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新教材新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习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背景资料】
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 “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3.序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4.《兰亭集序》由来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5.名句积累(关于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6.成语及常用语
①游目骋怀(开怀)
②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
③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
7.常识
①纪年法 岁在癸丑(干支纪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帝王年号) 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
②暮春(孟春 仲春 季春)
③禊(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选在三月三日)
【基础知识】
1、生字注音
修禊( ) 癸丑( ) 流觞( ) 游目骋怀( )
感慨系之( ) 趣舍万殊( ) 齐彭殇( ) 放浪形骸( )
会稽( ) 临文嗟悼( )
2、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____ 通 ____
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往,取。
3、字词活用
【少】少长咸集: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
【带】映带左右:像带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齐】齐彭殇为妄作: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
【视听】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
4、词语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做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 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⑴ 省主语: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⑶ 省介词“于”:
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
◆倒装句:
⑴ 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梳理探究】
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2.朗读第一段,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第1自然段,叙述.描写了兰亭宴集的盛况,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环境和人物。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事由:_________________
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分析用法
暮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贤、少、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湍:____________________。次:__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总结: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说人生有四大乐事,在这里都有了体验。
◆翻译下列句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朗读第二自然段,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
欣于所遇: 向之所欣: 终期于尽:
◆总结:本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 “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4.朗读第三段。
◆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
临文嗟叹 一死生为虚妄 齐彭殇为妄作 殇:
◆翻译下列句子。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5.难点探讨
◆文章第1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2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巩固练习】
1.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2.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3.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仿照示例,从“诗”“挣”“舒”“劣”这四个会意字中任选两个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只写出一种理解。
示例:选 ⑴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⑵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
答:
4.阅读下面几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5.默写:
(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阅读】
1.《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2.王羲之《兰亭诗》(其三)及后人评点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谭元春:“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
钟惺:七贤胸中恐逊此原委。(《古诗归》)
陈祚明:旷达之旨,射洪古诗中多此等语,易流宋人。(《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诗源》)
牟愿相:王逸少传诗不多,其《兰亭》一篇,如苏仙高屋,翘视群儿小澥(《草堂杂论诗》。(摘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张玉谷读了上面的《兰亭诗》(其三)后这样与《兰亭集序》作比较阅读: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拓展阅读】
王羲之父亲王旷的失踪之谜
蔡宏伟
王羲之和白朴都有很好的“立言”传世,在光鲜的背后,两人都品尝着亲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裂肺撕心之痛。白朴幼年失母,母亲为乱兵所掳。假如没有亲友如元好问等人的关爱,白朴很难走出这个阴影。王羲之的父亲则在王羲之七岁那年,即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的夏天,带兵北伐,在与刘聪的作战中,兵败失踪。
世人但晓王谢家族的华丽,殊不知华丽家族也和普通家庭一样,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王羲之所在的王氏家族,在西晋末年光荣地成了晋室的守护神。父亲王旷,伯父王敦、王导是当时政坛的风云人物,尤其王旷,他的母亲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母亲的亲姐姐,他是司马睿的姨表兄,是当日让司马睿移镇江东从而成就帝业的画策之人。混乱的时势造就了王旷建立不世功业的机遇,他就像一树盛开的花等待着结果。但是,政治永远是阴险的。不仅皇室司马氏家族的人要排挤他,本家族的王敦、王导也觊觎他的名位。作为表弟司马睿最信任的人,王旷以淮南内史的身份留在至关重要的扬州郡,力图帮司马睿控制扬州兵权(当时司马睿尚未称帝,晋室的最高统治者为晋怀帝司马炽,实际掌权人为司马越)。不幸终于发生,司马越在309年下令王旷由淮南提兵三万越过太行山去并州救上党。当时并州的刺史就是赫赫有名的刘琨。可惜王旷带兵去的时候,并州的绝大部分土地早已落入刘渊之手。王旷在当年白起围歼赵括军队的长平遇到了刘聪,战事惨烈,部将施融、曹超战死,三万大军覆灭。现有的史料既没有确切给出王旷战死的信息,也没有提示王旷或投降、或逃脱的线索。总之,这位司马睿南渡最得力的政坛新秀消失了。以后辅佐者的中坚成了王敦、王导,而一同渡过长江的“马”,也终于有一匹成了“龙”。用这样的手段消灭“对手”,确实高明得很。
失去父亲的王羲之境遇自然不会太惨。他有两位亲叔叔,一位亲哥哥王籍之,他们都拥有相当的名位。东晋王朝是不敢“亏待”他们王家的,王旷的堂兄王敦、王导,一武一文,掌控着“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但是,稍稍关注王羲之一生的行状,他开始做官是丈人郄鉴推荐的;王敦造反失败王导势力削减,王导希望王羲之出头再振家声时,王羲之断然拒绝;王家的祖屋在南京,王羲之却一直住在绍兴……没有深至骨髓的恨,能这等“反常”?
