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剥而复加层层叠加”法
【教学过程】
一、传说——导入新课[“白娘子西湖断桥畔”课件]
【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断桥处!
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
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页。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
二、熟读——感知全诗
1、作者简介: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见课件]
2、自主学习:
【导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生1:书读百遍生2:古诗常识生3:感知画面生4:领悟意境生5:把握感情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3、常识了解: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
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4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
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
(一)第一次播放朗读——聆听范读[课件5:单画面型的朗读]
【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课件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XX / XX / XX / X,XX / XX / X / XX,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
(二)第二次播放朗读——模仿齐读[课件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
三、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听读——尽显春机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
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云脚低”。[见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
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
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的西湖
早春图。
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
同学们,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
[品味想象]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悟读——景中情语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
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
六、品读——寻觅春踪
【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
【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第二层: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游戏活动】
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
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5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7、班长计时。 【活动过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
再看颔联:
莺争树燕啄泥
1、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2、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颔联中“莺争树、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象,“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第一层:[“暖”、“春”]
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早”、“新”]
加了个“早”、“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第三层:[ “几处”、“谁家”]
加了个“几处”、“谁家”。请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读——学以致用
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剥而复加层层赏析”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课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尾声——相约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 [课件展示]
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此相约:
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
再次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20年等一回!
为了我们的缘分: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县五中教学辅导片开的一节公开课时所设计的一篇教案]
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简案】
一、传说——导入新课
二、熟读——感知全诗
三、精读——理清游踪
四、听读——尽显春机
五、悟读——景中情语
六、品读——寻觅春踪
七、展读——学以致用
八、尾声——相约明天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学海无涯
一、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路上人断魂——————借问酒何处———————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牵手课外读诗与识法
识法,就是识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读诗者真正读透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而下,“黄河”如线由西往东,那简直就是大彻大悟了。
几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写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了作者对宫女的深刻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叙述描摹,可能简约精妙到如此?
[教材简析]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一路上,诗人在那湖清山绿、水涨云舒的西子湖畔,饱览了莺歌燕舞、花繁草嫩,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杨柳成荫的白沙堤,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3.通过感情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中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中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展示,点出春
课前学生诵读古诗。课前谈话。引导学生背一背关于春天的古诗。
二、引出新课,发现春
1.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能试着说说它的大意吗?
预设:春天行走在钱塘湖。(游玩、漫游等。)
师:钱塘湖是什么地方?
三、初读古诗,读好春
1.出示初读要求
(1)将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并读出诗歌的节奏;
(2)借助注释试着说说诗歌大概的意思。
2.初读交流:
(1)读:
①请两生读,正音:“寺、没、堤”等字。
②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一生再读。
③全班齐读。
(2)说:
你从哪些诗句中发现诗人写的是春天?
预设:相机品读“水面初平云脚低”。初步体会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3)填:
诗人游览了西湖的哪些地方?
白居易漫步在西湖畔。他从()的北面到了()的西面,继续行走,最后,漫步在西湖东边的()。
预设:相机品读“最爱湖东行不足”,感受诗人“行不足”中的不知疲倦、流连忘返。
四、品读古诗,感悟春
1.过渡:为什么诗人会百游不厌、流连忘返呢?一路上他还欣赏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品味诗歌语言。
师:读着读着,哪些字词引起了你的注意?
预设一:“争”。这个“争”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描绘与“争”字进行对比,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朗读。
预设二:“新”:刚从南方飞回来。“啄”:忙于衔取春泥。
这真是一群﹍﹍﹍﹍的燕子。朗读。
拓展:读着读着,还有哪些描写春天小动物的诗句浮现在你的脑海?
