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我们的同学展示预习成果。(板书:展示)
(生1上讲台展示自己制作的课文预习课件并讲解,同学们热情鼓掌。)
生1: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相关情况。我将从这首词的词牌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诗词朗诵以及内容简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1开始结合课件画面内容,由毛主席的两首绝句《立志》、《咏蛙》引入讲解,课件画面制作精美生动,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制作喝彩、鼓掌)
生1:“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名,后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于是得名。这首词是毛主席写于1925年10月,当时毛主席从韶山前往我们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想到目前的大好革命形式,回忆起往昔岁月,不禁心血来潮,写下此词。
(看着展示出的橘子洲美丽画面,同学们十分感兴趣,发出惊叹声。)
生1: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
(全班听朗诵录音,品味诗歌的音乐节奏,并结合所展示课件上的生字词进行正音。)
生1: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能感觉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在词中,作者引用了很多以往经典中的句子,并将其化用。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从“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而来,这也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庄子的《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化用。这是古典诗词语言 “雅”的体现,而这在外国诗歌中是无法体现的,我也将这首词翻译成了英文,让我们为大家读一遍。(展示译文课件并朗读,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发出了笑声,也响起了掌声。)
生1:这首词的内容写了什么呢?其实在写作背景介绍中我们就基本上能体会出来。我在此简单分析一下。词的上阕是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橘子洲上绚丽秋景;下阕是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发词人想到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式而雄心壮志,要主宰大地的豪情。整首词情景事巧妙结合起来。
生1:最后,我以一首毛主席的《七绝》来结束我的介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在心头,毅志必成功。哦,后面两句是我写的,作为对我们大家激励,也希望我们的同学明天必定成功。谢谢。
(全班同学热情地鼓掌。)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件,并作了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这首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再次掌声鼓励。
(全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答辩。也就是说,如果哪位同学对这首词有什么看法或者争议,可以向这位同学询问。(板书:答辩)
生2:(举手发言)我想说下我对这首词的不同理解。我认为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似乎颠倒过来了。我觉得上阕是豪放派风格,下阕是属于婉约派风格,因为下阕写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等句子,显得温柔起来。所以我认为如果先婉约后豪放的话,更能抒发出作者的豪情。因此下阙可以放在上阕前。
(其他同学开始小声议论,有的点头,有的反对)
生1:我想纠正一下你的说法,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并没有颠倒,它上阕是提出问题,下阕借回忆同学少年往事委婉的来回答上阕的问题,并没有颠倒顺序。至于你说它是婉约词,我认为也不是,我们不能因为诗人抒了柔情,就是婉约,我们允许诗人性格里有豪放的一面,也可以有温柔的一面。
(同学们鼓掌)
师:好,两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那么我们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呢?或者是另有新看法呢?
(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有的支持生1,有的支持生2,有的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师;好,先别下结论,我们来对这首词内容进行探究,马上就能见分晓。(板书:探究)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的线索非常明显?
生3:它的上下阕都有总起下文的关键字,如上阕的“看”“怅”,下阕的“忆”“记”。
师:对,回答得很好。这几个是领起下文的关键字。(板书:领起:“看、忆”)这种写法使上下内容连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师:我们来看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一句,他为什么要用“击”和“翔”呢?如果把这两个词换成“飞”和“游”好不好?
生4:我认为“击”显得更有力量感,给人一种气势;“翔”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生5:我认为不能换成“飞”和“游”,否则就没有表现力,不能体现诗人的豪迈气势。
(同学们鼓掌表示赞许)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很好,能从诗人的情感去考虑,这是很好的思路。我们知道,“击”本来应该是人发出的动作,有“搏击”的意味;而“翔”则是在空中飞翔,现在用来写鱼在水中的动作,可见这两个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一个是拟人,一个是拟物。
师:对,拟人和拟物统称比拟。(板书:比拟:击、翔)
生6:老师,那这算不算词类活用?
