他说:“李氏承你写经的力量,已经超生了。”《金刚感应》

  明时,袁宏道的母亲龚氏,每天念诵《金刚经》。一天,诵经将到一半,房梁上垂下一只巨大的蜘蛛,绕经数圈,伏住不动。当念诵到六如偈时,蜘蛛蠕动,像行礼叩拜的样子。念完经再看,大蜘蛛已经死去了。《金刚新异录》

  唐时,僧人明度,一直念诵《金刚经》。有鸽子在屋楹上筑巢,养育两只小鸽,明度经常用剩粥喂它们,且对它们说:“乘我诵经力,羽翼速成。”忽然两只小鸽一起落在地上死了。他梦见两个小孩说:“幸蒙法师念经之力,我们得以转生人道,生在距离这里十里的某某家中了。”过了十个月,寻访,果然某家有孪生二子。明度叫他们“鸽儿”,两人同时回头应答。《金刚应验》

  唐朝太和五年,四川汉州什邡(音方)县的王翰林,暴死。三天后复活,说冥官是自己的哥哥,对他说:“有一头牛控告你枉杀无辜。又曾卖竹子给别人制作箜篌;杀狗两头,狗也控告你。你名字还没有列入死簿,做什么功德可免除呢?”弟弟想设斋、写某经,哥哥都说仍不足以解救。弟弟就请求每天持诵《金刚经》七遍,哥哥欢喜地说:“足够了。”他复活后,就舍业出家修行了。《续酉阳杂俎》

  唐朝元和十五年,越人吴可久,住在长安(今西安),与妻子王氏,信奉“摩尼教”。一年多后,妻子突然死去。过了三年,给她丈夫托梦说:“我因信奉邪法、持邪见,堕落为蛇身,在皇子陂(音杯)的佛塔下,明天早晨将死去,愿你为我请僧人到那里为我念诵《金刚经》,期望免除其他苦难。”梦中丈夫不信这些话,叱责妻子。妻子发怒,向他脸上吐唾液。丈夫惊醒后,脸上果然肿起来,痛不可忍。妻子又托梦给吴可久的哥哥说:“园里有龙舌草,捣烂敷在可久脸上,立即可以痊愈。”一试,可久脸上的伤果然好了。天亮后,兄弟同到寺庙请僧人念诵《金刚经》。不久,有条大蛇从塔中爬出来,抬头到处看,经刚念完,蛇就死了。可久从此归信佛法,常念《金刚经》。《报应记》

  唐朝元和年间,李回,考试落第回家,有位僧人劝他念《金刚经》。念到了数十遍。一次,到王桥夜宿,因月下散步,被一个美女引诱到村舍中,戏笑喧哗。进了堂屋,又看见美女五六个人,心中怀疑是精怪,就默念《金刚经》。忽然,有异光从口中发出,群美女都惊吓散去,只闻到腥秽臭气,大概是狐狸的居所吧。面前满是荆棘,不知在什么地方。不久,有一头白狗来为他带路,口中有光发出,于是回到了居所。《太平广记》

  明朝万历年间,华林镇一位老者,每天念诵《金刚经》。家中有母鸡孵雏,抱着十二枚蛋。一夜,老者梦见十二个人在堂下礼拜他,说:“仰赖听到您念经的声音,我们都已经脱离畜禽身,所以来向您致谢。”醒来后,去看那十二枚鸡蛋,都成了空壳。《金刚持验记》

  唐时,孙咸,被抓捕到阴间,苏醒后说:“看见一人被考核善恶罪福,这人常念诵《金刚经》,但又喜欢吃肉。左边有经书数十轴,右边积肉成山,因肉多,将记重罪。不久,经堆中有一颗火星,飞向肉山,顷刻之间,肉山消尽,这人就升空离去了。”《续酉阳杂俎》

