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方案设计

张东东老师

琵琶行教学方案设计

  【知识目标】

  一、了解白居易与唐朝“新乐府运动”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特色*

  二、学习本诗通过特殊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突出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三、品味生动比喻、细节描写的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能力目标】

  一、能结合诗歌意境简单叙说对人物形象的体会。

  二、能简析景物描写对诗人情感主旨的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

  欣赏品味诗歌中对音乐描写的精妙之处,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体会作者与琵琶女特殊的感情与身世遭遇,培养高尚的情操。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

  1、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名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长恨歌》等。编有《白氏长庆集》。作品平易通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廷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 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琵琶行》这篇著名的长诗。

  2、歌、行、吟: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一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二、初读探究:诗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三、寻疑虑探究

  1、诗中交代白居易巧遇琵琶女的诗句,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遭遇贬谪,忧愤难平;送别友人,孤寂愁闷。

  2、你觉得琵琶女最美的表现是哪一个细节?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作者突出琵琶女的弹奏技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侧面烘托细节描写比喻夸张对偶通感

  4、在弹奏过程中,最能表现琵琶女遭遇与心境的诗句是哪一句?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琵琶女的'自述身世触一动了白居易的愁情,不禁对她深表同情,这个诗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诵读上述研读的几个片段,回味诗歌的语言艺术。

  五、查阅注解与《导学》“知识荟萃”,把你认为尚未掌握的字词在书本上作标记。

  六、作业

  试比较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一、全诗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个?这句诗可以有几种解读?

  1、同是怀才不遇(不被珍惜、不被重视),心曲相通;

  2、同是沦落天涯,处境凄凉,同病相怜;

  3、虽然素昧平生,但却命运相同,应该相互安慰;

  4、借事述怀,表现不平事处处皆有。

  二、你认为“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有无声胜有声”妙处在哪里,今天用此典故还可以有哪些含义?

  三、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诗中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为哪些?它们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浔陽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人江东送客环境。秋夜、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更显情之凄惨。

  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突出送别时人物悲凄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

  别时景象,融情入景。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渲染哀伤之别,为琵琶声的出现作有力铺垫。

  ——“唯见江心秋月白”

  音乐结束时寂静环境。

  一曲弹罢,感情仍在扩散,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一融,衬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绕船月明江水寒”

  歌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歌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

  诗人的生活环境,点明寂寞悲凉的心情。

  【小结】由于景物环境叙述与抒情的结合,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陽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优美动人又不乏凄清悱恻。

  四、拓展迁移

  试比较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异同点〖讨论后参考《导学》“创新思维”〗

  五、运用实践

  1、《导学》“同步训练”

  2、背诵名句

  3、预习“唐诗六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