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自我安慰是重要的-散文

李盛老师

生活中,自我安慰是重要的-散文

  当我们因为做了错事并且意识到,与此同时心生罪恶感、愧疚感,我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弥补,各种方式、各个方面、最大限程度的弥补。把这暂时说成人的本能也未必是错的。但是进一步思考,我们这种“本能”的根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们怀有这样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也许我会草率地回答:是人性使然,是灵魂让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是伦理道德以及我作为一个人的社会性,让我不得不有所行动以补偿。于是得出一个听似俗套的结论:外部环境与内心世界的共同作用。这样的说法太“通用”了,如果总是这样“通用”,我的思维迟早会破产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通用”的结论被证实是最后的真理,我们便不需要为了观点新颖而回避它了。远离真理是思想上的的狡猾,有时候是罪恶;我可以先假定此“通用”是真理,顺着它走,如果它不是真理,我们早晚会发现其荒谬之所在。为了不至于偏题,暂且将这个复杂的假定过程搁浅。

  首先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以一个因在学业上漫不经心的学生为例。显然,此时充斥在他心里有许多情绪或意志,如恐慌、自责、后悔,也许不乏积极方面的因素。同任何具体的事物一样,情绪或意志也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它们与实在的事物也有差异。比如,金字塔的从无到有,中间需要一场浩大的工程。即金字塔原先是不存在的,它是人类头脑中形象的再创造。而情绪与意志则不同,我相信它是人与生俱来的。婴儿生来哭泣,而这种哭泣背后隐藏的情绪显然与后天经历无关。当然,我们不可能指望婴儿的情感过于丰富,以至于它懂得什么是纠结,什么是无奈。有些情绪过于复杂化,我们便不知它的所以然。比如说,诗人或散文家常常会感慨“难以名状的心绪”。这倒不能怪他们,因为这东西是他们的职业基础。我觉得诗人们就是情绪极度丰富的清醒或不清醒的人。

  人生来时仅仅有几种最简单的情绪,如难过、好奇等。它们互相叠加,或者与外部环境相融合,如滚雪球一般。等人成长到足够成熟的时候,在他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好奇、乐观、对大自然的印象有机结合,催生出对世间万物的积极思考,于是他变得“复杂”了。此复杂与世俗纷扰无关。因此,我认为当那些情绪或意志在那个学生身上显现出来,他开始变得悲观时,我们不能说由于学业不利,悲观空降在他的灵魂中。合理的说法是,隐藏在内心的情绪被激发出来了。所以从某一方面谈,人生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一个不断被外界激发潜在意识的过程,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一个“合理”但不一定永恒的答案。这正如生物课上谈过的原癌基因,它是人生来就存在的。当人被癌症折磨,人们采取的措施绝大多数只是能适当延长病者的生命,别无奢求,这即为“合理”。

  当一个人情绪丰富的时候,才是他思考事情最多的时候。因为思想是不会甘于平淡的,它会自然而然地、有限度地往“深刻”的方向发展(情绪丰富与情绪化是两码事儿,前者是以理智为前提,后者不是)。所以这时候,那学生会想很多事情,而他想事情是由浅入深的,我们不能期望,他从最开始就思索:学习不努力与人生意义有什么哲学关联。不妨将他这时的.思考叫做“相关性的联想”,即他所思考的前后两个问题,是有交集或是有因果关系的。而跳跃性的思考只是偶然性的。首先,他认为自己的结业考试会难以通过,由此会引发若干个坏结果。每个坏结果又会引发几个新的坏结果。这些坏结果中,必然包含着外界或是自身对灵魂的谴责。他的想象力,或者说人类的想象力是足够丰富的。几何级数式的悲观联想预示着一场个人的灾难!他崩溃了,不过还好联想就此打住。他又回归平静,试图让自己冷静。于是,他想为自己被激发出来的潜在意识找一个合理的答案。而这个在心灵的虚拟世界中寻找答案的过程,就叫做自我安慰。他会尽一切努力来证明,离自己最近的那个坏结果是可以避免的,而且是容易避免的。正因为离自己最近,最能够了解,所以是最容易控制的的。心里安慰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能够从根本上颠覆那些许许多多可怕假设的存在,从而避免我们陷入绝望。

  所有内心的伤害,都会显示在外在

  现如今玻璃心这个词极其风行,很多人都自称玻璃心,好像玻璃心成了一种挺时髦的事情。当然适度的玻璃心那是自尊,只可惜通常大家所说的玻璃心都比较走极端,正常的批评和打击都受不了,听到就别扭、闹心,耿耿于怀,三年五载过不了这个劲。这些玻璃心患者夸大和扭曲了世界他们眼中的模样,在真正的伤害没有到来之前,已经被伤害了一次。

  就像有一种树的树枝,如果任由它疯长,会因为过长而折断,从而导致整棵树的死亡。伤害了它的,是它不加节制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