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种子在泥土中萌发散文

孙小飞老师

诗意的种子在泥土中萌发散文

  读王爱生老师的散文集《心灵的烛光》,你会觉得他的文字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一点儿也不矫情一点儿也不做作。不管是写天地写禽兽写草木虫鱼,还是写人伦亲情,都是率性自然天真纯情。你同时会发现,他是将所有热情都融入到了生活的体验中了。那种平静怡然恬淡的娓娓叙述,让你觉得他对文字的爱是朴实而无所求的,如同父亲在炕头边悠闲地抽烟,如同水鸟在水天处的翻飞。

  任由世事纷繁喧嚣,他自岿然不动,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触摸,不急不躁娓娓叙述。读这样的文字很容易让人想起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状态,一如老子,大道如水浑然天成;也很容易让人想起一种温文尔雅的姿态,一如孔子,不温不火虚怀若谷。

  心情烦躁时,读一读他的书,想一想他的为人,心态便会变得平和与安详。读他的文章,总觉得他的喜好与为人是完全统一的,不像有些人嘴上一套,行动是另一套。他弹奏扬琴时的情态像极了写作态度,也像极了平时的为人处事态度:专注,用情而又祥和;自然,率真而又潇洒从容。那样的情态,让你觉得他是一个没有烦恼的人。在母校庄浪一中读书的日子,我时常能见到他在校园悠闲散步的身影,那时我就想通过努力过上他一样悠闲而洒脱的生活。可是工作后才发现,洒脱是生命的高姿态,是人生的高境界,决定一个人姿态的不是身份,而是心态。

  他爱文学,他把文学当作一种责任与使命去从事,他把文学当做生命的滋养去呵护,他在《文学的作用》中这样写道:“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文学事业作为自己的`爱好和职业,那么就要时时牢记巴老的话,时时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不要写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文字,不要写一些渲染色情暴力和恶习的东西。”

  《门窗交响曲》是他渊博学识的例证,也是他诗意人生的诠释。在此文中他旁征博引,从苏小妹“闭门推出窗前月”写到辛弃疾“小窗高卧,风卷残书”,中间共涉及“门窗”诗句二十九处,有力地表达了“门窗是建筑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古典诗词里的门窗,我们会走近已经远去了的诗人”这一主题。

  “思念与权势、地位、金钱等无关,如果一个人连思念也没有,那当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了。”(《月光下的思念》)王老师是一个怀古而恋旧的人,面对月亮,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对金钱的追求和物欲的不断膨胀,以及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与便利,使现代人没有机会去产生思念,对思念的感受也就不那么深刻,想什么人信也不用写,一个电话,一个电子邮件,一个视频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和古人共一轮明月,但我们面对明月时的心早已没有古人的那种细腻情怀了。”所以从感情的角度来说,怀古恋旧不是落伍,而是进步,现代人不是进步了而是倒退了,倒退到远古蒙昧洪荒时的粗糙与简单中去了。

  从他的文章中你同样能感觉到一种清香的泥土气息。他赋予风雪雨露以诗意,他给予门窗月光山川草木以真情。也就是说,他是将文字将诗的语言将五千年文化当作种子播撒在朴实的泥土中,而后用心去耕耘。因而他收获的是满园春色和诗意盎然。

  在《露水里的歌》中,他这样写道:“露水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露水不但打湿了野草野花,打湿了五谷桑麻,还不小心打湿了鸣禽的羽毛和歌喉,打湿了蝴蝶五彩缤纷的鳞片和翅膀,它也时常打湿诗人的那支多彩的笔,打湿了我们的衣服,打湿了我们的心灵和感觉,打湿了我们的眼睛和阅读。”他的文字何尝不是这样一滴露珠呢?

  在《与雪花共舞》中,他这多样写道:“有人说过于关注风花雪月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但是这些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古往今来和人和谐相处,和人常常不期而遇,你总不能对他们熟视无睹吧。”

  他对“故乡的云影”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他写村庄写洛河写水洛城,写羊群滚过乡道,写古堡幽情写梦里关山,都是一片深情。

  他觉得“大地的事情”皆可入文,因此他独对马蹄莲,发出“马蹄莲超凡脱俗,以图腾的姿势打坐在红泥花盆之上,接受我虔诚的膜拜”的礼赞;他走近向日葵,“惊叹向日葵蓬勃的生命力和美妙的象征性”;他致梧桐树,他望田野起大雾,他看陌上黄花一地霜花,他怀念喜鹊想起燕窝,他寻觅麻雀,他关注蚂蚁、蜗牛、鸽子,他听布谷声声,作动物联想。

  他觉得土地和花,收音机,林旗,黄土地上的母亲,都洋溢着暖暖的真情。

  他寻访武侯祠,雨后走进三苏祠,游北京逛西安,走青岛上东北,相约青海湖,可谓哪里有风景哪里就有他。

  他用心伴奏,保持童心,努力读书,永不放弃,让心灵的烛光普照希望的路途,让诗意的种子在泥土中萌发,散发出醇美的花香。

  所以读王老师大量蕴含着诗情画意的文字,你会发现,他的心中另有一番天地,那番天地中有陶渊明的诗意,有王维的情怀,有孟浩然的浩叹,有杜甫的忧心,有李白的雄奇。由此你会明白,他是用真情阅读,用生命写作。

  他的挚友、画家胡敬明先生评论他的文字:“绝不是什么大是大非之作,每篇皆好像是颗粒小事,但其目光所及,能把身边琐碎,俯拾于篮,洗净擦亮,皆为珠玑,折射出耀眼的光华。就像是从泥中刚刚剜出的山野小菜,一经烹调,会散发出醉人的清香。”胡敬明评论他的为人:“他重修养,博学而不迂腐,优秀而不张扬,谦逊而又直率,追求上进而不失稳妥。”颇合我意。

  总而言之,他写大地上的一切,“或乡园记趣,亲情缅怀,动植物寄寓,山川游抒怀;或友人交谊,读书心得。摹形绘色,芳菲满纸,寓意寄情,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