更有令人费解的谜团在。王旷失踪多年后,居然有灵柩在北方存在。王羲之叔侄两代完成了王旷灵柩南迁的工作,并且在王羲之母亲去世后,一对夫妻终于“死同穴”。
迷一样的王旷,玩的到底是什么的失踪故事?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862245&PostID=15677607)
王羲之父子的婚姻悲喜剧
蔡宏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生在嘉兴的名诗人刘禹锡感叹人世沧海桑田荣悴不定的诗句。其中的“王谢”指的是东晋孕育王羲之、谢安的那两个特权家族。这两个家族的祖先以拥立司马睿割据江南建立东晋为政治资本,几代人都成为当时社会的风云人物。
然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优厚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轻而易举地给了王羲之及其子女人世的幸福。他们在抗拒安逸、平庸的诱惑的同时,也得品尝婚姻所带来的甜蜜戓苦涩。
王羲之是王氏家族南渡后的第二代,伯父王导,父亲王旷均为当时显宦。年轻时的羲之为人正直,文采出众,尤以口才好见称,与同宗兄弟王承、王悦合称“王氏三少”。其婚姻的达成,颇有点猪八戒撞天婚的味道。当朝太尉郗鉴派人来王家选女婿,王家子弟个个一本正经作秀,唯独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着肚皮吃东西,亳不在意。无心插柳柳成荫,太尉偏偏相中了他的真诚坦率。于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好女人郗睿算是免除明珠投暗的厄运,东晋百余年间一对最理想的五好夫妻算是匹配成功。自此,“书圣”的背后有了一份柔韧的依靠。基于这份依靠,“书圣”的身后又走出来一个“小书圣”。于是,中国书法高不可及的范本里再也少不了几分女性的妩媚和温柔。
作为受惠于这场美满婚姻的结晶——王献之、王徽之、王凝之、王操之等,也以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证明了外祖父当年选婿的慧眼独具。雪夜访戴,爱竹如命的徽之,以及名不甚著的操之,他俩的婚姻因史料的欠缺,我们不得而知。献之、凝之的婚姻于史可睹,说来让人同情。也许是王家该有的婚姻的幸福都让他们的父母歆享尽了,留给献之、凝之的只有苦涩和凄怨。
“小书圣”王献之的结发妻是郗道芪,多半是他母亲娘家的好姑娘。不幸的是,不知是慑于君权的威压,还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献之后来与郗氏离婚,成为皇室新安公主的驸马。这场婚姻使王献之的官爵远远超过了父亲,却大大损伤了他的情感生活。临终时,家人问他一生“有何得失”,他回答说:“不觉余,惟忆与郗家离婚。”后人保留的这封题为《别郗氏妻》的信,要是能让郗睿和羲之看到,不知会作何感想——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邪?俯仰悲咽,惟当绝气耳。”
凝之的婚姻比弟弟献之稍好一点。他娶了当时的一位才女谢道韫,该女子曾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比拟漫天大雪,大受叔父谢安的赞赏,人称“咏絮才”。才女是自视极高的,凝之虽是名父之子,谢道韫却对他很不满意。谢氏对着谢安发牢骚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据此推想,这场婚姻的起始阶段当是十分冰冷和苦涩的。待到夫妻间情感稍能沟通,凝之却为政敌孙恩所害。道韫后来寡居会稽,操持家门极为严肃,想必对于亡夫凝之也还算是有深情的。
王羲之在冠绝古今的《兰亭集序》里对生死问题作了极为莹彻通脱的阐释,“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不知道他对婚姻是如何看待的,我们确是大有感于他们父子的婚姻悲喜剧。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05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广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西南财经大学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湖北高考排名17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青海高考排名29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197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29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369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蚌埠医学院和温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安徽高考排名177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61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732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湖北高考排名227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671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1022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18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300字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锦集9篇
兰亭集序教案模板合集8篇
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实用的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
兰亭集序真迹去向
老人与海经典影评
兰亭集序赏析(精选10篇)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范文合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