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秦观 课件

王明刚老师

鹊桥仙秦观 课件

  引导语:秦观的鹊桥仙脍炙人口,主要是赞美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真纯爱情,下面是关于鹊桥仙诗的课件,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秦观的生平;

  2、朗读并背诵此词;

  3、感受此词的画面美与音律美;

  4、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作者生平的了解和对词作意境的掌握;难点是掌握秦观的词风和宋词艺术手法的分析。

  三、 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

  四、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辅以多媒体;课堂讨论。

  五、 教学内容

  1、回忆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是我们传统的情人节,在二月十四日情人节风靡中国的今天,七夕对我们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美好而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节日,南北朝至今,已流传千年。

  传说牛郎父母早逝,与兄嫂共处,经常遭受虐待,后来兄弟分家,牛郎仅得一头老牛。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一日老牛开口告知牛郎,黄昏时将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时可趁机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无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计行事,果然取得织女为妻,后来育有一对儿女。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将其押回。牛郎发现织女被缉,乃依老牛临终嘱咐,披上牛皮,用箩筐挑起儿女飞奔天庭追寻织女。王母为阻绝两人相聚,乃以金簪向天一划,霎时化成波浪滚滚的天河,从此牛郎织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却不得相聚。后来玉帝感其至诚,乃特准他们在每年七月七日夜,以喜鹊搭成鹊桥在天河相会。七夕夜经常会下雨,称之为七夕雨,相传就是牛郎织女倾诉相思的泪水。如这晚不下雨,天空的云彩会特别好看,因为织女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在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一美丽神话,引起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咏叹。比如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迢迢牵牛星》、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都是吟咏这一主题的佳作。民间还流传着农历七月七日夜里在葡萄藤下可以听见牛郎和织女互诉思念的说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秦观的《鹊桥仙》亦是对这一永恒主题的咏叹。

  2、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内容多写男女情爱和描写仕途失意的哀怨,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历代对秦观有很多的评价:如苏轼说:“有屈、宋之才”;王安石说:“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

  关于《鹊桥仙》究竟是写给谁的,说法不一而足。有人说是写给一个叫边朝华的侍女,也有人说是写给秦观婚前青梅竹马的娄琬姑娘的,这个我们无从得知。总之,它歌颂了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

  3、展示《鹊桥仙》词作。

  让学生通读几遍;看视频朗读,重新感受。

  4、解读全文 飞星:流星 银汉:银河

  金风玉露:秋风白霜。(出自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忍顾:怎忍回视

  云彩在天空中千变万幻,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遥遥相望,飞逝的流星仿佛也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在秋风起、白霜落的季节里,那一年一次的相逢时刻,远远胜过人世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相聚时,柔情似水。但这相聚的时刻却如梦一般的短暂。刚刚相聚,便又要分离。刚刚使我们相聚在一起的来路,转眼就成了拆散我们的路,谁也不想回头看,不想这么快就和爱人分开。 只好对自己说着:若是两情相悦、情深意浓,又何必拘泥于朝朝暮暮的相守。以此来聊以自慰,也是对他们爱情的至高承诺。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5、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纤云弄巧”引出会织彩云的织女,“飞星传恨”引出急切想见到自己心爱的妻子的牛郎。“银汉迢迢暗度”写七月七日夜,他们从天帝强划的迢迢银河两边双双暗度。

  ②“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鹊桥相会,如果碰上好做艳词的词人,在这个地方定会不惜笔墨大肆渲染得说他们如何缠绵!如何悱恻!如何多情!本词作者只写这么简单的两句:一是说相逢的时节(秋天的早晨),二是说这样的相逢远胜于人间的相逢。

  值的回味的是“金凤玉露”一语,他不但使这秋天的风露,有它的象征意义,秋天的露水晶莹剔透,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纯洁和高贵,一年只有一次,这此刻是情侣之间最美好的时刻。

  至于,“胜却人间无数”的深刻内蕴,则无妨作为一个悬念暂且留下,看多下阙,自会明白。

  ③ “柔情似水,佳期入梦,忍顾鹊桥归路。”

  这一句,写的是这对情侣相会时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入梦”(从修辞上来讲:比喻,对偶)。

  “柔情似水”着重写情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如情比作银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

  “佳期入梦”着重写心态,极言相会之不易,此所谓:“既见而惊,惊而后喜,喜而反疑是梦。”作者同时代人晏几道有诗云:“今宵剩把银刚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可见这是久别重逢后人们的常有心态。

  关于“柔情似水,佳期入梦,”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新白娘子传奇》中“西湖送伞”的故事情节,许先和白素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是“柔情似水,佳期入梦,”的最好阐释。

  “忍顾鹊桥归路”是写不忍心回头看刚刚相会过的鹊桥和分离时的归路,这一句则表现他们难舍难分、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呀,一次短暂的相距却是此后长久分离的开始,此情此景,让人如何承受呢?因为来自不易,所以难能可贵,所以他们短暂的相聚比人间夫妇的朝朝暮暮更让人感动,更让人留恋。这就是“胜却人间无数”的所在。

  ④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词的结句,意思是写两个人的爱情若是象织女和牛郎那样,真挚牢固又长久,又那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时时相守、朝朝暮暮!

  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的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一次永恒的爱与人间有近期的'爱相比,这就是作者所言“胜却人间无数”之所在。这就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到这,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一个哲理高度。这是其一。

  只要两情久长,真心相爱,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却也胜过朝欢暮聚,这把追求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卿卿我我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其二。

  总结:

  1、“愁”为主题,意境“凄婉”;

  2、学晏欧、写小令,传统题材更真挚动人;

  3、学刘永写慢词,融小令手法更词情兼称;

  4、学苏轼抒写性灵,将生世之感打入艳情;

  六、 课后思考

  舒婷在《神女峰》中写道:“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试与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做比较。

 

  秦观《鹊桥仙》原文鉴赏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主旨为赞美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真纯爱情。汉魏以来,咏牛郎织女故事的诗词很多,要数秦观此作最见性灵、最为脍炙人口。起首三句,由云、星、银汉等物景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迢迢暗度”,写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的情节,字字传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描述与议论结合,十分艺术地评价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千百万人间夫妻的终日厮守。“一相逢”与“无数”的比,造成无穷大的反差,是对牛郎织女爱情价值的高度肯定,语言既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辟、高屋建瓴。换头三句,写牛郎织女相逢时的缠绵柔情,以及如胶似漆仿佛梦境的陶醉;“佳期”则逆回尚未相逢时二人的相依相恋及美好期待;语少情多,今昔交织,韵味无穷。尤其“忍顾”的细节,将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别的复杂心绪刻画入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得最有境界。这两句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同时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典范性的爱情价值标准。这首词的意义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永恒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