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合集10篇

刘莉莉老师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做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触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

  并非所有的平凡都可以蜕变为不凡,也并非所有的不凡都可以被传颂

  ——题记

  笔尖流淌出题目,脑海中忽的回响起书页翻阅的沙沙声,荡漾出那个黄土高原上小山村里几家人的人生沉浮。在这本百万字著作里,每个字都注入了路遥先生的情感与血液,感叹自己的文墨底蕴的卑微,也害怕自己笨拙的文字误解了路遥先生的本意。

  我一共读了三遍的《平凡的世界》。每一次都是接近痴狂状态地去感悟,就像是少平在阴暗潮湿的未建成的楼里,伴着扭动的烛焰畅游书海一样,那种身临其境更能感受到路遥先生所传递的情感。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触,给予我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灵的洗涤和思维的升华,在无形中让我接受了它对生活的诠释,让我品味生活的感动,人生的无常,人情的冷暖。它冲击着我的思想,让我认识到: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却隐含着某种不平凡。

  很喜欢作者路遥先生,感觉他是就像是蹲着与读者聊天的老伯,伴随着那些文字仿佛大家一起与主人公经受精神上、物质上的磨难......他燃烧着生命融进自己的作品,作品也就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十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的众多普通平凡人的形象,成功的塑造了孙少平等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的交织缠绕,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自然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正是因为这样,故事里的一百多个人物每一个都是栩栩如生,情节描述字字到位,毫无赘述。而在这些故事中,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记的就是少平少安两兄弟,普天下大多数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两兄弟虽然同根而生,却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说少安的路是平凡的:辍学,种田,十三岁便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付出全部的气力去改善生存环境,而终究被生活的枷锁束缚。而谁能否认在他在行将就木的那一刻,不会因青梅竹马的润叶、善解人意的亡妻和憨厚淳朴的父母露出会心的微笑呢!这样可谓不平凡吧!有人说少平的路是也平凡的:上学,闯荡,历经人生百态而伤痕累累。倾尽全部的生命去提升思想维度,却屡屡遭受生活的不公。但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个后来又光荣地当上了煤矿工人,当上了工段长,成了模范,以及收获那份可以刻骨铭心一辈子的纯美爱情的男人!生活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练了他,使他不断成熟起来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样的经历也称得上是不平凡吧?

  如此看来,平凡的世界亦暗含着不平凡的人生,其实路遥先生给我们解释过。他曾说:只有不丧失劳动者的感觉,才能把握社会历史的进程的主流,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路遥先生是在告诫我们去执着的追求,无论是改善生存环境还是提升思想维度,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后,哪怕只会有一点点的改变,那也是我们勇往直前最坚固的支撑点。少安少平两兄弟为创造出符合主流的艺术品所做的努力,提示我们燃烧生命去做不凡的事,而不是不凡的人,后者会暴露你的世俗浅薄,而前者将见证你的精彩一生,在平凡的世界里体验不平凡的人生,最后得到渴求的收获!

  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无论种族、贫富的差别,人们总经历着磨难,人们都不甘平凡,但作为平凡人,那就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好吧,那就让我们拿出那份信念与追求,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的跳上奔腾驰骋的生活的马车上,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驾!”,吆喝着,呐喊着,继续向前走去……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但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一直在奇怪,路遥为什么要给自己百万字的巨著,起这样的名字,但看完之后似乎明白了,因为这部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

  小说的内容是:在原西县城的石圪节公社,双水村分为田家圪崂和金家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随着社会的变革,他们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老人们体验着,年经人经历着,他们的世界是平凡的,他们的故事也是平凡的。

  孙少平,最初是原西县城高中里一个每天啃高粱面馒头,吃不起一份“丙菜”的中学生,贫困的家庭出身让他在学校里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深沉的自卑感。但他正直、善良、热情而又有同情心和舍己为人的勇气和心胸。在初恋郝红梅离开自己后,没有仇恨,只是感伤;在暴雨来临时,他冒着危险救了曾中伤自己的跛腿女子候玉英;县城当小工时,他救下了小翠,揍了黑心的胡永州;煤矿上班后,他照顾师傅一家人,还为了救矿工身受重伤。在一路经历中,在朋友也是恋人田晓霞的引导和陪伴下,他最终成长为一个扎根现实,又怀有理想的青年。

