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清玄的文章

莉落老师

浅析林清玄的文章

  步入散文的世界,倾听林清玄的心声,本文浅析林清玄的文章,欢迎阅读,探讨他散文中的情趣理。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世界、关注人生,以或深或浅的佛语禅趣提点众生,以明晰的哲理启悟人生。本文从林清玄文章的选材和独特视角,浅析林清玄散文中折射出的真情、佛趣和哲理以及它给人的提点和引领作用。

  一、充满温馨的人文情怀

  林清玄的散文多取材身边的小人物,有流浪汉、街头艺人、小商贩、种树人等,用他独特的视角关注这些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例如在《好雪片片》中写了一个衣着污秽、行动不便的街头流浪汉,这样一个生活困顿的老人,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为所有买他奖券的人套上一个“祝君中奖”的红色封套;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用不灵便的手,为作者扣扣子。这暗示读者无论处境如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浴着光辉的母亲》则写在公共汽车上,一个母亲因担心弱智的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不断疼惜呵护儿子,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作者因此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林清玄正是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写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呼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感情,从而引领读者感悟人间最真最淳最美的人情,享受人间醇美真情带来的温暖。

  二、佛语禅趣的妙用

  林清玄的散文尤其是“菩提系列”的散文有大量的佛语禅趣的妙用。有对佛经的引述、注释,有对佛门典故的介绍、解说,还有对高僧、名师、居士的言行的阐述赞许。这些佛语禅理,用得恰到好处,有的是点明主旨,有的是深化主题,有的是对人的困境的点化——或醍醐灌顶,或发人深思。如在《好雪片片》的结尾处引用居士庞蕴的话“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就是对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境况如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一主题的深化。他告诉人们,美好的事物到处都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好的东西就在眼前。又如在《空出我们的杯子》中写道:“如果眼睛向外追寻,脑子里就会充斥纠缠的识见,就无法做自我的反省与开启了。”在《两个汤圆》中谈到人的贪欲时,引用吕洞宾收徒弟的典故。吕洞宾化身卖汤圆的老人,在摊前放着“一文钱吃一个,两文钱吃到饱”牌子。摊前吃汤圆的人络绎不绝,都吃两文钱的。突然,一个年轻人吃了一文钱的。吕洞宾赶忙问原因,年轻人说:“可恨啊,只剩一文钱了!”由此推知贪欲是人的本性,而人却浑然不知。这些佛语禅理的运用,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匠心独运。这是作者对生活的认知、理解、感悟,借佛语禅趣对众人的提点、开导。

  三、哲理性的思考感悟

  林清玄的散文常常从一个现象、一个场景、一个小故事中幻化出玄妙的哲理,或是对人生偶遇、生活片断、自然万物经他巧妙点染,迸发出智慧的感悟。例如在《天堂的位置》一文描绘了一幅纯真洁净的儿童心理图画,在孩子们单纯幼稚的心灵中,天堂充满了美好与欢乐,地狱弥漫着苦难与不幸。作者对孩子们的忠告却是:“人间不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他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引导着孩子们摒弃怨恨,用爱心建造属于自己的`天堂。《黄金鼠》一文则是看到街头卖黄金鼠而引发的哲理性的思考。文章感慨道:猫鼠原没有固定的价值,只是由于人的好恶而显出贵贱。当我们买高价的老鼠之际,我们是真爱那只老鼠,还是重视那个价钱?进而引申到“在人世里,我们重视一个人不也如此吗?往往重视的是附加在人身上的名利、权位,甚至衣服,只有一个人能看透外在的虚妄,进入内在的照见与品质,才是真正的智者呀!”在《桃花心木》一文中,种树人说:“如果我每天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木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木就会枯萎得更多。”作者由此引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