交流。课件补充。从中感受诗人从动态的角度写出了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
预设三:“乱”。从“乱”字感受春花姿态万千、颜色不一、种类繁多的特点。
预设四:“浅”。选择恰当的意思:①时间短;②程度深;③矮小、鲜嫩;④跟“深”相对。
引:尽管是静态的乱花,却使人﹍﹍﹍﹍;尽管是静态的浅草,诗人却看到它﹍﹍﹍﹍﹍﹍﹍﹍。于这静处,我们也读到了春天的﹍﹍﹍﹍。
小结:“莺歌燕舞”、“乱花钱草”这些初春的画面,它们就藏在诗人的诗句中。板书:诗中有画。读出这一幅幅画。
五、升华情感,吟诵春
1.引读最后两句,感受诗人的流连忘返、意犹未尽。板书:画中有情。
2.带着喜悦、喜爱的感情朗读全诗。
3.背诵,积累。
六、拓展升华
出示《忆江南》其一、其二,引导学生课后巩固积累。
[板书设计]
早莺诗画
钱塘湖春行新燕中中
乱花有有
浅草画情
……,!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并默写。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两首。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去饱览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在杭州做过几年地方官,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写的。
2.诵读全诗
(1)听录音把握文章重点字词。同时,注意断句,七言诗的节拍有“XX/XX/XX/X,XX/XX/X/XX.”。。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学生集体朗读
3.研习文章
(1)学生快速浏览,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指导:
首联:写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景。早莺、新燕。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景。乱花、浅草。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行不足”,陶醉、流连忘返之情。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2)探究学习
①诗中两联各写了那些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②哪些诗句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③文中为什么说是“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明确:
①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争暖树啄春泥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③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景:明媚春光
行至|远眺:天容水态
|近观:早,新,争,啄莺燕新来
↓乱,浅,渐欲,才能花草向荣
白沙堤行不足———————————情:游兴未尽
案例分析:《钱塘湖春行》长教版-八年级(上)中的一篇诗歌。
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质疑”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钱塘湖春行》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先用古代美女——西施,和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进行导入,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在朗读中积累。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在旁边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大胆的提出,然后我再让同学们帮助解决,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氛围。通过让学生寻找春天特有的景物,来理解诗的“春意”,通过寻找关键词,来体现诗歌的灵魂。
一、课前准备体现“自主”学习。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交给学生学习的任务,让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要求他们利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互相交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白居易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二、质疑讨论见民主。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结合生活实际、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三、想象诵读悟深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热大自然的情感。在视听情景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体会感情,受到白居易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
四、迁移运用积累诗文。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中描写的景物都有了了解,那么同学们回去把自己脑海中所想象的美丽的西湖早春图描画出来,下节课我们看看那些同学画得最有创造性。
2、背诵这首诗。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教学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
3.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热情,培养审美和品鉴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朗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导学案,布置学生查找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2.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 初读诗歌:
(一)读准字音、节奏:
师:请同学们拿出之前所预习的导学案。我们在学习一首诗之前,首先是要去读它。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全诗。
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评价 他(她)的朗读,认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出示范。
预设:学生可能评价字音、朗读节奏或是情感方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点评或补充。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先在书上划分出诗歌的节奏,根据学生的划分,教师引导主要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拍来划分,只是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注意气息的运用,不要刻意停顿。
生齐读。
(二)读出韵律:
师: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生:西、低、泥、蹄、堤
师:介绍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方法指导:押韵是为了让整首诗听起来更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便于记诵。我们在读律诗时,对于押韵的字要稍微拖长一点,再齐读。
师:过渡:读准节拍和韵律还不够,还要读出感情,怎样读出感情呢?必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的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三、 品读诗歌:
(一)解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的标题
生读。
师:从标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 地点:钱塘湖; 时间:春天; 事情:游览。
连成一句话:作者春天前往钱塘湖(西湖)游览
(二)品读首联
师:写文章时要紧扣标题,我们看这首诗是不是这样。先看首联是如何紧扣标题来写的?即首联中的哪些词语能够与标题中的词语对应?
