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生命的化妆》原文

马振华老师

  《生命的化妆》原文: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生命的化妆》结论:

  写文章的人也是化妆师,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生命的化妆》体悟:

  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拓展内容】

  林清玄《生命的化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生命的化妆》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语文新教材在编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破除了以文体划分单元的旧体例,形成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排,合为一书的新体例。就现代文阅读来看,教材不分文体,组成单元,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纵向看,高一在初中基础上,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高二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的能力。横向看,高一在培养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中,又分解为上学期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三项,下学期分解为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质疑解难三项。高一着重培养的理解分析能力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技能,而高一上学期的三项技能正处在理解分析能力的基础层次上。

  《生命的化妆》是林清玄的佳作,清新隽永,慧心如兰,充满哲理。讲好这篇文章既能复习初中阶段有关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大体了解课文思路”的内容,又能给学生提供理清思路的实践机会,训练学生写作因事悟理议论性散文,为后面的阅读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1、知识目标

  了解议论性散文知识及抑扬、类比的表现手法。

  依据《课程标准》中“学习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的学习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特点,使学生了解议论性散文知识和抑扬、类比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

  A、能把握议论性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及作者的观点;

  B、能写因事悟理议论性散文。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维程序和思维成果的再现,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是结构文章的枢纽,是发展个体思维的途径。我们要转变观念,突出思路教学,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的能力,分析文章结构及作者的观点,发展学生个体思维。高考考纲提出了阅读写作议论性散文的要求,注重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的要求,本文向我们展示了为生命化妆,追求内在永恒美的追求境界,卒章显志表达了“改变表象,需从内里改革”的深邃道理,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鉴赏空间,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议论性散文思路

  本课的思路开阔,线索清晰,选材精当,手法独到,道理深邃。对于这样的文章,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所当然地成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

  新高一学生存在着几个对接:初高中学生生活对接;新旧教材对接;新旧学习方式对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感情大多滞留在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模式上,处在转变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应就是目前最突出的学情。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要考虑如何激发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实际的主人。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悟创,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辅导者、帮助者。

  2、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阶段:揣读构想、问导析读和导问鉴赏阶段。主要培养理清思路和质疑、发散思维的能力。

  “揣读”是在学习文章前,请学生以“化妆”为话题构思文章。如:什么样的化妆是最美的化妆?化妆能否透视人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揣测,能造成悬念,使学生想了解一个究竟,急于读下去,读后一比较就能发现差距,体味作品的精妙,体味很多写作的道理来。

  “揣读构想”可以培养学生多思和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

  问导析读阶段根据课文思维脉络清晰的特征,可利用多媒体辅助完成。美国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导问阶段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结合实际发现、探究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提高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自觉性,使学生的思维成为深刻、主动的思维。培养质疑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这种探究和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将为学生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文学世界的窗口。

  二、说方案

  1、课前组织,创造氛围

  在新课起始前,根据学生心理规律往往处于精神分散状态,没有对新知识的需求,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给以适当的刺激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优化阅读心理。

  罗布特拉特认为:阅读教材,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呈一致性时,阅读效果就好,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情感,就会使阅读象没有润滑剂的机器一样难以运转。因此语文阅读一定要在情感方面加强刺激力度,使学生产生阅读需要。所以在开讲前,我让学生集体朗诵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沉浸在西湖的秀美景色中,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2、未读先思,构想全篇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情”,文章实则是内情外物的契合,情感沟通,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所以新课开始前,我不急于讲课文,而是请学生以“化妆”为话题构想文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命的化妆”的情境之中,从而推动学生认知顺利、高效地进行。清人唐彪对读书有个比喻“如人饥而后食,渴而后饮方有味,不饥不渴而强食之,甚无味也。”通过讨论让学生展开思想的翅膀,然后就势一收,引入文章所写的生命的化妆,探索作者构思的精妙,同时揣摩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3、问导析读,捕捉初感

  遵循感受、品味、领悟、积累的途径,把“读”作为感知素材的钥匙,启发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悟出作者思路的道理来,从而为进一步研讨打下基础。

  4、导问鉴赏,质疑佳处

  当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做课文的咨询者,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启发他们在匠心独运之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体味作品的主旨、线索、取材、手法和语言,归纳因事悟理文章的写法,提炼作品的现实意义等。

  中学生不象小学生那样偏于感情上的依恋,开始有一定评价客观事物的能力,而且容易激动,认为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针对学生这一认识特点在教学中组织讨论,开展答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转入论辩中,他们会兴趣盎然,发挥聪明才智。

  5、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部分总结,主要使学生了解思路和结构、主旨有什么关系,感悟因事悟理文章的写法和提炼文章主旨的重要性。使学生通过本文分析实践上升为理论,再由理论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

  6、反馈练习,撰写文章

  清代教育家歆之在《总论诸儒讲学》中说:“讲之功有限,学之功无已。”课堂输送给学生的信息,学生必须通过研练才能形成能力。我选择了《生活的色彩》的话题,让学生撰写文章。

  三、说教法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和科技高度发达的需要,领会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课改精神,发展一中语文组“暗示—入境,帮助—感知,启发—质疑,点拨—探究,激励—悟创”的协进教学模式并有所创新。本节课揣读课文,提供学生思维活动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研析教学中留有空白,学生大胆“导问”,深层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把语文课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节课采用引导法创造氛围铺垫心理,激情法架设桥梁巧入情境,点拨法比较鉴别初悟精妙,鉴赏法精研细想探求新知,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立足于学生个体成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手段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传递教学信息,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优化,用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将有关内容反射到大屏幕上,节省了时间增大课堂容量并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活跃他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