  孙少安,是少平的哥哥,村里的生产一队队长,也是后来的农民企业家之一。他为了分担父亲的重担,供弟弟妹妹上学,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因为家庭困窘,他没能和心爱的润叶在一起,娶了山西的秀莲;他和父亲辛勤耕耘自家的土地,赚到一些积蓄,开办了砖窑,日子逐渐好转;虽然砖厂曾面临停产,但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重新开业;他还因为修学校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还给父母箍了一排全村最气派的新窑,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虎子和燕子。他在一路的风雨中失去了一些东西,但也得到了另外一些东西。

  《平凡的世界》对人物描写的造诣之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并且贯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发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处于一个社会的变局之中,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情节的发展。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就像是一杯清水给茫茫浊世带来了几分清凉与慰藉,让在繁忙与俗物中苦苦纠缠的人们可以暂且抛下一切烦恼,可以忘记自己现今的荣辱,而回忆起曾经最为纯真的时光,让人们懂得,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亦会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然而,平凡的世界中又充满着悲剧色彩:孙少安和田润叶彼此相爱,却没能走到一起;少平和田晓霞彼此相爱,却因一场洪水,阴阳两隔;金波和藏族姑娘的爱情,只留下了一个白瓷杯和记忆里的一串歌声……这是爱情的悲剧。金俊斌在豁坝偷水时因为决堤失去了生命;孙少平的煤矿班长王世才为了救徒弟安锁子死于煤矿;秀莲在生活蒸蒸日上时,身患癌症……这是生命的悲剧。所有的悲剧,似乎也都是平凡的,但又让人感到那么惊心动魄。读完路遥先生的这一着作品后,我的心不再如同书名一样。但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却隐藏着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当生命的搏斗,命运的抗争,精神的洗礼,社会的变迁,爱情的萌动等诸多人性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种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4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确,两本书在很多地方是有相通的地方。主人公的信念都一样坚韧,百折不回。在路遥的笔下,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进,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书里是对于新农村的全景式的描写,突出了从以前的农业模式向新的经济形式的转变,是改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孙少平,孙少安,金波,田润生,田晓霞等许许多多各具特点的青年人,他们是整个时代的代表,是整个时代的主人公。

  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是全书的主人公。尤其是孙少平更是全书着重刻画的一个*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年。孙少平上学时,家境是艰苦的。高中时,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馒头,即书上写的“非洲”。但是生活上的艰苦,并没有使他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个衣着不合体的高个学生,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积极阅读,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树立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后来去黄原县城揽工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阅读,一本一本的书带领着这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走出了现实的小圈子,进入了人生的这个大舞台,可以说是阅读使得孙少平变得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处世态度上,也表现他的行为言语上。

  孙少平有着庄稼汉勤劳朴实的一面,又有着知识分子肯学上进的一面。他的身份虽然在变,可是他的思想却一直没有变。对比着来看,现在的人,对于信念的坚持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其实都在社会或者是周围的影响下改变着什么。如果我们都能像孙少平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放弃追逐自己的理想,执着于完成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的话,我相信许多人的人生一定会和现在的状态不一样,会好很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因此而产生浮躁等不好的情绪。也许我们都需要精神上的洗礼,对于信念的执着我们都应该向孙少平学习。

  书上写孙少平第一次去黄原县城揽工,无处安身,于是找到了贾冰一家。当然,小说描写的很真实,贾冰的家人可能是见惯了老乡来家中投宿,所以态度上不是很热情,只是孙少平和其他人不一样,他在第二天一早就去找到了工作,然后带着一盒饼干来到贾冰的家,送给他的孩子吃。贾冰夫妇这才感受到这个后生和其他人不一样,很懂人情世故,很有做人的原则。于是孙少平给了认识他的人很好的印象。后来临走前,少平向贾冰借书,贾冰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贾冰还给少平在县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看来真的是将心比心,世界上的人只要你去真心对待,一定会获得回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少平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建立,自己这一方一定要努力去做好,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双方之间才能建立一种超越了年龄和社会地位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来说太重要了。

