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
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老人的名字──吴庆恒,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守护着这群小精灵不受路人的伤害。
揭示课题:老人与海鸥(读题)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在预习基础上,说说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理解,读。
三、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从哪儿看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⑴ 喂海鸥:
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⑵ 唤海鸥:
① 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 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 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⑶ 谈海鸥:
① 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过渡:教师语言创设情境:老人就这样与海鸥亲密相处,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多年过去了,就在我们见到老人的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
(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四、轻声朗读
1、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默读14~,边读边批画:哪个镜头最使你感动?边读边做好批注。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⑴ 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在这连声鸣叫里,仿佛在说些什么?)
① 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 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⑵ 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 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此时,海鸥会说些什么?
②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⑶ 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 它们为什么要扑来?
(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 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省略号的作用省略了什么?写,为什么作者不写出来呢?
五、小结全文
谁说他走了,这儿有他的身影,这儿也有。这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在翠湖边,定格在翠湖人的心里,定格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语言明白晓畅,学生容易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会,可以结合选读课文《军犬黑子》进行对比阅读教学,深化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亦要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这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然后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有疑则有思,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而此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第一部分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然后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而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设计意图: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成为习惯。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然后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⑶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四、交流感受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学生练笔的方式,进行了写的训练。
五、拓展训练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
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
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
课件: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面,你彷佛听到了什么?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让我们想象着当时的画面一起来读读这句。
(师生读)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同学们读海鸥的表现,看我们能不能也这么默契呢?
⑵ 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注意像亲人一样怎么读。
同学们,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会立刻──(生:生动起来。)那在这生动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呢?读一读。
课件:“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
谁读出来了?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包含着什么呢?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在这个省略号里,老人还想说什么呢?
⑶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个“企盼”就读出了这种亲人般的情义。谁来读一读?
用心来读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文看一看,在老人这企盼的眼神里,你读出了什么?老人在企盼什么?就把你们的理解通过这句话,通过老人企盼的眼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图片)
四、读思感悟,学习14至19自然段
1.认真地读读第二部分,看哪些情景让你意想不到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一下。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 学习第15自然段:
海鸥们围着遗像的表现让你意想不到。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自己来读一读,看看当海鸥见到老人遗像时,如果它们能够说话,在这连声鸣叫里,它们想说些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段话该怎样来读呢?“大不一样”怎么读?
⑵学习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鸥为老人守灵那一幕?这只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张开双翅,深深地埋着头,好像在说什么呢。(课件:图片)
指导读第16自然段。
课件: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学习第17自然段:
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的心也再次为之震撼。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意想不到?从“白色的漩涡”中他理解到海鸥的心情,还有一个词也能体现出来。(炸了营、扑过来。)
指导朗读。
⑷(第18自然段)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作者会在这里省略什么呢?省略号的点点彷佛化着了什么?
五、拓展升华,激情薄发
1.这样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思考一下。我们来交流交流。
2.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昆明的每一个人,人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课件:图片)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1 老 人 与 海鸥
喂
老人 (亲人) 海鸥
送
【教材简析】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3、通过学文,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要力所能及地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诗云:白鸥飞处带诗来。飘举而飞,上下翔舞的海鸥给人以美感,而且海鸥还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中。
2、回忆这篇课文讲述的感人的故事。
3、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人和海鸥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使得人和动物之间能发生这样感人的事。
4、比较“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这两种表达的区别。(预设:从“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这种表达中,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鸥之间的亲情是相互的。)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关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3自然段,找到能体现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的语句。
2、学生读文、思考。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交流语句:“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跟海鸥相伴。”
这位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退休工人,名叫吴庆恒,他平时舍不得给自己买一点好吃的,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食物。引导学生理解老人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动力。
指导学生朗读。
(2)交流语句:“人少的地方,……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引导学生体会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所听到的、看到的,以及仿佛听到的、看到的。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文本。
(3)交流语句:“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引导学生理解老人在企盼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觉海鸥对老人的眷恋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4-18自然段,把认为意想不到的地方画下来。
2、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交流语句:“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想想如果这些海鸥能够说话,面对老人的遗像,它们会鸣叫什么,呼唤什么。
指生朗读。
(2)交流语句:“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表达训练:海鸥们似乎明白了老人再不能和它们朝夕相处了,再不能为它们______,再不能________,也再不能________,这样一位把它们当儿女的父亲不在了,海鸥怎能不悲伤呢?
指导朗读。
(3)交流语句:“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文中第17自然段后是单列一段的省略号,思考这里省略的可能是什么。
理解这感人的一幕,作者没继续写,而是用省略号代替的用意。
(4)讨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预设: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将老人和海鸥间的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正是因为老人这十几年来对海鸥的倾心付出,十几年来对海鸥亲人般的关爱,才唤回了海鸥更具人性的回报。动物也是有感情的,虽然老人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可是在翠湖边,有更多的人跟随了老人的足迹,人鸥和谐,人与动物和谐的美景将会定格在翠湖之畔,定格在我们心中。
五、布置作业
20xx年1月18日,海鸥老人的塑像已在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请同学们课后写一段话来介绍塑像,也可以为塑像题词。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
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
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
课件: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面,你彷佛听到了什么?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让我们想象着当时的画面一起来读读这句。
(师生读)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同学们读海鸥的表现,看我们能不能也这么默契呢?
⑵ 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注意像亲人一样怎么读。
同学们,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会立刻──(生:生动起来。)那在这生动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呢?读一读。
课件:“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
谁读出来了?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包含着什么呢?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在这个省略号里,老人还想说什么呢?
⑶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个“企盼”就读出了这种亲人般的情义。谁来读一读?
用心来读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文看一看,在老人这企盼的眼神里,你读出了什么?老人在企盼什么?就把你们的理解通过这句话,通过老人企盼的眼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图片)
【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集体交流:
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3、指名朗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读第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事?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4、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2、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关心、爱护
老人──海鸥
保护自然,爱护生物,共创和谐
【设计理念】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随文理解“亲昵、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标注法,抓住老人的言行、神态以及海鸥的动作,品味语句,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并进行语言运用。
4、在读中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明白只有人类付出爱,才能赢得动物的信任。
【教学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由动物图片入手,启发学生谈感受。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结构
1、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2、理清文章大意,梳理结构。
三、抓住“意想不到”,感受震撼
1、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人意想不到?
2、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
四、品读句子,感悟“情理之中”
1、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老人给了海鸥亲人般的关爱?
2、交流、品读。
3、写话练习:
假如你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什么?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五、深化感情,拓展延伸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江苏高考排名109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合集十五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合集十篇
老人与海三年级读后笔记10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合集十五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合集十篇
老人与海三年级读后笔记10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05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广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西南财经大学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湖北高考排名17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青海高考排名29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197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29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369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蚌埠医学院和温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安徽高考排名177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61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732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湖北高考排名227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671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1022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18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老人与海心得体会汇编十五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四年级读书笔记(精选12篇)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 (十五篇)
关于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合集六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读老人与海后感合集11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7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