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羡林论压力的感悟

马振华老师

读季羡林论压力的感悟

  摘录季老《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的一段话:“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哲学史上始终有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性善与性恶。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两说各有拥护者和反对者。中立派就主张性无善无恶说。我个人的看法接近此说,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让我摆脱骑墙派的立场,说出真心话的话,我赞成性恶说,……”

  读了季老很多的'文章,感觉他是个很看得开的人,现在看来,他也不能免俗。

  季老反复、多次说自己是个不懂哲学、也不喜欢哲学家的人。可是为什么也跟着陷入哲学命题、对永远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性善性恶学说进行探寻呢?让意中百思不得其解。

  季老既然自诩不喜、不懂哲学,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他毕生研究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暨“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暨社会关系、人自己的关系暨个人思想感情与平衡等三个关系:综合的东方文化特点与分析的西方文化特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相济的问题以及梵文、糖史方面,而非要蹚哲学这个“浑水”?结论很简单,任何科学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再深入研究都必须要牵扯到哲学领域,脱离不了哲学所涵盖的范畴。

  对哲学,意中始终怀着敬仰之情,虽不懂但喜欢。一旦涉及到哲学问题,往往浅尝辄止,绝不纠缠。只有这样,一旦被真正懂行的人看到,知道是一个不懂哲学的人浅薄之见,不会介意的。就像一个武术高手绝不会与不懂武学之人谈论武功,更不会因此把对方打翻在地一样,看到意中的稚嫩,权当聊博一哂作罢。如果以门外汉身份,对其妄自菲薄、说三道四、横加指责的话,一旦遇到性情刚烈酷似关云长之人,肯定挥刀斩之。即或是性格恬澹之人,也会因为总用荒谬去侵犯真理暨所谓的捅人家的“肺管子”而站出来指责谬误的。大概很多人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手段而在一个一个领域因被叱责而迅速成为“名人”的吧?当然了,季老做为中国最后一位硕果仅存的“国学”大师,是绝没有此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