  明时,山阴的王泮(音判),他的伯父抱着小儿在父亲身边嬉戏,偶然发现丢失了手臂上的镯子,就怀疑父亲偷走了。父亲用神明赌咒,又取出《金刚经》用脚践踏。王泮是个秀才,屡次考试不第。一天,早晨出城外,看见两位白须老翁在说话:“秀才王泮,本应登第,因为他父亲亵渎《金刚经》,现在已经削去功名了。”王泮回家问父亲,知道了缘由,就到佛前忏悔,书写《金刚经》一部,后来考试登榜贤书。想再写一部,未能完成,去竞考春官(掌管朝廷礼节的官员),落选。后来继续写完全经,才成为进士。《巾驭乘续集》

  明时,项梦原,起初名叫德棻(音分),梦见自己中了辛卯年的乡科榜,但因曾奸污两位少年婢女,功名被削去。于是努力做阴德善事,捐出资金,请友人高松声精楷书写《金刚经》刻版,每年印送,长达十多年。后来,梦到一个地方,看见黄纸第八名是“项”姓,中间的字模糊,下面是“原”字,旁边一个人说:“这是你天榜的名次。”于是改名“梦原”,到乡会中试后,名次不相符。到殿试完,名列二甲第五名,才悟到合符鼎甲的名次。而且,乡会榜都是白色的,只有殿榜是黄色的,更是冥冥中已经前定的。《金刚感应》

  唐时,兵部尚书李冈,得暴病死去,心口还温热,三天后复苏,说看见一个人带他去见大将军,请他坐。索案看见他,说:“错追了您。”一会儿,狱卒举着一个盘子过来,盘中有铁丸数枚。又拖来一口锅,放在庭中,锅下自然冒出火来。锅中铜汁沸腾,烧煮铁丸,赤红如火。狱卒拿来盘子,将军让李冈吃,李冈恐惧,说自己还是饱的。将军就吞下铁丸,入口后,全身烧成了空洞。然后,又饮铜汁,身上起火,俯仰之间,身躯就烧完了。很久之后,身躯又恢复原状。李冈问他,他说:“地下(阴间)没有别的食物,只有这些,只好吸食它。如果不吃,很快就被猛火烧掉了,比这还要痛苦。只是因我祈求您为我写佛经十部,念诵《金刚经》一千卷,您也不来,我又要离开这里。”李冈复生后,便完全按照约定,为他做了功德。《报应记》

  明时,苏州枫桥的盛在德,跟着讲师悬明法师讲授佛经。万历初年,患病,到了阴间,就被过去仇家盛之化的鬼魂,告到郡隍处,逮捕他对质。盛在德理直气壮,参观了地狱,被释放他还阳。过了一宿,又死去,看见郡隍下殿阶告诉他说:“我前生,是湖北荆州人,姓曹。自从我列入神箓后,我母亲张太君,已经转世三次了,都是女身,不能生育。您如果能代我请求悬明法师虔诚念诵《金刚经》、《月上女经》各五百部,就可拯救我母亲女转男身。”言辞恳切。盛在德复活后,礼请悬明法师,念经满数后,写牒通告。《惕若斋续集》

  唐时,段成式写道:先父在贞元十七年,应韦南康、刘辟的命令,从湖北入四川。韦已到暮年,被刘辟谗构,任灵池县尉。韦不久死去,刘辟任“留后”(官名)。先父过去就与刘辟不合,听说之后,连夜离县。到城东门,刘辟就有帖,命令各县官不得离县。当夜天阴刮风,等到返回,出城二里,见火光两炬在道路两侧,在百步外引导。起初以为是县吏来迎候,且奇怪为什么不靠近些,高低、远近不差,快到县城时炬火才熄灭。一问县吏,还不知道有府帖。当时,先父念诵《金刚经》已有五、六年,没有一天空缺,信心至诚,必然有感,有感必应。过去引路的炬火,就是诵经感应的事迹。先父念经,夜深困倦睡着了,门户都关闭着。忽然醒来,听到有人开门而入,说“不怕”再三。好像有东西投在桌上,暴然有声。惊起之际,声音好像还在耳边,环顾左右,吏仆都睡了。先父持烛火四下检索,开始没有看见什么,但原来已经关好的门,却已经打开了。先父受持《金刚经》十多万遍,感应的事情非常多。我将奉先父咐嘱,搜集感应逸事,编辑成书,书名就叫《金刚经鸠异》。段成式《续酉阳杂俎》