预设:结合书上注释,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
结合书上注释解释,水面初平和云脚低 紧扣“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和浮云低垂,与水相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师帮助学生找怎么样紧扣题目中的“行”,从“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边走边看,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边,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踪。
齐读首联
(三)品读颔联和颈联
师:从题目和首联看出,作者在春天来到西湖,从孤山寺出发,经过贾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浮云低垂,同湖面相连。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脚以外,作者还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继续往下读。
生:从颔联和颈联找出: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师:颔联中的早莺和新燕都属于——动物,颈联中的乱花和浅草都属于——植物,莺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还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新生的草,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丽景象。颔联中的“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争”和“啄”通过动物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两个字要重读。
一起齐读颔联和颈联。
师:老师我在讲课的时候呢,喜欢让我的学生动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眼和真情去感受文本,不迷信权威。那这首《钱塘湖春行》呢,是千古流传的描写西湖美景的名家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颔联和颈联。但是我们今天要来做一个小小的挑战,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挑战白居易,我们把颔联和颈联七言改为五言,大家看行不行。怎么改?讨论一下,不只有一种改法。
预设: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几莺争暖树,家燕啄春泥。
师:强调,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要构成对偶句,在你改完之后也要构成对偶句。
预设:花欲迷人眼,草能没马蹄。 乱花欲迷眼,浅草能没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师:改了之后可不可以?请你针对某一种改法说一说不能改的理由。
预设: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去掉后,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不能更好体现“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样。
师补充: 2.颈联中的“乱”字写出的是诗人边走边看,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的“行”字;而草刚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后不符合诗意。
3. “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强调一个动态过程;“才能”是“刚刚能够”的意思,强调程度,这两个词也恰好描绘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让人想到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呈现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热闹景象。
4.至于去掉“人”和“马”,唐朝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上轻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适,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让人联想到真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啊!况且删掉“人“和“马”,就让整首诗缺乏了画面感。
师:从刚才挑战白居易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历程,让人遐想,引人深思。虽然我们挑战失败,但也让我们明白:在读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概而过,很难发现其中的韵味,只有仔细推敲,用心品味,让诗歌浸润心灵,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炼字,才会浮现“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画面。
师:大家闭着眼睛试背一下这两联。
(四)品读尾联
通过刚才的分析,前三联写的都是“初春”之景。我们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肯定包含有抒情,那试想你是白居易,在一个最美的季节,来到美丽的西湖,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喜悦)那作者的心情是否和你猜想的一样呢?你从哪一联知道的——尾联
齐读尾联。
师:尾联中有一个字说明了他的感情?——爱
作者最喜爱的是不是刚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爱——白沙提。
他有一个动作表明了,是“行不足”。“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诗人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连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写到这,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绿杨阴里”,初春时候,柳条将舒未舒,除了这点,“白沙堤”到底怎样美,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写,留下含蓄的结尾让我们去回味和想象,这也是诗歌的精妙之处。
我们再来朗诵这首诗,那现在除了准确、流利,还应该做到——有感情(喜悦),请你带着喜悦的心情自己读一读。
请一位同学带着喜悦的感情给我们读一读。
时间充足可以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四、 悟读诗歌: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的朗读不过也就是加入了自己的体会和理解。相信大家通过练习,也一样可以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优秀的写景的诗篇往往都是“诗中有画”,诗歌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现在设想你穿越时空,梦回唐朝,来的美丽的西子湖畔,利用这首诗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妙笔生花:
在……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中,我仿佛听到了……
在……中,我仿佛感受到了……
请两三名同学交流。
五、 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描绘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诗句,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西湖”这个名字是谁先第一个称呼的吗?是白居易,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话叫“报与西湖风月知”后人才把她命名为西湖。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西湖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游西湖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板书)
二、读诗
1、朗读这首诗(找一生)
找生评价:字音、节奏、语气、情感
2、听录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学生自由朗读
4、学生展示朗读风采:找一生读,找小组读,齐读
三、赏析
(一)、理解诗意
师: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的写景诗,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想不想看到这些画面?想!好,现在大家对照注释理解没局势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组讨论交流。
品诗明义 描绘画面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描绘画面,参考句式:
从————中我看到了————。
从————中我听到了————。
从————中我感受到————
(二)、赏析古诗
