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传》阅读答案2篇

阿林老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1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

  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6、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读书辄成诵()(2)及冠()

  (3)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4)或问“为政宽简,何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9、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0、选文第三段展现了欧阳修的从政思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用,,描绘了美丽乡村的景象。(3分)

  11、古代文人志士总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常和欧阳修一样用诗文表达出来。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这样两句诗流露自己想从政报国的愿望。(2分)

  参考答案:

  6、(2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7、(4分)(1)就。(2)等到。(3)发现、得到。(4)有人。

  8、(2分)(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9、(2分)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10、(3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2分)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2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连月不开( ) (2)杂然而前陈者( )

  (3)长烟一空(? ) (4)游人去而禽鸟乐(?? )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

  答案:

  11. (1)天气放晴 (2)摆开(3)全 (4)离开

  12.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 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

  14.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