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寄语散文

孙小飞老师

元宵寄语散文

  元宵煮团圆,一家围成圈,鞭炮燃欢笑,老少乐陶陶,灯谜猜幸福,天伦乐逍遥。

  元宵节寄语

  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俗风情、文化及传统色彩。0六年的钟声在一片“旺、旺、旺,”的喜悦声中敲响,随后那个“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城都锦绣中”象征着团圆、欢乐的节日,又一度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古代的惯历,“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故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

  元宵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据考证,有说与祭祀“泰一神”有关。泰一神亦称“太乙神”,主宰人间的风雨、饥馑和瘟疫。据说,汉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迹治愈,乃于元鼎5年(公元前122年)开始建太乙祠坛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达旦以盛大的灯火祭祀,从此便形成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了。

  千百年来,元宵节的活动内容和举办形式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九十年代,博山闹元宵的热烈和人们参与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和深入。

  那时的元宵节,山城古老的街道,一个个被彩条和灯笼织成的彩棚,在霓虹灯的闪烁里幻化成奇异的仙境,诉说着不老的神话。彩门的展架上,精美的琉璃陶瓷工艺品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笙歌太平展现在大街小巷,幸福快乐绽放在人们的脸上。

  节日里人海如潮,夜幕刚刚降临,聚餐后的人们抑制不住急切兴奋的心情,相扶相携着倾巢而出,年轻人身着艳装,争先恐后的涌向街头;皓首老者也不甘寂寞扶拐牵手走出家门;年幼的`孩子们则骑在父辈的肩头上融入到闹元宵的人潮中。观礼花、赏明月,燃爆竹、扭秧歌、舞龙灯、抡火球、跑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扮芯子……山城的街道有多宽人潮就有多宽。正如辛弃疾词中所描写的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吹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接连几日“蜃楼海市落星雨;火树银花不夜天”。那个年代的元宵节,喧声震天的锣鼓,满天升腾绽放的礼花,鱼龙似的旱船,如海涌动的人潮和人们发自内心的那种愉悦以及那份积极参与的热情,还有留在内心的那份震撼,一起定格在岁月的记忆里。

  转眼间,几十年匆匆而过,与我记忆中的元宵节相比,如今日趋忙碌或感官麻木的人们对节日的那份期盼和热情,那份发自内心,洋溢在脸上的幸福和快乐已随着时代的飞跃,经济的发达,生活的变迁,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而逐渐淡漠或消失。人们也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的娱乐活动以及那些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心情也很少再有春节刚过就渴盼着元宵节到来的急切。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许多人不再把外出参与元宵节的活动当作唯一的节日娱乐了。另方面,虽然科技灯幻及各种机械化、自动化等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使山城闹元宵的形式和程度更具空前和绚丽,许多老人也为此感叹昔日所不及。但是,选择度过节日的方式越来越多,人们参与元宵节活动的热情日趋淡漠,大街小巷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节日里拥挤的人潮和快意的笑靥了。

  看着人们对闹元宵日趋淡漠的神情,更多的人也会留恋过去节日里那种热烈的氛围和纯真的快乐。也会期盼着这些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及其文化,民俗风情的活动和精神在高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代代弘扬和传承。所以,年年的元宵节来临之际,我们真心祈祷――让这个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且象征着国泰民安、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之意的民族节日,代代相传,充满欢乐,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元宵,七彩的

  就在办公室,盘腿而坐,因为是元宵,都回家啦,虽说椅子狭小,外面下着雨,我平静的看着电脑,两个,充分地享受这独处的妙处,犹如我偷偷去看电影,虽说我是在看以前,也可以说是五年以前,经历过的工作日记,表格,培训资料,点滴的片段,都可以多少找回点记忆,不是一个人,快乐地忧伤的躺漾。

  小子,格子衫,稚嫩的声音边走边叫爸爸,让我看天空,这样的影像至今还保存完好,我也庆幸这点财富,幸福的看着,虽说如今有点执拗,倔强。可不可以再阳光一点,可不可以再加把力,把数学知识赶上去,一句话,不,坚决不,无计可施,是一个父辈的无能,这是无可奈何的,我记得成龙电影《新警察故事》,一个高级警官,面对儿子,犯罪的儿子,最后时刻还是吼叫,辱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儿子失望啦,父亲懊恼的不仅是失望,更是教育的失缺。

  我相信这小子是心里有数的,他没有恶劣到这般地步,正如太阳黑子,就那一点点啦。我没有失去信心,甚至相信这是可塑之材料,也许每个少年心里都会有这点宝贵的倔劲,一如人对某一方面的执着。外面的鞭炮多了,雨也悄无声息的多了起来,我还在看,看窗外的雨,雨啊,我被你困了。

  有时可以换个角度看,比如我在雨天里,我可以有独处的时间,没有人打扰,而且是元宵的节日,多了几分思索,平常都荒芜了,只有节日可以拉进思考。我穿着极其简单的衣服,没有配色,舒适是我心里没有障碍,不见人,不听外事,也无人来打扰,多好的空间,我试图听几首新歌,都没有听进去,又回到我爱听的那几首,《 十年》《再活五百年》《千年等一回》,都是与时间有关的。

  盘腿而坐,不是我无状,还在狭小的座椅里,充分自由吧,只有身体自由,灵魂才可以自由,灵魂有时挺磨叽,本可以天马行空,却偏偏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看不透看不远,有时却出窍,比哲学家还哲学家,比霍金都正常还远,灵魂就这样不依不饶的跟随着躯体,我思考着,灵魂哪里去了?

  你在哪里了,我在家里,家里那个地方?…, 父子对话就这样带着追问,你房间里嘛?嗯,冷嘛?不冷,吃什么,吃饭,我知道你吃饭,知道还问。我变哑巴啦,有话和爸爸说嘛,没有,那我挂了,嗯。结束这与感情无关的话题,我还是回到记忆里,尤其年小时候,雨在断断续续的。

  慢慢感受一天的雨,下午五点时分,去一位朋友家吃饭,四个人,两瓶红酒,我本吆喝着喝酒,却不胜酒力,晕了,也站立不稳,只好停止喝酒,酒后喝了很多茶,渐渐清醒,就开车回来了,总感觉少点什么,就是不知道。

  元宵节,我没有致电父母,感觉刚从家过完春节,没有什么要说的,我想打电话给儿子,想想昨天刚结束那些无聊的对话,说啥哪,不说了。不过我还是记得儿子喜欢吃七彩元宵,五颜六色,口味很多,一吃都一大碗,我们都吃不了多少,结果都是他的,今天我没有特殊问候,不知道他能吃上否,我更不知道我妈妈会不会也这样想我,虽说我是真的没有吃,可我是真的怀念有元宵的日子,是七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