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老师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让大家欣赏一下好不好?现在画面欣赏完了,画面美不美?这首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讨论赏析古诗
1、赏析方法: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赏析以前我们先找到作者描绘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说。
板书:水、云,莺、燕、花、草
师:赏析这首诗其实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或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3、举例: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写出了初春黄莺还不多,“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4、小组合作赏析剩下的六句话
5、小组抽签展示
A、水面初平云脚低”:“水初平“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B、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写出了初春燕子还不多,用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C、“乱花渐欲迷人眼” 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D、“浅草才能没马蹄”: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E、最爱湖东行不足: “最爱” 一词体现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行不足” 一词表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D、绿杨阴里白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师问: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板书:赞美,喜爱)
四、背诗(比一比)
五、拓展
1、我来鉴赏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第二句话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惊讶、惊喜)
2、三四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赏析。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描绘出白雪的顽皮可爱。
2、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描写西湖的古诗,同学们喜欢春天和西湖吗?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描写西湖的诗句。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可以记录下来,看一下那个小组积累的多。小组展示。师(出示屏幕)
六、老师的话
这节课是诗人在引领者我们与春天通行,让我们呼吸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人生苦短,春天不容错过,春天不容辜负,同学们要珍惜青春,让你的人生如春天一般绚丽多彩!
一、体会诗意美――联读比较赏析《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内容。
1、调动积累:运用联想将原来学过的诗文来为该诗作注脚,用散文去诠释诗句。本单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跟《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家新燕着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有异曲同工之妙。启发学生回忆背诵,比较两种表现方式的异同,解读、理解律诗的特点,欣赏律诗的声律和声韵之美,积累诗句。朗读品味对偶句,读出韵味。
2、插页补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禽鸣”(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孟郊的《春雨后》);“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杜甫《丽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的《天净沙春》)以上几首诗中,哪些地方与《钱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进行比较阅读?
3、研读与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二、品味意趣――重点欣赏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意境美。
插页题解:“西江月”是词牌名,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也称“诗余”、“长短句”等。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物象丰富、意趣盎然。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1、评读,品评意趣。寻找词中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的意趣?探究后明确
(1)夜行山中忽逢阵雨, 恰好“忽见”住过的茅店,想什么就有什么,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2)赏明月、拂清风、看惊鹊、闻稻香、听蛙声与蝉鸣,感觉闲适与喜悦。
(3)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2、吟读,读出词的韵味,划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三、析词补白――重点欣赏《天净沙秋思》中炼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现的景有哪些?给读者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
讨论明确: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愁苦之情。
2、阅读比较:元代词曲作家白朴的两首《天净沙》小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春》)在情绪上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异同?
3、改写:如果把修饰语和中心词略加改动,让诗的情绪变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词补白:诗句的简洁,为读者创设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正像绘画和书法中的 “飞白”, 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请学生想像语词之间的关系,为这首小令补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小令体现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画、可以讲故事、可以配乐朗诵、可以翻写新诗或者散文。
四、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1) 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3背诵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还停留在小学要求背诵的阶段,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品味语言
2、体会意境
二、难点
1、品味诗歌优美语言
2、体会诗歌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导入课文
苏轼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美丽的神韵,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白居易笔下的西湖吧!(多媒体出示西湖照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
<2>自主学习
A: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读音、节奏、停顿等
2、自学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学生通过朗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3、背诵诗歌,教师抽查
4、了解并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询资料等方式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一定了解)
5、给下列加横线的注音
啄春泥()没马蹄()白沙堤()
6、文学常识填空
《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字(),晚年又叫(),()代著名诗人,著有《 》。
7、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B:细读诗歌,品味鉴赏
8、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是西湖早春景象?
