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归国日记出版

马振华老师

季羡林归国日记出版

  日前,季羡林归国日记首次出版,引发国内读者关注。大师离去后,很多关于他学术生平的著作在不断出版,而本书则不同,作为其归国日记,可以从中“倾听”大师的内心,体会他的真实与从容。

  经精心选编,重庆出版社隆重推出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又一精彩力作——《此心安处是吾乡:季羡林归国日记1946~1947》。

  该书记述了作者留学德国、因二战爆发而十年羁旅、漂泊异国他乡的生活与见闻。记录了羡林自德国回到祖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在北大组建东语系这一时期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季羡林生前发表的一些怀念性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人与事,比如与陈寅恪、胡适、汤用彤、梁实秋、邓广铭、臧克家、李长之等人的交往,在这本日记中都可得到印证。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中的一句,原为抒发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作为本书书名,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作者历经十年海外漂泊、终于回到祖国;又经过香港、上海、南京等城市近半年的辗转,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而真正心安的地方是祖国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让人眼前一亮。本书的'一大特点是“真”。

  比如,有一处记载,让人读来不觉莞尔。“六点出来到市场润明楼吃晚饭,到东来顺去,任继愈请客……我先吃了。看他们吃完,一同回来”(1946年11月23日)。任继愈在东来顺请客,可是季先生已经在润明楼“先吃了”。然后到东来顺看着“他们吃完,一同回来”。

  季先生对待自己的老师陈寅恪先生,更是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比如1946年6月20日写道:“同汤先生谈了谈买陈寅恪先生书的问题”(1947年4月28日);“同汤先生到秘书长办公室去看郑天挺,谈买陈寅恪师书的事情”(1947年4月29日);“先到陈寅恪先生家,看了看他的书,问了他几个问题。”(1947年4月30日)“到陈寅恪先生家,开始开一个详细书目。他要把关于梵文的书卖给北大。”(1947年5月14日);“下了车先去看邵循正,同他一同到陈寅恪师家把书价议定。” (1947年6月10日);“三点半到骑河楼等汽车到清华去,下了车到邵循正家同他一同去看陈寅恪先生,把支票交给他,立刻又回到校门赶汽车回来”(1947年6月13日)。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在本书中,这样的小例子比比皆是。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