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概述

孙小飞老师

  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

  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如“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通过《黄帝内经》,能够洞察生命规律,学会了解自然,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让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延长寿命。

  《黄帝内经》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

  《黄帝内经》一书还蕴藏了很多哲理。譬如,《黄帝内经》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黄帝曰:余闻先师,有行必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

  可见,黄帝的形象,是个念念不忘民众疾苦、以天下病痛为己病痛的形象,其忧民意识,令人感怀。连岐伯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他:“远乎哉问也。”恳切求教疗法,处处可见。问的之多之细、不厌其烦,令人深感其对生命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

  内经经典语句

  1.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2.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4.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5.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6.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7.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8.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9.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10.是以圣人陈阳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拓展阅读:内经呼吸法

  怎么通过呼吸来养气?黄帝曾经问过岐伯,按照天的运行,一个昼夜运行于二十八宿(二十八个星宿),要“五十营”,就是50个周期。营就是周,一营就是一周。那在人体内气血是要运行多少周呢?

  岐伯的回答是这样的:营气和卫气在人体中的运行,一个昼夜也是运行“五十营”,就是50个周期。一个昼夜是十二个时辰,也就是24小时。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呼吸一个昼夜算下来是270次呼吸。一呼一吸在《黄帝内经》中叫“息”,这个息就是呼吸。270次呼吸,刚好人营气卫气在人体运行50次。我们进行一下运算,《黄帝内经》中描述一次呼吸应该是6.4秒。(营卫之气,昼夜24小时运行50周。048小时=288分钟=1 728秒运行一周,270次呼吸(270息)运行一周,换算成一次呼吸(一息)为6.4秒。)

  大家自己可以算一下,我们现在每一次呼吸是多少秒?我们自己静下心来,对着手表,测一测自己的呼吸,呼一次吸一次为一个周期,计算一分钟有多少次,一个周期又是多少秒?结果发现,一般情况下是3.3秒,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呼吸,比古人的呼吸要快了将近一倍,古代是6.4秒一次呼吸。这什么意思呢?

  岐伯告诉黄帝的,就是我们应该要慢呼吸。在人体身上,要使得它运转符合营气和卫气的流动,要慢呼吸,一定把呼吸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们脉搏渐渐也会放慢,人的生命进程也就放慢,生命进程越慢寿命就越长。乌龟的呼吸是最慢的,它的动作也很慢,因此乌龟的寿命很长。放慢节奏,对我们当今社会的人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现在的社会都是快节奏,太快了。

  我经常跟大家说一句话,我说为什么要着急?有什么可着急的。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但有两样东西是人人都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始点和终点。人生只有一种结果,每一个人都是如此,那就是死亡。我们要着什么急呢?着急去干吗?所以我们要把人生放慢,把呼吸放慢,要把人生的过程放慢,要学会欣赏、享受人生这个美丽的过程。

  把呼吸放慢是一种有效的养气方法,我们要争取能把它放慢到6.4秒,争取形成一种习惯。应该怎么来做?这里介绍一种顺呼吸的方法。

  呼吸分顺呼吸和逆呼吸,腹部随着呼吸自然地隆起和收缩就是一种顺呼吸。我们来体会一下,呼气的时候腹部是隆起还是收缩?是升还是降?吸气再体会一下,腹部是隆起还是收缩?

  大家体会到了吗?对了,吸气的时候腹部是隆起的,呼气的时候腹部是收缩的,这就叫顺呼吸。

  《老子》曾说过天地就像一个风箱。我们人也是一个风箱,我们可以在腹部体会出来,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拉风箱,腹部隆起、收缩就像是在拉风箱。

  慢呼吸的四个要求

  慢呼吸有四个要求,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这四个要求,一开始的时候是有意识这么去练,久而久之,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还要注意:“吸入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呼吸。到一定的时候你会体会到,用鼻子呼吸时左右两个鼻孔所呼吸的力度可能是不一样的,吸进去的气是不同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会发现左右两个鼻孔之间的气在那里循环。这是练呼吸的一种方法。

  陶弘景提出“六字诀”

  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提出“六字诀”。陶弘景不仅是著名的道家修炼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他收集和整理了南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汇集成《养性延命录》。其中就记载了六字诀的呼气方法。吸气只有一种,呼气却有六种。

  就是在呼气的时候发出六种不同的声音:吹、呼、唏、呵、嘘、呬。六种不同的声音可以用来治病,吹可以去热,呼可以去风,唏可以去烦,呵可以下气,嘘可以散寒,可以解极。

  药王孙思邈曾奉六字诀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每个字念6遍,然后调息一次。

  嘘字护肝。读(xū),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治食欲不振、两目干涩等症。

  呵字补心。读(hē),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治失眠、健忘、盗汗等症。

  呼字养脾。读(hū),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呬字益肺。读(si)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不妨多练练。

  吹字强肾。读(chuī),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嘻字理三焦。读(xī)。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