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信仰散文

刘莉莉老师

科学与信仰散文

  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在于人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不断地追问,对万物之理不懈地追求。正是这种追问和追求,才使人类不断进化,脱离了动物成为了人,而对天地之理的解释,则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为信仰,一为科学。

  信仰在原始社会时期便产生了,那时的人对于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万物的生老病死无法解释,便创造出一些所谓的神,相信是他们掌控着天地万物。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模糊的信仰也随之进化,逐渐完善,构成一套完整的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慢慢形成了宗教。宗教也慢慢成为人类信仰的主要形式。

  科学则起源于人类的实践与生活,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满足一些生活需要,便出现了以技术创造为主的原始科学。科学创造渐渐发展,便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单纯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服务,转而对事物的规律进行探讨,随着生产力、技术的发展成为了近代乃至现代科学。

  由此可以看出,信仰与科学的起源不完全相同,然而发展至今,却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对宇宙万物的真理的追求。只不过两者采用的方法不同。信仰是人主观构思出一套理论,然后与事实去匹配,若符合,便可以此来解释世界。而科学则先不主观下臆断,而是从事物中寻找共同规律加以归纳总结,并试图加以解释,并以此解释去对照事物进行验证。两者似乎不可调和,方法的不同导致了结论的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然而彼此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希腊的科学家,许多也是哲学家、宗教学家,科学与信仰在他们身上并不矛盾,因为可证的事物可以通过科学研究,而精神世界则可用信仰来构筑。即使在现在,西方许多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基督教徒,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因为总有科学说明不了的事实需要用信仰加以解释。

  人类不可能单纯利用科学而无信仰,部分原因是人类内心对于宇宙的无知,对于外界的本能恐惧,使得人必须以信仰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物理定律只能被证伪,而不能被证明其正确,故科学永远只能得出近似的相对的真理,而无法被证实。现代社会,信仰解读万物的功能削弱了,被用来构筑精神世界。但其解释世界的观点仍对人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信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科学和信仰这对同源兄弟还会相伴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评点

  值得赞赏的是作者凭借已有的知识视野和人文胸怀完成了文题论述、然而,本文存在着逻辑、常识与文体上的问题、

  首先,逻辑错误。“偷换论题”:文题中“信仰”在行文被“宗教”替换;“自相矛盾”:“信仰与科学的起源不完全相同”与“科学和信仰这对同源兄弟”相矛盾;概念误解:“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文中“物理定律只能被证伪”是对“可伪证性”的误解。

  其次,相关论断有违常识。依据人类学研究,在人类的混沌时代科学与宗教信仰二者是同源的。在认知模式上,信仰是与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如中医中的“五行”理论。同样,许多科学发现在未得到确证之前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是:在宗教信仰的人文背景下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研究。这是西方科学与宗教并行不悖、齐头并进的关键。对西方文化而言“因为荒谬,所以信仰”(德尔图良),信仰无需解释世界。文中对科学与宗教信仰的“体用”之辨,并未触及西方文化的实质。

  最后,不适当的议论往往会破坏文章的说服力与严谨性。类似于开头人类好奇心的论述本身并无大碍,但置于人类学的严肃探讨之中则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