9、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最后到(),对沿途的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了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1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两句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活动3【练习】<3>归纳总结
总结《钱塘湖春行》的中心思想
活动4【测试】<4>自我检测
对这首诗歌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华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诵读这首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写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与贾亭时所看到地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地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写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地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小结: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默写。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预习检测
(一)搜集你感兴趣的李白的几首古诗,并熟练朗诵。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学习活动:
(一)吟读
1、用“/”试着给诗歌划分停顿。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吟读诗歌,读出抑扬感受诗人心情。
(二)说读
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尝试将诗歌用现代汉语顺译下来。(写到“吟读1”划分节奏后的空白处)
(三)品读
1、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感受诗中的美句,把你的感受写在下边。(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几句)
五、课堂检测
1、从莺燕的活动来表现初春盎然春意的句子是:
————————————,———————————。
2、描写一幅初春涨潮图的句子是:
————————————,———————————。
3、描写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4、表达式人沉醉之情的句子是:
————————————,———————————。
[文本解说]
本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点,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景象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真的看到那含情浅笑的西施美丽的身姿。对于这首写景诗,学生并不难理解,但要真正把握诗的意境,领悟诗的妙处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好好引导。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设计方案A (赏读)
一、创设情境
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入题。
二、朗读与感悟
1、听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试读,注意吐字和感情。
3、指名读,检查效果。
4、让学生说说初读的感受。
三、赏读与品析
1、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请大家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吧。那么,请大家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读,用下列句式说话:
①“在……中我看到了……”
②“在……中我听到了……”
③“在……中我感受到……”
2、学生自由活动,用句式练习说话。
如:从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长衫飘飘的诗人骑马来到贾公亭旁,他正极目远眺。只见那西湖波澜动荡,与岸平齐。在那水天相接处,水波粼粼,云朵地垂,似乎要亲吻湖面了——它也爱早春的西湖。
我从“几初早莺争暖树”中,仿佛听到了黄莺清脆婉转的鸣叫声。
四、补写创造。
1、师述: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
明确: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外,未作任何说明。
2、师述: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出白沙堤美丽的景色吧。(假如说,我们面前有一张大的画布,在画布上,画上高大的绿杨,树下是平坦修长的堤岸。你还会在画布上添上什么?)
3、学生自由活动后交流。如:
有湖水,水中有鱼虾,有嬉戏的鸭子。
有花草。绿草如茵,像铺了层绿地毯;花儿闪闪,散在绿草丛中。
还有花树。杏花开了,散缀枝头;桃花也开了,红艳艳的,灿烂一片。
还有人。有骑马的诗人,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吟诗;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席地而坐,饮酒赏景,谈诗论文,吟诗作画……好不快活。
五、总结全文。
设计方案B
一、解题。
1、“钱塘湖春行”是什么意思?
明确:“行”是游赏、赏玩的意思。文题的意思是,春天,在钱塘湖也就是西湖游赏所见。
2、让在西湖游玩过的同学说说当地的风景。然后背颂学过的吟咏西湖的诗文。
二、朗读。
1、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指名朗读,检查效果。
3、示范吟读,读出感情。
三、说读。
1、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
2、在诗中你听到了什么?
