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捕蛇者说》的永州异蛇-银环蛇

李盛老师

柳宗元《捕蛇者说》的永州异蛇-银环蛇

  大多数人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作者通过对捕蛇人蒋氏"专其利三世"而父祖死于是、自己"几死者数矣"的悲惨遭遇的描述,抨击当政者横征暴敛、"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状,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先贤的高尚情操真是难以度量,但佛爷想介绍的是这篇名文中的"永州异蛇"---------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银环蛇(Many-banded krait)又叫白带蛇、吹箫蛇、白节蛇、寸白蛇、洞箫蛇、雨伞节(台湾俗名)、竹节蛇、过基峡、寸寸白(广东俗名)、白节黑、银甲带、银包铁、银脚带(香港俗名),体长1~1.8米,体重1~2公斤,柳子厚对其外貌描述得很简练:"黑质而白章",亮黑色或蓝黑色的躯体上生有27~67个乳白色环纹,腹部灰白色。

  银环蛇栖息于低海拔地区的山麓、森林、草原、沼泽环境中,有时也见于人类居住地附近,独居生活,夜行性,白天躲在地洞或石缝等阴湿环境中休息,夜间外出觅食活动,有冬眠习性,10~11月入眠,3~4月出蛰。

  银环蛇的食物包括各种啮齿类、蛙类、蜥蜴类、鸟类、鱼类以及其它蛇类,尽管它的毒性并没有玄乎到"触草木,尽死"的程度,但说它"以啮人,无御之者"却毫不夸张,银环蛇的毒液属于神经性蛇毒,致死率极高,被咬伤的人畜面部、口舌瘀肿,不久就会因呼吸系统衰竭而窒息。但银环蛇性情温顺,不会无故浪费它的毒液。

  银环蛇每年5~8月间交配繁殖,雌蛇每次产卵5~15枚,孵化期约1~2个月,幼蛇3岁性成熟,寿命20~30年。

  银环蛇主要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印度以及我国的华南地区和台湾,共分化为两个亚种:指名亚种(Bungarus m.multicinctus Blyth)和云南亚种(Bungarus multicinctus wanghaotingii),后者仅见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地区。

  银环蛇是著名的中药原材料,的确像柳宗元描述的那样可以治疗许多疾病,除成体可供药用外,把孵化7~10天的幼蛇"腊之以为饵",可以治疗风湿、惊搐、瘫痪、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被称作"金钱白花蛇",极其名贵,但由其巨大经济价值引发的滥捕偷猎已使得野生银环蛇数量急剧减少,我国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