师:这两个词在这里不是活用,如果我们比较另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就知道了。“粪土”原来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解释为“把……当作粪土”。(板书:活用:“粪土”)
师:还有这里“激扬文字”的“激扬”值得我们同学注意,这是一种“缩略”用法,它是“激浊扬清”的缩略(板书:缩略:“激浊扬清”),词内讲的是毛主席年轻时写文章来抒发革命情怀,与反动政府做斗争,可见气势非凡。也就是说,“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表现的不是那种文弱书生,书生气重的意思,而是一种革命精神。那么是不是婉约风格呢?
全班学生:不是!应该是豪放词!
师:对了,我们从语言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中感受到这是一首较为典型的豪放词,上阕下阕都豪放。
师:现在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词在结构上是否颠倒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7:我认为并没有颠倒顺序,而是先问后答,上阕提出问题,下阕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所提出的问题。
师:回答得不错。这里其实是作者故意设计的问题,而答案就在词中,这样就能使上下阕结构紧凑,造成一气呵成的气势。(板书:故问)
好了,这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里。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词,好好感受一下词人的豪情壮志。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谁来扮演毛主席?扮演的同学负责上、下阕的开头和结尾。要读出感情,掌握好节奏。
(下面的学生又兴奋起来,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位男同学勇敢地走上讲台,领取带读任务。其他同学鼓掌)
(全班同学一起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老师也跟着朗读,并在最后结尾处给同学们突出抒情效果,课堂气氛再次热烈。)
师:我们同学刚才读了这首词,觉得这些句子怎样?喜欢吗?
生:这些句子写得很有气势,我们很喜欢。
师:既然喜欢,我们就要学习作者在词中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他引用别人的句子,又不露痕迹地融进了自己感情,变成自己的佳句。本周的随笔,我们就用毛主席这首词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做题目,题材不限。
(下课铃声响起)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诗词教学内容怎样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怎样处理恰当?《沁园春。长沙》的文体特征是什么?诗词中特有的形象性,简练性,音乐性如何落实?这些都是我们老师要考虑的问题。《长沙》这首词,我们总会大讲特讲诗词中豪放大气的风格,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而少讲或不讲这种风格和胸怀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呈现的,如果丢失了语言形式,无异于买椟还珠,词中作者的主观情绪,语言变异,想象夸张,无理而妙,这些关键点落实不到位,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只限于皮毛,流于表面,只记了譬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此类的术语,而没有真正进入诗词的内核和文字的奥秘。《长沙》这首词有一种气势,读着读着会让人激动起来,能把人托起来了,也能把人带进去。腾云驾雾,石破天惊,纵横驰骋,自我任性。本人上了好几遍,每次总有不同的感受,总想做到所谓的满意甚至完美。
红字是设计意图,应该是有道理的。
(出示《沁园春。雪》,因为是草书,毛泽东书写。学生看不懂,但初中时候学过,朗读一遍)(同一个词牌名引入,用资料穿插来导入新课,亲切熟悉,从书法的字里行间看出人物的心胸和气度,也为文本讲读做情绪的铺垫。)
师:据说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看到这首词时,惊叹此词有帝王之气。尤其是词的结尾,俱往矣
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如此博大胸怀,冲天豪气是怎样炼成的呢?让我们回到十一年前,1925年的那个深秋,滚滚的湘江边,年轻的'革命家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心中涌动着革命的激情,在这个深秋,他不得不离开留下求学踪迹和革命活动的长沙,橘子洲,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地方,今天,这位年轻人不得不和她来个真情告别。(诗词朗读,初步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