  书中后来有写到了少平去到了他的一个远房的舅舅家,他舅叫马顺。可是他舅和舅母对他并不好,他只有主动去担水,才能得到他们的一点好脸色。后来在曹书记家上合口石的时候,少平点出了他舅马顺犯下的一个很大的错误,于是虽然帮助了主家,可是却惹怒了他舅一家。他就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继续他的揽工汉生涯,期间得到了曹书记的帮助,在黄原落了户。书中的孙少平是一个明哓是非的人,在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社会上有许多的事情发生了,却没有人站出来。时常看见电视上有公益广告,可是现实中能够不顾自身安危站出来说话的人实在的不多了。记得近来在网络上,还有电视上,有一位女记者被人们称作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她的名字叫曹爱文,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她在采访突发事件--女孩落水的时候,不是继续新闻报道,而是去参加救人,自己给女孩作人工呼吸,作急救。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给予了详尽报道,一时间,曹爱文的名字被人们所广为了解。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人可以站出来,需要大家都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在飘酒着。时今己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己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了,但那真正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就是小说的开篇语,它描绘了黄土高原冬将去、春还没到的雨雪交加的宁静画面,犹如把读者带进了西北黄土高原那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看书的习惯,看过的书自然不少,当然遗忘的也太多了,但有一本对我的影响是最深的,那就是路遥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小说以扑实、鲜明的笔触构画了二十世界七八十年代狭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小山村发生的一切不平凡的故事。第一次认识这本书是在两年前的一节语文课上,那时我的语文老师不经意地说起了这本小说,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真正跟它邂逅,却是在我意志消沉,情绪十分烦躁的时候。在那一段时间里,我不仅面对着感情上的伤痛,还有高考的失败,我的世界是那么的灰暗,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家人,还是最要好的朋友都无法打开我内心紧闭的世界。然而,就在那个孤独的夜晚,我翻开了它的第一面,悄悄地进入了那个不平凡的世界。慢慢地我就被书中那真挚的友情,纯洁的爱情,无私的亲情深深在打动了。我那烦燥的心也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我那灰暗的世界也开始出现了新的曙光。

  在整个漫长的假期里,我一直沉迷在这部小说中,有时一看就是半天的时间。看完了一遍又一遍,但它对我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次数的增多而减弱,每一次看都让我倍感亲切,犹如故事就刚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一样,让我那种怀旧的心情彼起彼伏。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的生活。每当读到小说主人公孙少平的故事时,我都去默默在为他祈祷,有时也会陪着主人悄悄地掉眼泪。的确在那个时代,无论是狭北的黄土地,还是更广大的中国农村,人们都是过着穷困的生活。但所有的困难都没有把他(她)们压倒,他(她)们是平凡普通的,但却在平凡普通中却折射出伟大。他(她)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幸福的追求,一直都与命运作抗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她)们所付出的努力事倍功半,有的甚至事以愿违。但我的偶像孙少平同志却懂得坦然,坚强地面对生活中每一个困难。无论是他少年时代的初恋经历,还是以后跟晓霞那一段生与死的爱情故事都没有打倒过他。家庭的穷困,饥饿的困扰,以及后来做包揽工流浪般的生活,正是这数不清的挫折与磨难,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刚强的,有骨气的男子汉人,他一直怀着自己的理想,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时我也在幻想,为什么路遥先生不以一个完美的结局来结束这个故事,到了最后还是让相爱人的互相分离,当幸福开始有曙光的时候又无情地破灭。或者这也正如路遥先生所说的那样:“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的确现实的生活是平凡的,它又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挫折与痛苦我们都无法避免,所有的一切,我们都必须勇敢地面对。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做人要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像孙少平一样,对自己的理想以及人生的追求都不可轻易放弃,对那些一直关心、支持自己的亲人、朋友都不抛弃,坚定自己的路,勇敢地走下去。还有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人,无论在什么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倾注了后半生心血的顶峰之作,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作者经过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长年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由于生活长期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服了百余副汤药,身体才略有恢复,但他仍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

