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赏析及考点梳理

刘莉莉老师

  全文赏析: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考点归纳:

  一、词语解析

  嘈嘈:用来形容声音的沉重抑扬。

  切切:用来形容琴音的细促、急切、细碎。

  却坐:指退回到原处。

  促弦:意思是把弦拧得更紧。

  掩泣:指掩面哭泣。

  迸:指动作,溅射。

  颜色故:指容貌衰老。

  间关:指鸟鸣声。

  小弦:指的是最细的弦。

  唧唧:指叹声。

  二、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在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在描写女子的动作中,把女子的琴弦声的凄凉表达出来,在叙事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女子的琴音之中。

  2、形象类比,通过抒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来寄托自己孤独飘零的愁绪,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诗歌结构严谨。作者从送客开始,借着依据声音来引出琵琶女,而由琵琶女的身世及其自己的身世。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

  四、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