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高山之雪散文随笔

马振华老师

仰望高山之雪散文随笔

  山高之处雪最后,甚至积雪为山,远处看去雪之皑皑,让人心里顿时心生向往,纯洁的雪,纯洁的心理向往,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西藏那片神秘的土地,除了美景,我想就是生命的救赎。

  雪只有在高山之上,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能保持雪白的洁性和不被融化的固性。看着熙然的人群走在雪上,雪瞬间化成了水,或在雪地留下斑斑点点的脚迹,或在脚迹中留下斑斑点点的碎雪,像是在完美中存有鲜红的血迹,那是呼唤和向往,那是生存和期盼。要有纯洁请抬头看高山,那是信仰的地方。

  记得上大学时,一位老师说过:“要想不被人踩,必须不在别人脚下;要想不被拉扯,你所站高度必是别人不可及处。”我想,有时候心灵的高度可以让人在内心世界里得到满足,让生命得到救赎。有时心灵的高度比物欲世界的高度,更为重要和必须,在充满暗流和荆棘的荒野,心灵需要有所向往,高山是唯一的方向,白雪是唯一的光亮。

  有的雪在落到大地的几分钟内融化,有的几天几个月,有的`几年甚至更多,让人时刻都能看到雪,只要向着高山,只要敬拜高山。要是面向低矮之地,雪肯定存留时段,就像夭折的孩子,爱是一线,伤是永恒。

  每天抬头看到傍晚的夕阳,斜挂在山间,却没看到白雪,我想眼前的这座山还是不够高,不是我要寻找的高山,但是看的时间长了也就觉得高了,虽然没有雪,也走进了我的心里,我的心里被一座座不是高山的高山占据。日日看夕阳,夜夜心忧伤,不知何时才能看到朝阳,看到高山,看到皑皑的雪光,让雪光指引着我奋斗的方向。

  在文人的眼里离不开政治,一种朴素的政治诉求,不是自己,而是一群群人的诉求。作者多为代人书写心情,书写愿景,书写期盼,时日一长,形成了群众的代言人。并非每个作者都生活在底层,并非每个作者都需要呼喊,但是为着更多人的呼喊,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很多作者把自己带入痛苦的深渊,带入人性深层性的痛苦,在痛苦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属于灵魂的快乐。

  自古文人皆有着“内圣外王”的思想,没有施展机会,就融入文化的深渊里,融入文学的深渊里;一旦云开雾散,必能王者一方。所以文学是奋斗者的摇篮,也是奋斗者的坟墓。请和文学保持距离,就像高山之雪可望不可及,及者或许会被冻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