  作家的生活大多都是比较清苦的,像曹雪芹幼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到创作《红楼梦》时生活也是相当的窘迫。

  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书中孙家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其兄孙少安13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后办砖厂起家致富;其弟孙少平求学、教书,后出外打工、挖煤。通过他们两条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际遇和孙少平外出谋生的艰难。

  小说是以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的二元对立世界,在这基础的核心对立之下,衍生了诸多二元对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进——落后、浪漫——淳朴、复杂——纯洁、高贵——卑微、自信——自卑,等等。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识地排列起来,并通过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事件清晰地并置在一起,‘构成了矛盾的、不可调和的两极’。这显然作者精心结构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征,后者是乡村的隐喻。

  作者以客观的笔触去书写乡村、描写都市,在路遥笔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对立,而且是文化空间的对立,城市是在与乡村的对比中存在的,而乡村也在城市的阴影中展开。毫无疑问,乡村空间指向的是历史和记忆,城市空间肯定指向的是未来,城市是进城乡下人的欲望对象,也是乡下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路遥本人其实也是有城市情结的,从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象《人生》中的高加林从高中毕业后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父兄一直支持他好好读书,在家人眼里也是让其离开土地,创出另一条路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没有错的。

  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不要说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等,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极人物,如乡土哲学家——书记田福堂,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甚至傻人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人间美好亲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有孙玉厚的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等,还描写了人间美好的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等情感。另外作品中的爱情写得很美,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恋爱,就写得很纯美,让人为之感动。但象青梅竹马的孙少安、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都没有能出双入对,也让读者有点意犹未尽。

  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这部作品中的正能量的东西很多很多,这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极其匮乏而精神却相当充盈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现在,对众多热血青年都是有相当好的积极意义的。对于现在没有见过人民公社,没有见过生产大队,没有用过粮票、肉票、布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只听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八零后九零后来说,看看路遥的这部巨著,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7

  平凡的世界是我读过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读了好久后两部跟第一步有一段时间搁置了,可能是我读书少且不精,所以没能记住里面具体的只词片语,这是很大的遗憾,不过还好我把较有感触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之后细细品味。也许我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来表达我对这本小说感触,但是这本小说却给了我内心很大的震撼,更多的应该是鼓励,我觉得平凡的世界这个书名十分贴切,讲述的的确是黄土高原辛劳的人民在社会变革中艰难的生活状况,是的,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什么不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只不过在维持自己的生计,追求自己的生活,平凡的可能不会被人去特别关注,但是就细微的方面去深入解读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及感情,就会感到他们是伟大的,他们在一个不平凡的世界里生活着,这个世界充满了荆棘,他们没有被温柔以待,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精神,吃苦的意识,纯朴的品质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背着社会变革的大山步履维艰的踽踽前行,他们为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简单而纯朴的,正因为有他们这些平凡中的伟大,才有了新中国的变革与迈进。

  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在苦难下仍然对未来充满追求,充满理想,对生活从未失去信心,时时透漏着人性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着别人。

  对于少平我有一种不能用敬佩表达的感情,出身贫农,骨子里是有自卑的,但他对于学习是充满追求的,通过看书,他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好境界的理解,他不安于回乡劳动,想要去了解这个更大的世界,虽然在黄原揽工下煤矿当矿工很苦很累,但是精神世界却是充实的,在这些经历的苦难和不断的学习中,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苦难是幸福的组成成分,只有一个人对世界的了解更广大,对人生的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而痛苦却是走向成熟的最快方式,他宽广的胸怀如海一般包容了郝红梅的"背叛”和跛女子侯玉英的伤害,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和田晓霞的爱情是令人泪目的,他们身份相差甚远,在这一点,他即是现实主义觉得他们俩没有结果,一方面又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与期待,他们的爱情终要面对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真正的爱情可能就是如此。他对生活从来不缺乏热情不管生活回报他的是苦难,还是幸福幸福应该是苦难的升华。