3、在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有人说,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早春景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作点分析。
明确:①水面初平云脚低(早春时节,湖水初涨,湖面与岸平齐。天上和湖上连成一片,好一派水波浩淼的气象。)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因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的歌唱。因为早春,空气中还透露些寒意呢。)
③谁家新燕啄春泥(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安家落户!)④浅草才能没马蹄(草儿钻出地面不久,那么嫩,那么绿,刚刚能掩没马蹄子。)
四、背读
1、师述:为了更快速地背下来,大家动动脑筋,分析一下该如何背?(旨在让学生整体上把握这首诗。明确:先交代游历的路线;再说途中所见的莺燕和花草;然后说湖东白沙堤的景色。)
2、学生背诵。
五、总结。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水几谁乱浅绿
面处家花草杨
初早新渐才阴
平莺燕欲能里
云争啄迷没白
脚暖春人马沙
低树泥眼蹄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八、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所行孤山寺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对春的西湖春景图所见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喜爱和
赞美之情
所感最爱行不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基本信息。
2.梳理诗歌中,作者所“行”处见到的景致,体会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3.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三、教学过程:
1.作品说明,作者信息简介:
本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题眼是“雨”字,而《钱塘湖春行》的诗眼就是一个“行”字,一贯而下,统摄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时,移步换景,美好春景化作诗人笔下的一串串意象。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为全诗,引人注目的焦点。
“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堤”
自“孤山寺北贾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选取的都是最能表现“春”的景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春雨过后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莺争春”“春燕啄泥”写尽初春时节的生命活力;“乱花迷眼”“浅草新长”将花草的整个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联更是直抒胸臆,以一个“爱”字,一个“不足”点明——作者在早春风光中的无比喜悦、热爱之情。
1.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本诗在内容理解,情感体会上的难度不高,抓住意象则能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思。但本诗最大的成功之处,除了移步换景,不着痕迹外,更重要的是运用了一系列极具表现张力的字、词。这些点睛之笔,使本就春意盎然的诗歌,平添一份生命力。
“早”莺、“新”燕。一“早”一“新”,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早春的别致而新鲜的景象。
“渐欲”两个副词,取代了动词的效果,表现出春季“乱花”自含羞待放到娇艳怒放的整个过程,极具动态感和生命张力。硬是将原本一时一刻的景象表现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生长过程。
“才能”与“渐欲”对仗,表现出春草新长时的“新”“嫩”感。
这些字、词,紧扣一个“春”字,也将整首作品推向了一个艺术高峰。值得品味。
2.反复品读诗歌:
感受作者陶醉在西湖早春风光中的愉悦之情,以及诗歌艺术手法上的张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齐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五、译一译通晓诗之意(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六、品一品探寻诗之妙(6分钟)
1、师: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已经充分的建立起来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老师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幻灯)品一品探寻诗之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钟后,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回答,比谁回答准确。
2、学生自学,师巡视。2分钟后检测、交流。
(分析过程:a.让多名学生回答,并从诗中找出词句作证;b.其他同学加以补充;c.师引导辨析)
答案:
1)水、云、莺、燕、花、草;春水初涨平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早春
学生进行赏析,师适时点评、鼓励。
在此环节中,如遇到学生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 “几处”.“谁家”,改“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文章写的是初春“几处”和“谁家”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如果换成了“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的早春之景了
师:大诗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是因为他极为讲究对语言的锤炼。
2)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早春之景。那么诗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啊?
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从尾联可以看出。
3、再读诗歌,要求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让我们再读诗歌,一定要读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一过程,板书)
七、想一想感受诗之美(8分钟)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对诗歌的理解品读,我们一定会感觉到: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钱塘湖春行
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颔联:……
颈联:……
尾联: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荫,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生: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渐渐的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师:哦,同学们描绘的春景太美妙了,让我们再次陶醉其中了。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
八、背一背积累经典诗作(3分钟)
1、师:同学们,积累古诗词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诵诗歌,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自背
3、检查背诵。
4、学生齐背。
九、比一比体会诗之异同(5分钟)
师:春天是美丽的,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绘春赞春的美文佳
作。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遍!
