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在佛法中的位置

秦风学老师

《金刚经》在佛法中的位置

  《金刚经》主要讲的是以金刚般若智降伏其心。此经以一个主题、二个问题或三个问题为根本线索。下面是《金刚经》在佛法中的位置,一起来看看吧。

  《金刚经》是大乘佛法的根本与前提。《金刚经》中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由此可证明,此经是成佛的根本法所在。据《解深密经》中佛判释一代说教,可分为三时,一是有相教,二是无相教,三是不有不空中道了义教。无相教是大乘教,有相教是小乘教,第三时了义教是大乘教的圆满教,是以无相教为基本而圆满无量义。

  《金刚经》是属于第二时无相教的核心,也就是大乘佛教的基础与前提。《金刚经》直显无相法性究竟彻底,又于无住广大甚深行上做种种阐释,可为理事兼备。然也有隐而未显之密意存在,如全部般若经都没有广开心识结构分析,对于第八识没有阐释,所以在转识成智还有操作上的细节没有显明,这正是唯识了义教在第三时所要补充的。所以学修《金刚经》必须还要进一步地学修瑜伽唯识教,这样才是圆满的大乘佛法之实践。

  《金刚经》在佛法中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是最根本的`教义。然而,至高无上与根本前提并不意味着其中实质内涵的妙义都已详尽,所以佛在第三时中,广演唯识所现之义,从而使得转识成智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精密的结构系统与可操作性之方法。《金刚经》之所以至高无上,就在于其开启一切法平等性义,也就是不二法门,也就是一真法界理。这个妙义在唯识教里得到充分的具体阐释。

  拓展阅读:《金刚经》主要对治什么

  《金刚经》主要对治的就是我法二执。《金刚经》以“无相”“无住”为基本法要。在中国佛教中,一般释经者多依平面性的解释方式诠注《金刚经》,不能从立体性动态的实证角度去感悟《金刚经》。所谓平面性就是从字面意趣上揆度,又依己意进退经说,发挥玄思冥想之意境,与经本义全按不得实在。佛经特别是《金刚经》,它是具有严密的系统结构,其内在涵义及互依作用,都有特定的旨趣,不可以妄加臆解。

  《金刚经》是成佛之道,它是一个实践工程。所以在诠解《金刚经》时,要用佛法固有的诠解方法去训诂其义。佛法的实践是有步骤的,是有层次的,并且每一过程都有相应教果存在,所以要想真正地诠解《金刚经》,首先要具备对全部佛法的教典了解。特别是对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掌握。甚至对圣龙树、圣提婆以及慈氏菩萨、无著菩萨、世亲菩萨的相关作品的了解。大乘佛法是成佛之法,它的对治就是我法二执,由二执而生二障,即烦恼障和所知障。此二障若依理解,则都是于法性不能彻悟,“无相”与“无住”实是从法性角度上讲法性涅槃无相空寂,能证法性是以无住般若而直显,“无住”为能破,“无相”为所显。依此法要,即可断尽情执,成就金刚般若之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