  少安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农村汉子,从中学被迫放弃学业回家劳动帮助一家人营生,是全家的支撑和依靠,他也负担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在是村里的强人,不怕吃苦,他有闯劲有头脑,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创办砖厂,成为了先富的那一小部分,成为了县里的冒尖户,但善良的少安在富起来后仍不忘帮助村里贫困的家庭,让他们来砖厂打工,就算第一次砖厂失败,他们的嘲弄于落魄的少安,少安仍然在翻身以后请求秀莲继续雇佣他们,可见农民少安的胸怀和善良,他的成功也并不是偶然。他和润叶的爱情是青春的悸动,爱情的萌芽,也许在如今他们可能会抛开客观因素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们的门第思想限制下他们的爱情终究还是没有开花结果,但我相信,这份美好的爱恋一定会永远的藏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虽然很遗憾,但他们最终都遇到了对的人,开始自己美好的生活。

  我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很有限,只能用只词片语表达内心的最深感触,这是中国社会变革迈向新局面的一个缩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这些平凡的人演绎了爱情的温柔细腻,亲情的伟大无私,友情的心灵交汇,以及他们面对苦难的坚韧不拔,毅然前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即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我看的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伟大的人。

  《平凡的世界》给我的感触远不止这些,不过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外我的文笔太差,尚不能表达它给我的触动和震撼。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

  《平凡的世界》:巨著梦想与柳青不愿止步于已有的创作实绩因而艰难地打开《创业史》的篇章同感,路遥生前始终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文学成绩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因为在他看来,作家的创作成果不仅要接受现实眼光的评估,还要经受历史眼光的审视。所以,路遥总是关心如何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的改革背景相适应,并致力于把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上升到时代和社会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上个人对生活和艺术中诸如交响乐、雕塑群、自然景观等一切宏大事物的热爱,他便发出了在不惑之年之前凭借自己的力量创作一部史诗性作品的心声。而新世纪一代陕西作家杨争光虽然也留意于农村,但却喜好剑走偏锋——揭露农民的狭隘和鄙陋,且多用不长的篇幅来呈现,如中篇小说《老旦是一棵树》、短篇小说《光滑和粗糙的木橛子》,他的长篇小说则献给了知识分子(《越活越明白》)、问题少年(《少年张冲六章》)等题材。求同存异,在陕西作家群中便表现出对同一创作题材的不同艺术加工,包括内蕴思想和外显形式上两点。

  计划中分三部共六卷本有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它在路遥想象中的诞生,既是为了圆青年时期的梦想,也是为了向历史交待而非取悦当代。“在我的想象中,未来的这部书如果不是此生我最满意的作品,也起码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作品。”而它的真正诞生,则耗费了路遥三年的准备时间和又三年的写作精力:从确定构架方式、遍览作品与杂书,到搜集十年间的时事资料、深入实际生活,再到理清人物脉络、找准切入事件,此后路遥才进入动笔状态;又从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到西安文联大院、再到故乡榆林、陕北甘泉,路遥在辗转几地中一直承受着身体上的苦役与精神上的煎熬,“伟大感与渺小感,一筹莫展与欣喜若狂,颓丧与振奋,这种种的矛盾心情交织贯穿整个写作过程中”。

  的确如路遥所倾吐的那样: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拿自己的青春连同生命作赌,他以热恋中男女爱不忍释的心态、以朝拜中圣徒义无反顾的行动,最终在1988年5月25日得以将“胜败毕此一役”。试观整部作品,纵向跨越1975年初到1985年初一个年代的时间,横向覆盖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双重变迁,实现了作家的初衷:用历史的和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在此社会大背景或者条件下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源头仅为黄土高原一处名曰双水的村庄,流向却包括了以孙家兄弟各为一支的“近景”主干和以乔伯年、田福军为一支的“远景”主干,并且这三条河流各沿其道但时有汇合。“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在他笔下得到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关照。”与此同时,作家不但在作品中激情满怀、真挚坦诚地向读者表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人性论,还尽可能“中立”地对生活和时代做出了个体所能企及的哲学高度的判断,达到了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并不在于构思的统一、对人物的雕琢以及其他,而在于作者本人明确、坚定的生活态度,这将渗透整个作品之中。