师:毛泽东写词就是不走寻常路,有人把这首诗的开头评为毛泽东诗词中最酷的开头,你认可吗?(课文开讲就直奔语言形式)
生:我看就是个病句,句子颠倒了。
生:次序乱了,应是在寒秋,我站在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这样才合理。读来顺畅。
师:但为何要用如此处理呢?(注重诗词的形式,比如倒装,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实就是内容和情绪表达的需要,文学作品中的特殊的语言形式一定隐含着作者特有的意蕴,得好好留意)
生:把独立放在开头,给人印象深刻。
生:突出强调独立的形象,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
师:你说青年毛泽东是帅哥,(出示照片,确实英俊)的确如此。这个倒装句好似猛地推出的电影特写镜头,令人过目不忘。酷吧?老师改作站立可以吗?(诗词教学中,词语的精炼、恰当如何体现,最好的方法是换词训练,真正理解“只有这个词”在语境中是最恰当的,或者这个词是独一无二的。品味语言就是学生向语言走去,语言向学生走来,文本的意义得以生成)
生:独立可以看出他的心情很孤独,没有朋友,有点感伤。
师:你的回答让我想到了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有独立孤傲不屈的意思。
师:你认为毛泽东有这种感觉吗?(停顿)老师介绍一下背景材料:当时毛泽东摊上大事了,和党的领导人之间发生误会,他回到湖南,组织的农民运动严重的威胁了当地军阀的统治,我的地盘你做主,于是下令通缉他,他的心情的确很受伤。这时,一个选择题放在他面前,是离开此地还是留下战斗?(此段材料的引进是铺垫和启发)
生:离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存实力,坚持斗争。
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同学们是很理智的。所以“独立”一方面写出了不向恶势力妥协和从容的心态,又写出了现实的环境的险恶,只能独自一人来,否则目标太大,自投罗网。
师:独立两个字显示了年轻革命者的从容坚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在湘江边,滚滚东逝的江水告诉我们人生可不像水一样倒流,有志青年应抓住时光,奋发有为,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诗词是抒发人物的情志,但又不能赤裸裸的表达。往往通过外在的事物来传递内心的情绪。而诗人看到的景物和我们常人不太一样,往往带有主观情绪,对景物进行变形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达到无理而妙的境界,能不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讲解)(这一段的讲解是上阕中的关键,词语颠倒、主观情绪、想象变异,走的是语言品味的路线,一直走到底。)
师: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原话来回答。
生:竞自由(先抓整体感受,而后赏析,这是一种演绎的分析法,或者先分别概括,而后总结,这是归纳的手法。词中的景物特点明显带有人的情绪,且显而易见,所以用演绎法,在文本中走个来回,较合理,)
师:非常贴切。作者写景,确实带有主观情绪,如何来写出竞自由的。结合诗句说说。
生:作者看到的是万山,但事实看到的不可能是万山,十座山差不多了吧,是想象。
师:好,注意万山后面是红遍,毛泽东写词就是狠,你看,万山要红就要
生:红个遍。
师:层林要染就要
生:染个尽
师:江水要碧就要
生:碧个透
师:这里的遍、尽、透和万、层、漫相互配合,带有主观的情绪,这是描写中的极致,眼中秋色斑斓生机,胸中豪气汹涌喷发,这是另一种的自由的力量。(这就是走进语言的内部,不是空对空的胡乱的分析,是咬文嚼字的品鉴,阅读教学的根,就是深深扎进语言文本的土壤里)
师:百舸争流中的舸什么意思?
生:大船。
师:当时江上真的有这么多的船嘛?(停顿),不怕交通拥堵啊。
生:这是作者的想象,因为只有船多,奋勇争先,你追我赶,才能争流。
师:画面给人的感觉是
生:充满活力和生机,充满斗志,昂扬奋进。
师:这还是一种自由的力量。当然里面有想象的成分。
生:鹰击长空中的鹰也是想象吧?
师:为何要选择鹰呢?(停顿)选择燕子或其他可以吗?
生:鹰是强有力的威猛的象征,有力量,充满阳刚之气,符合毛泽东的气质。
师:你说燕子太温柔,呵呵,毛泽东就是鹰的品质,不怕风雨,敢于挑战。很情绪化吧。正因为是鹰,下面相关的动词是
生:击。
师:你能模仿鹰击这个动作吗?(这个环节很重要,是语言训练)
生:击是一个腾空的过程,很有力度美。
师:因为是鹰,所以必须击,这样有气势。而鹰必须生活在
生:长空。
生:长空很空旷,鹰可以自由翱翔,搏击。
师:所以鹰是自由的,他可以在长空中搏击。鹰又是快乐的,长空给了他用武之地。刚才说的是天上搏击的强势的鹰,说一说水里的鱼,这里的鱼很奇怪?哪个字?
生:鱼怎么会飞翔呢?翔应有翅膀吧?
