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黄飞老师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古代诗歌中存在不少的经典之作,也有不少的伟大诗人,李白便是其中一个,也是较为重要的文学家。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想像的奇特、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李白乃是以气夺人。范传正说得好:“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无类。”(《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

  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和《大戴礼记》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曹丕写《典论·论文》开始以气论文。此后在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中也运用了气的概念。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析而论之,有气骨、有气象、有气势。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这在当时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都已得到了证明。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他想像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这是多么新奇!

  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新的生命,成为新的意象。明月,是经过李白的再创造,才变得格外富有诗意。还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似乎忽略了,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李白却有新的发现,咏之于诗,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例如海就是这样。自《诗经》开始,写江写河的佳句不胜枚举,写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就不多了。王均的《早出巡行瞩望山海》、隋炀帝的《望海》、李峤和宋之问的'《海》,都不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写海而能写出海的气魄的,还是要推李白。在“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古有所思》),“木落海水清”(《赠卢征君昆弟》),“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诗句中,海和风、日互相配合,构成一幅幅壮观的图画。

  也许是因为李白喜欢皎洁的缘故,他的诗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词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笔下,几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白的。“白玉”“白石”“白云”“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鸥”,自不待言;就连雨也有白雨:“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宿湖》)真是意想不到的妙笔。其他如“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拟古》其一)“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飚乱白雪。”(《久别离》)“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就这样用他的诗笔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

  李白诗歌的逸气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在《上李邕》中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殊调”二字正好可以说明他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大鹏赋》说得更加清楚: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

  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苍梧的玄凤,也不同于衔木的精卫、报晓的天鸡。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惟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李白不甘心受礼教的约束,不屑于做一名皓首穷经的儒生,他说:“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行行且游猎篇》)“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少年行》)他甚至不屑于参加士大夫视为正途的进士考试,而欲凭借自己的社会声望直取卿相,功成身退,依旧还他自由的身份。

  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的求仙、饮酒也曲折地表现了这种精神。他厌恶世俗,向往仙境,想在仙境中求得自由。“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人间不可以托些,吾将采药于蓬丘。”(《悲清秋赋》)“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襄阳歌》)这些诗句都抒发了追求自由的热情。李白本是要入世的,理想不能实现,遂借着隐逸求仙、狂歌纵酒来排遣苦闷。李白说:“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正是这种心情的表露。

  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当感情达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

  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唐人对李白的这种精神赞颂备至。殷璠说他:“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河岳英灵集》)任华说他:“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杂言寄李白》)张碧说他:“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鲲触巨海,澜涛怒翻。”(见《唐诗纪事》)范传正说他:“脱屣轩冕,释羁缰锁,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间。”(《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文》)都可谓李白的知音。

  所谓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写出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他茫然过,徘徊过,站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但终于从纷乱的思绪和低沉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又昂起头颅,踏上新的征途。压抑越是沉重,爆发的力量就越是迅猛。千载之下读来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写愁疾、愁颜、愁容、愁心、愁发、愁肠,也写愁猿、愁云。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李白的愁是“万古愁”,可以被大雁引去,也可以被狂风吹落在天涯。真是壮浪纵肆,无涯无际。

  李白的气骨一向为人所称颂,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附录引)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他高呼“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李白以凤和鸡对比,最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气骨: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古风》其四十)

  他既不肯像冯那样“弹剑作歌”,“曳裾王门”,更不屑与那班斗鸡走狗之徒为伍。(《行路难》其二)他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论出处始终一贯。这是中国古代志士最可宝贵的节操,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李白的诗歌恢弘超迈,有吞吐群星、包孕日月的气象。“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入行》)他似乎有一种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近似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触发他的灵感,使他的诗具有非凡的气象。在《登太白峰》里他说: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他想像太白金星替他打开天门,放他飞出云层,他乘着泠风一直飞到月亮的旁边。这几句诗表现了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追求无限和永恒的意志。在李白的心目中,君山可以刬去,洞庭湖的月色可以赊来,万里黄河写入胸怀,舞袖一拂五松山就从大地上抹去了。在大自然面前,他不是一个顶礼膜拜者,而俨然是主人的姿态,万象都是他的宾客,都听他的指挥。正如皮日休在《七爱诗》中所说:“五岳为辞锋,四海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