  我们完全有理由赞叹《平凡的世界》何其不平凡,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第三部付诸笔端之前,路遥在保全性命、搁置作品与不顾生死、继续写作之间抉择了后者,幸而,如他所说,并未在企图完成长卷作品之前便“死不瞑目”;然而,茅盾文学奖授予他不足一年之后,年仅42岁的路遥却因沤心沥血、积劳成疾赍志而殁!平凡如他,不凡亦如他。路遥将自己在稿纸上的长篇巨作看作父亲在土地上的长年劳作,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惟其平凡,因而充实。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9

  我最早读《平凡的世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我还在读师范,这时相对来说已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我是从东明一中图书馆借的,代价每天一毛,我花了三天时间读完,我不敢乱花每一毛钱,我与主人公少平一样,穷啊。

  我也是在冬季读的,小说中近两百个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平凡的人在路遥笔下造就了不平凡巨著《平凡的世界》。

  一个寒冷的冬夜,我跑着去还书。寒风呼啸,雪花飞舞,我仿佛看到了主人公少平在飞舞的雪花中怀里揣着两个黑高梁馍冲上露天餐厅。他只有在其他同学吃过之后才敢去餐厅。正值青春的少平虽然贫穷,但自尊与自强告诉他不能出现早(没钱吃最低等的丙菜)饥饿告诉他自己两个黑馍必须咽下去。他顾不得抖落身上的雪花,飞一般冲到大黑锅前环顾四周确定沒人拿起勺子在锅里盛点雪与菜汤的混合物。

  这部巨著我仅从一个"情"字简述,亲情友情爱情。

  少平一家骨肉情深,大哥少安为了一家老小毅然决定辍学,他不忍心看到老父亲独自一人肩负全家重担,他要用稚嫩的肩膀为这个撑起半边天。少安一个十五岁的男该生于那个年代亲情使之不得不辍学以便减轻父亲的重担,同时又能让弟弟少平与妹妹尚香继续读书。可以想象聪明的少安不得已辍学内心又有多么渴望上学。亲情使之然,命运使之然。

  少安与润叶自幼青梅竹马,尽管善良的润叶多次暗示自己善良的少安哥,少安也并非不懂,但少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润叶已不可能。尽管彼此都有意,但那个特殊年代门第意思使少安不敢爱已成为公家人的润叶。或许善良的润叶永远不理解心里无限矛盾的少安哥,或许只有用命运二字来总结吧。

  相对少安,少平并非不爱这个家。主人公少平这个堂吉阿德式的人有更深一层的思考。他不屈服于命运,尽管贫穷,但他的精神世界不贫穷。同样善良正直的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处理了郝红梅偷手帕案,婉拒了候玉英的示爱。因为他的内心世界有晓霞,尽管他清楚知道自已配不上晓霞,但至少在精神上与晓霞是平等的。他乐于与晓霞交往,他们在一起交流自己对命运对前途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看法,唯有此时少平才觉得自己是生活的乞丐精神的富翁。

  毕业了,少平心里万般惆怅,晓霞上了大学,少平不得不接现实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可晓少平内心又多么的不甘心。好在好朋友金波甘愿当兵让给少平一个当民办教师的机会。少平接受了好朋友的馈赠做了一名教少平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他清楚地知道是好朋友金波是亲情给了他机会。然而命运又如此捉弄人,由于种种原因少平的教师梦破灭了。少平又成了农民,可以想象他内心有多么的不甘心。向来不屈服于命运的少平怎么甘心平庸地生活,他决定到山外的世界。山外的世界很精彩,山外的世界也很无奈。

  少平打过短工背过石头,尽管累得要死苦得要命,他从不沮丧,因为他有书相伴,还因为他内心世界里有一个常给他寄参考消息的晓霞。

  当少平在一个建筑工地干活时,晓霞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令所有工地上吃惊,这穷小子有貌若天仙的"女朋友"。晓霞落落大方与少平谈天论地,当晓霞看到少平麻花被子时,晓霞皱了皱眉旋即笑了,第二天她给少平送来了一条新被子。