师:翔字动作模仿,(学生模仿)鱼有没有翅膀?这可能是个科学问题。(这就是语言教学的活动,平时是最容易忽略的,)
生:鱼也有翅膀啊,鱼鳍看上去像翅膀。
生:江水很清,就像蓝天一样,鱼儿在自由的游动,
生:鱼就像鸟儿自由的飞翔,写出鱼儿的快乐无拘无束。
师:鱼翔深渊或深底可以吗?
生:浅底给人的感受鱼游的很轻快自由,自在。无拘束、无拘无束。
师:好,明明是可以用“游”,而偏偏用了“翔”,这是词语的变形。一句话,在词人的眼中,所有物体的存在是自由的,船是自由的,鹰是自由的,鱼也是自由的,相互之间平等相处,互不干涉,自由,自由,一切都自由了。
师:有个疑问,湘江到底是浅还是深?一会说满江,一会说浅底。怎么回事?(此问题有难度,可讨论)
师:这就是诗人的特权,他需要江水浅就浅,江水深就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叫任性,这就是诗词的特权。
师:总之,在毛泽东的笔下秋天的特点是
生: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语言分析后,及时总结,点题升华环节不可少,不能忘了对语言形式的品赏这个中心,通过具体的语言活动,让学生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理解不到位到相对准确。语言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不可少,它是直观可感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比如学生可以模仿击、翔的动作,有时比老师一味的讲效果要好的多。可以深化浅显的认知,优化零碎的分析。如果缺少整合,文本解读容易滑入“零碎敲打,肢解分析”的泥淖)
师:作者选择了山上、江面、天空、水底的几种景物,用诗人的别样的眼光,通过想象夸张,变形变异,达到无理而妙的诗歌境界。其实,优秀的诗词都是不讲道理的,谁见过白发三千丈,谁又能我欲乘风归去,都是不合常理的。但就是妙不可言,这就是诗词的魅力。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远山、江面是静景,老鹰、鱼儿是动景,远近相间,动静交错,显得错落有致。
师:万物是自由的,作为万物之灵,人应该更加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生: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引进相关诗歌,为下文的反跌铺路)
师:词人的笔陡一转弯,化景物为情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学生朗读)
生:怅后面停顿,读出忧伤和担心
师:对,忧伤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个人吗?
生:对国家,对不自由的人而忧伤。
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啊,这就是有志青年的境界和抱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追问技巧和课堂的动态生成相辅相成,追问是因为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入,通过追问,更加海阔天空,豁然开朗。这就是思维训练)
师:能想这个问题就是伟人啰,至少有伟人宽大的胸怀。但毛泽东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让我们再大声的朗读一遍。最有主人翁意识的一句诗:
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大声朗读)
师:到底谁来主宰世界?词中有没有回答?其中的谁到底是谁?(环节间如何过渡)
生:百侣
生:同学少年,书生
生:年轻有为,有才华
师:确实是这一类人。上阕写景为主,下阕是回忆往事,怀念朋友。
师:前几年有部革命题材的青春偶像剧,它的名字就来自这首词的下阕,大家猜猜,是哪几个字(学生自由说,各种答案都有,经过讨论都认定恰同学少年最恰当,最能体现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师:那这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呢?(出示前几年有部革命题材的青春偶像剧照,)题目就是《恰同学少年》(出示剧照)你认为他们是怎样一群帅哥?说说哪个是青年毛泽东。(学生指出)(这是一个怎样引用外部资料的问题,关键是要合理合适,不要过多,勿喧宾夺主,用的不当,易冲淡文本,是绿叶衬红花,不是绿叶夺红花,引进的资料是养眼的小三,但不可越位,绝不能上位。)
师:年龄特征
生:风华正茂
师:行动
生:写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
师:激扬文字的意思是——
生:用文字来批评丑恶现象,赞美美好的事物。
师:这是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激励。人生为何有意义?因为你曾经奋斗过,努力过。(出示在长沙办革命报纸《湘江评论》出示(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湘江评论》第四期《民众的大联合》))
师:年轻人拿起笔杆子和反动势力作斗争,在湘江评论的创刊词中,毛泽东满怀激情的写道
(出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湘江评论创刊号)
师:刚才老师出示的材料和词中想表达的意思很接近,是哪一句?
生: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粪土是
生:把什么看着粪土
师:万户侯?