  明朝嘉靖年间,少保戚继光,持念《金刚经》。他做副总时,梦见一位阵亡的亲兵,说:“明天当叫妻子来拜访您,请您为我念诵《金刚经》一卷,以帮助度脱我。”第二天,亲兵的妻子果然来求助,正如梦中说的。戚继光次日早晨为他念经完毕,夜晚梦见亲兵来说:“感谢主帅诵经,因中间杂有‘不用’二字,我虽然得脱苦难,但还没能超生。”戚继光非常惊讶。原来,他诵经时,夫人派婢女送茶饼进屋,戚公举手示意婢女退出,口里虽没有说话,而意中说了“不用”二字。于是闭门再为他念经,再次梦到亲兵致谢,说已经超生了。《金刚持验》

  唐时,吴逵(音葵),每天早上五鼓,就虔诚念诵《金刚经》三遍。寿到九十三岁时,无病而终。他托梦给儿女说:“我因诵经,已获福报。阴间深深敬重《金刚经》,你们应各自努力持诵。”《金刚证果》

  拓展阅读:金刚经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偈是佛经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偈在梵文中就是诗颂,那为什么翻译成中文后,不再称为诗,而称为偈了呢?是因为这些梵文诗颂在翻译成汉文后,只保留了它们的哲理含义,而丢失了原梵文的诗韵。这些偈子在梵文中,朗读起来非常押韵,但中文的发音与梵文差异甚大,这就给佛经的翻译家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是要这些梵文诗颂的含义,还是保留它们的发声韵律?我们的佛经翻译家们给出了回答:留义不留韵。由此,出现了佛经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诗偈体。说它们像诗,可它们没有汉文诗中特有的押韵;说它们不像诗,可它们在每句的字数上是相同的。也即是说,它们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在佛教中,我们把这种似诗非诗的文学样式,名之为“偈”。

  “开经偈”是放于经典正文前面的诗偈。这个偈子是用来称颂佛陀与佛经的。“开经偈”据传是唐武则天的手笔。在此之前,经典之前是没有“开经偈”的,大家想读经的话,打开经典,直接阅读经文即可。自武则天写下“开经偈”后,所有的佛经在经典之前都会放上此偈,大家先阅读“开经偈”后,再进入经典正文。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的“无上”,简单地讲,就是不知道有多高,高不见顶。据佛经记载,佛陀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即佛陀有三十二个与众不同的体貌特征。其中一个独有的特征就是“无顶相”。所谓“无顶相”,就是无法看到佛陀的头顶到底有多高。

  经典上说,有一次,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很好奇,想看看佛陀是不是真的“无顶相”,于是施展神通,一直向上看去,但无论他上升到何处,依然看不到佛陀的头顶最高之处。直至目犍连尊者穿越了“无量亿佛国”,还是没有发现佛陀的头顶最高之处。这下尊者彻底信服了,佛陀的确有一与众不同之相——无顶相。

  不仅佛陀是“无顶相”,实则一切圣贤皆有“无顶相”。《论语·子张》对圣人孔子有这样的记载:“叔孙武叔毁孔子,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自量也!’”(子贡听见大夫叔孙武叔毁谤自己的尊师孔子,心里很是不平,对叔孙武叔说:“您不要这样做!夫子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小山丘,还可以超过;夫子却好比太阳和月亮一样,是没办法超过的。有人纵然想自绝于太阳、月亮,可那对于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看出他太不自量罢了!”)