阅读韩愈的《早春》,试从所描绘的景物及所抒发的情感方面比较异同。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师:除此之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春的古诗词佳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唐)杜牧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唐)孟浩然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贺知章
十、结束新课(1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
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共同学习。谢谢大家!下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教 时:
一个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板书 :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熟悉全诗
三、熟读理清游踪
(板书: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四、精读寻觅春景
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板书:水平云底,莺争燕啄,乱花浅草)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板书: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看书,讨论,自由发言。
六、悟读景中情语
1、自由讨论作者诗中流露的情感(板书:最爱)
2、师生一起讨论晏殊的词《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读尽显春机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平云底
贾公亭 莺争燕啄
白沙堤 乱花浅草
(最爱)西 湖 早 春 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格律诗八首》中的《钱塘湖春行》。
一、说教材
纵观长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经典古诗文的阅读量,诗歌的内容均在每册教材的第一课就要出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正确工整默写诗句,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读和初步赏析能力《钱塘湖春行》作为中考必考的50篇古诗文之一,说明白居易写的此诗,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学底子薄,学习古诗还没有形成良好品读赏析方法,多数同学还停留在记诵阶段,教师在课堂要适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对文学作品阅读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让学生初步形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学习古诗应达到记诵、积累的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构建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能力。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欣赏品味、培养审美情趣。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1、通过情境激趣法、诵读法、讨论法,采用“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步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2、通过教师启发,打造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说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
《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卖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是什么?这位作者是谁?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做过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苏东坡,他们不但在杭州给人留下任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许多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文,苏轼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白居易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在《春题湖上》曾言“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咏西湖的名篇《钱塘湖春行》,领略作者笔下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
(三)、教师解题并介绍体裁特点:
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节,行:走,游览
2、七言律诗,律诗分为四联(首、颔、颈、尾)
(四)、师生共同回顾作家作品,教师说明写作背景。(大屏幕)
(五)、学诗重在两个方面内容:“读”和“品”。
一)、朗读训练
1、范读:(听音乐,朗读录音)
2、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3、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个人读、评价)
4、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分组读、齐读)
二)、品读赏析
(1)解诗(自主学习)
1、请你说说诗的大意。
2、找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你能看出写的是西湖什么季节的美景?
3、寻找诗人的游踪。
(2)赏诗(合作探究)
1、首联中“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2、颔联中“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不是“处处”?为什么“争暖树”?“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有什么深刻含义?从鸟儿的动态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颈联中为什么说“乱花迷人眼”?这样写与诗题有关吗?这一联我们能否想象将来景物会怎样?它蕴含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4、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3)悟诗(讨论交流)
1、“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本诗中景中有情吗?请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词语?
2、律诗讲究对仗,本诗中应是哪联?本诗的韵脚?压什么韵?
3、你最喜欢本首诗中的哪一联?理由是什么?
4、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吗?
(六)、拓展阅读:
1、比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本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请你说出你所熟悉的写春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
教师富有激情地总结学习重点,并进行德育渗透,而“授之以渔”即赏析诗的方法。
(1)诗人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山寺及于湖面,舒卷的春云分外凄迷,水天相接,早莺放歌鸣啼于树,紫燕剪飞啄泥筑巢,既有乱花迷人之色,又有浅草茵茵之态,整个画面景物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行”为脉落,起笔方位,落笔方位,游遍大半西湖,产生了移景换景的艺术效果,随着镜头的闪闪而过,绮丽的风光重现,把我们带入西湖早春的风景画卷,整首诗描绘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热爱之情。天才的诗人与山水结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诗人之幸事,更是文学之幸事,后世读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诗人,诗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学们热爱自然,钟情于中华灵绣的山水,创作时代更加优美的文章,让我们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掌握赏析诗的基本方法,即读诗、解诗(自主学习)、赏诗、悟诗(合作探究学习)。
(八)、作业:
1、流利背诵、工整正确默写这首诗。
2、通过合理的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江苏高考排名109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05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广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西南财经大学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湖北高考排名17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青海高考排名29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197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29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369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蚌埠医学院和温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实录
钱塘湖春行的古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解释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字词翻译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和注释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鉴赏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