生:高爵显位的人,功名富贵。
师:万户侯指达官贵人,军阀之类。是借代手法。连起来的意思是
生:青年把反动军阀看作粪土。一文不值。
生:藐视它们,不怕他们。
师:这就是领袖的气质,藐视一切反动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毛泽东后来有句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多有气势。
师:类似的内容,散文化和诗词的写法,你更欣赏哪一段?(学生活动)
(引用这两则材料,一则在于材料的内涵和《长沙》下阕的思想很吻合,二则两者之间文体差距大,散文化的评论,相对直白,缺少形象含蓄,而词讲究精炼。可以通过比较来突出词语言的特点,精炼性和含蓄性,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诗词语言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材料的引进,是比较冒险的,易引火烧身。要避免过度引进冲淡文本主体,也要避免进来的材料不痛不痒。外在资料,就是与文本的无缝对接,相得益彰。所谓选择时机,借力打力。)
师:总之,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岁月,这是一群既有理想又有行动的有志青年,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是中国真正的主宰,就是所谓的风流人物。
师:词的结尾作者回忆起年轻求学时的一件往事。什么事?
生:游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师:如何写游泳?为何偏偏提到游泳?
生:激起的浪花能阻止飞船,是夸张手法,突出人物的勇敢。
生:游泳可以强健体魄。锻炼意志。
师:中流是水流最湍急的地方,象征一种斗争的精神。毛泽东说过一句最具奥运精神的口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是很注重体育锻炼的。游泳是毛泽东一生的最爱。到了老年也喜欢游泳。游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斗志。
师:象征和夸张手法,很好的写出伟人的精神风貌。换而言之,年轻的毛泽东的志向必须用极力的夸张和直观的象征才能体现。他在号召鼓励自己和年轻人应到社会的大风大浪中奋力拼搏,乘风破浪。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一位集哲人、诗人、斗士于一身的英豪,代表着“主宰沉浮”的新生力量。全词至此,令人思索不已,回味无穷。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我们的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板书展示)
(生1上讲台展示自己制作的课文预习课件并讲解,同学们热情鼓掌。)
生1: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相关情况。我将从这首词的词牌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诗词朗诵以及内容简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1开始结合课件画面内容,由毛爷爷的两首绝句《立志》、《咏蛙》引入讲解,课件画面制作精美生动,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制作喝彩、鼓掌)
生1:“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名,后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于是得名。这首词是毛爷爷写于1925年10月,当时毛爷爷从韶山前往我们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想到目前的大好革命形式,回忆起往昔岁月,不禁心血来潮,写下此词。
(看着展示出的橘子洲美丽画面,同学们十分感兴趣,发出惊叹声。)
生1: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
(全班听朗诵录音,品味诗歌的音乐节奏,并结合所展示课件上的生字词进行正音。)
生1: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能感觉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在词中,作者引用了很多以往经典中的句子,并将其化用。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从“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而来,这也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庄子的《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化用。这是古典诗词语言“雅”的体现,而这在外国诗歌中是无法体现的,我也将这首词翻译成了英文,让我们为大家读一遍。
(展示译文课件并朗读,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发出了笑声,也响起了掌声。)
生1:这首词的内容写了什么呢?其实在写作背景介绍中我们就基本上能体会出来。我
在此简单分析一下。词的上阕是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橘子洲上绚丽秋景;下阕是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发词人想到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式而雄心壮志,要主宰大地的豪情。整首词情景事巧妙结合起来。
生1:最后,我以一首毛爷爷的《七绝》来结束我的介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在心头,毅志必成功。哦,后面两句是我写的,作为对我们大家激励,也希望我们的同学明天必定成功。谢谢。
(全班同学热情地鼓掌。)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件,并作了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这首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再次掌声鼓励。
(全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答辩。也就是说,如果哪位同学对这首词有什么看法或者争议,可以向这位同学询问。
板书:
答辩
生2:(举手发言)我想说下我对这首词的不同理解。我认为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似乎颠倒过来了。我觉得上阕是豪放派风格,下阕是属于婉约派风格,因为下阕写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等句子,显得温柔起来。所以我认为如果先婉约后豪放的话,更能抒发出作者的豪情。因此下阙可以放在上阕前。
(其他同学开始小声议论,有的点头,有的反对)
生1:我想纠正一下你的说法,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并没有颠倒,它上阕是提出问题,下阕借回忆同学少年往事委婉的来回答上阕的问题,并没有颠倒顺序。至于你说它是婉约词,我认为也不是,我们不能因为诗人抒了柔情,就是婉约,我们允许诗人性格里有豪放的一面,也可以有温柔的一面。
(同学们鼓掌)
师:好,两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那么我们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呢?或者是另有新看法呢?