  或许是从被子开始,少平感动了,他们不再是同学关系。晓霞毫不掩饰自己是地委书记女儿的身份,她要为自已心爱的人谋一份工作。田晓霞找到劳动局长要给堂哥孙少平安排到煤矿,局长面带微笑记在小本子上,果然成功了。田晓霞居然有姓孙的堂哥,或许只有爱情二字能解释通。

  当少平与晓霞在爱的大海畅游,他们彼此都觉得很幸福。这种美好的爱情他们觉得会永远。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晓霞在某次采访中因勇救落水老人永远地走了。少平的心瞬间崩溃,他不相信心爱的晓霞会走,他也不敢相信。风雨过后,生活依旧。他倔强自强的内心不会沉沦,因为他坚信风雨过后定有彩虹。最后一幅对联送给少平家:亲情友情爱情情情交融,亲人友人爱人人人心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

  平凡是日常生活的本色,也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平凡的认识,给了我莫大帮助和启发的当属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文学巨著,他让我领略了平凡的魅力,认知了平凡的伟大。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叙事的方式通过全景描写的方式生动的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西北地区的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孙少安等人物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物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想当年,初读《平凡的世界》还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是一个初夏的夜晚,在做完家庭作业后,百无聊懒的我,无所事事的在姐姐房间里认真的搜寻着适合我这个年龄的课外读物,猛然间发现了这本我人生阅历中遇到的第一本真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一目十行匆匆读了几页便被其动人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我如获至宝般悄悄地将这本读物带回自己的房间细细品尝。扣人心弦的故事架构让我欲罢不能,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借助手电筒里散发出来的那微弱的光,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章节。当我终于松口气为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那完全不同于我以往所看到的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的走在了一起的结局唏嘘不已时,才悄然发现天已经麻麻亮,已然到了该起床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刻。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理解一个游离在武侠小说和历史教科书之间的我,怎会突然对一本厚厚的现实主义的乡土文学小说感兴趣,我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让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以这样一种形式结尾?为什么孙少安冲破重重阻力都想要和田润叶长相厮守,却在最后面对润叶的痴情选择了那个他并不太了解的贺秀莲?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个辛苦劳累了半辈子,从来没有停止过同贫穷和命运抗争的少安的贤内助在幸福生活来临的时刻撒手人寰,留下少安一人独自怅然?

  慢慢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找到了答案。我终于知道了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对世界的看法,也是他对人生的看法。从微观层面来看,作者刻画了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反映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和人们的思想变化,给读者以启迪。让我们在平凡之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就拿这个曾经让我很是困惑不已的故事情节的主线孙少平来说,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作者给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夹杂着些许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却又在悲情中无休止的抗争的精神面貌。在那个年代,贫穷让不少有理想的年轻人在抗争命运失败后,变得自卑与懦弱,意志消沉,却也让逆境中的孙少平自强不息,通过自学只有高中文凭的他俨然能够与大学毕业的省报记者交流思想,探讨人生追求。他在不断的战胜自我、重塑信心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卑里的坚强让人敬畏和仰慕。他在别人的不理解和嘲笑声中,一次次的战胜困难,摆脱束缚,同样都是追求美好生活,同样都是面对爱人香消玉殒,他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这条看似孤独和并不华丽的道路上,他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他在磨练中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用另一种态度去珍惜和看待人生。在夹逢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只有勇于面对挫折,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把不幸当作生活的负担,才能让人更加坚强,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履历更加充实和靓丽。至此,我终于理解了那困惑了我许久,百思而不得其解的三个疑问。无论面对怎样的让人难以接受的悲剧和无奈,我们都要坚强地活着,努力地活着,为自己而活,为梦想而活。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美得让人流泪,有时候平凡也是一种伟大,伟大的让人无法企及。这或许正是路遥通过这本小说传达给我们的人生真谛!亦或是他在文学作品中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无声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