  在《论语·子张》中,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陈子禽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您对仲尼那么恭敬,难道他真比您强吗?”子贡说:“……我的老师是难以企及的,如同上天不能用梯子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一样。”)

  颜回对孔子也非常崇敬,孔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论语·子罕》篇中记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深有感触地赞叹老师的道学与德行曰:越仰头观看就越显得高不可攀,越深入钻研就越觉得深刻厚重。并用忽前、忽后来形容孔子之智慧神妙莫测。虽然夫子境界之高,令人感到不可企及,但因为其“循循然善诱人”,使得学生又感到夫子之道并非无法学习的,因为老师善教,故弟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越学越想学,“欲罢不能”。)

  无论是颜回赞孔子的“仰之弥高”,还是子贡赞孔子的“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与佛陀的“无顶相”皆有异曲同工之妙。“无上甚深微妙法”的“无上”喻佛陀、孔子等圣者之智慧、境界、品格和证量等,高不见顶,无以称喻。

  “甚深”与“无上”相对而言。高说完了,再说佛陀大智之深。佛陀的智慧有多深呢?是“甚深”。甚深是多深呢?就是不知道有多深的深。“甚”是非常、极其、无以称量之义。甚深就是非常非常之深,极其极其之深,或无以称量之深。佛陀之智不仅高不见顶,同样也深不见底。像个无底洞,不知道有多深,深不可测之深。大海之深,尚可称量;佛智之深,不可称量。

  佛智佛境的高和深都说完了,接着是说佛智佛境的另一个特色,是“微妙”。微者,精深、玄奥、细小之义;妙者,唯悟可知、难以言传之义。佛者,觉也。佛智佛境,唯觉可入。一个修行者,一定要有很好的觉知力,对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对自己身口意的每一个微小的行为,都要有充分的.觉知。一言以蔽之,就是身心内外一切活动,无论其是多么的轻微,都要对它们始终保持着充足的觉知。如此,很快我们就会发现以前难以发现的事物——更多的真相和更深的内涵。

  我们从小就无数次地看过太阳,可是我们很可能长这么大,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地用心看过一次太阳。就像一个死刑犯在临行刑前,突然失声痛哭着说:“以前我无数次地看过太阳,但直至今天,我才第一次用心去看它,没想到它是这样的美,美到无以言喻。”

  人生中有着太多的事物都如太阳那样,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地用心去留意过它们,去感受过它们,去体会过它们,去关怀过它们,甚至包括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我们无疑有一个身体,无疑有一个心灵,但很可能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真正地关注过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我们从来就没有很好地和它们呆在一起,哪怕一分钟。不知道每天我们都在忙碌些什么,但时光如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某一天才突然发现,我们从来就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身心,从来就没有觉知到我们生活和人生中的诸多细节。像梦游一样,我们错过生活和人生很多年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进入过生活和人生,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进入过这个世界,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已经无情地逝去了。

  人们多数时候是安处于梦幻中,而不是觉知中。当一个人开始生活于觉知里时,他的生活和世界立即就会变得生动起来,立即就会变得妙趣无穷。这是一定的,不可能例外。觉知是一切生活的基础,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是一切快乐和阳光的生活的基础。一个没有带着觉知的人,他的生活还没有开始——无论他现在有多么老了,依然可以说他的生活尚未开始。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游走在他的生活和人生之外,从来没有正式开始他的生活和人生。想一想,多么可悲,一生竟然从未开始他的人生!对于这样的人,怎么办呢?只好轮回去吧,一生又一生的轮回。佛陀说,轮回是不存在的;但对你而言,轮回是这个世界上所可能存在的最为“真实”的事物了,因为你在梦中,是你的梦创造了那个轮回。

  怎么办?佛陀教导我们说,事情很简单,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只需要学会保持觉知——对每一件事,对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尽可能地保持着高度的觉知。很快,你就能从这个轮回长梦中醒来。这就是“微”:精神中每一个不易觉察的念头,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细节。从微小中,从细节中入手,带着觉知生活,带着觉知学习和工作,很快,我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惊喜发现:太阳怎么这么美,小鸟的鸣叫怎么这么动听,路边的那棵小草怎么这么可爱,一切的一切,怎么如此的美妙和神奇!而所有这一切,以前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