(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有的支持生1,有的支持生2,有的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师;好,先别下结论,我们来对这首词内容进行探究,马上就能见分晓。
板书:
探究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的线索非常明显?
生3:它的上下阕都有总起下文的关键字,如上阕的“看”“怅”,下阕的“忆”“记”。
师:对,回答得很好。这几个是领起下文的关键字。(板书:领起:“看、忆”)这种写法使上下内容连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师:我们来看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一句,他为什么要用“击”和“翔”呢?如果把这两个词换成“飞”和“游”好不好?
生4:我认为“击”显得更有力量感,给人一种气势;“翔”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生5:我认为不能换成“飞”和“游”,否则就没有表现力,不能体现诗人的豪迈气势。
(同学们鼓掌表示赞许)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很好,能从诗人的情感去考虑,这是很好的思路。我们知道,“击”本来应该是人发出的动作,有“搏击”的意味;而“翔”则是在空中飞翔,现在用来写鱼在水中的动作,可见这两个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一个是拟人,一个是拟物。
师:对,拟人和拟物统称比拟。
板书:
比拟:击、翔。
生6:老师,那这算不算词类活用?
师:这两个词在这里不是活用,如果我们比较另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就知道了。“粪土”原来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解释为“把……当作粪土”。
板书:
活用:“粪土”
师:还有这里“激扬文字”的“激扬”值得我们同学注意,这是一种“缩略”用法,它是“激浊扬清”的缩略(板书:缩略:“激浊扬清”),词内讲的是毛爷爷年轻时写文章来抒发革命情怀,与反动政府做斗争,可见气势非凡。也就是说,“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表现的不是那种文弱书生,书生气重的意思,而是一种革命精神。那么是不是婉约风格呢?
全班学生:不是!应该是豪放词!
师:对了,我们从语言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中感受到这是一首较为典型的豪放词,上阕下阕都豪放。
师:现在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词在结构上是否颠倒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7:我认为并没有颠倒顺序,而是先问后答,上阕提出问题,下阕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所提出的问题。
师:回答得不错。这里其实是作者故意设计的问题,而答案就在词中,这样就能使上下阕结构紧凑,造成一气呵成的气势。
板书:
故问
好了,这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里。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词,好好感受一下词人的豪情壮志。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谁来扮演毛主席?扮演的同学负责上、下阕的开头和结尾。要读出感情,掌握好节奏。
(下面的学生又兴奋起来,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位男同学勇敢地走上讲台,领取带读任务。其他同学鼓掌)
(全班同学一起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老师也跟着朗读,并在最后结尾处给同学们突出抒情效果,课堂气氛再次热烈。)
师:我们同学刚才读了这首词,觉得这些句子怎样?喜欢吗?
生:这些句子写得很有气势,我们很喜欢。
师:既然喜欢,我们就要学习作者在词中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他引用别人的句子,又不露痕迹地融进了自己感情,变成自己的佳句。本周的随笔,我们就用毛主席这首词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做题目,题材不限。
(下课铃声响起)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爷爷
展示领起:看、忆
答辩缩略:激(浊)扬(清)
探究比拟:击、翔
朗读活用:粪土
运用故问:自问自答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劝学读后感
沁园春·梦孚若原文赏析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原文及赏析(通用三篇)
孙权劝学的设计教案
劝学读后感
沁园春·梦孚若原文赏析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原文及赏析(通用三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江苏高考排名109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05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广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西南财经大学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湖北高考排名17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青海高考排名29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197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29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369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孙权劝学的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四篇)
劝学教案设计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原文及赏析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读荀子劝学的体会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翻译和原文
朱熹劝学诗鉴赏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