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湘西水墨丹青凤凰城散文

王明刚老师

最美湘西水墨丹青凤凰城散文

  一

  湘西凤凰,一座被数不尽的传奇浸润的古城,一段美丽与忧伤交接的记忆,我透过沈从文先生饱含深情的文字知晓了凤凰,那是一个每每提起,让我有几分迷恋,又有些许郁闷的地方。为了理清纠结心中杂乱的情感,更想亲身体验一个沈老笔下的那山、那水、那江、吊脚楼、石板街……壬辰年初春,我踏上了去凤凰城的班车,从“另一个方向”靠近凤凰。

  沙沙的雨滴敲打着车窗,外面漆黑一片,在车子的颠簸中度过了一个半睡半醒的雨夜。

  凌晨7:00到了旅行的第一站,“德夯苗寨”,经文字记载,“德夯”意为美丽的大峡谷,德夯苗寨是美丽峡谷中古老而神奇的苗寨,是镶嵌在神秘湘西的一朵奇葩。下车的时候,雨已停了,湿润的空气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干净、清澈、一尘不染,“如此美丽的地方”我由衷的发出了一声感叹。

  雾霭弥漫,空气清新,起伏的山峦,排排吊脚楼,都笼罩在一片飘渺流动的高山雾气中,云雾缭绕,真是人间仙境。我们踏着悠长而湿润的青石板路向流沙瀑布走去,途中会看到苗族阿婆用古老的方式织布、造纸,阿公用筒车提水灌田,山中阿妹的山歌声、锤衣的杆声此起彼伏……这一切好像回到了远古时代,美丽、宁静的田园生活,古老的民俗风情,一种全新的体验油然而生,杂念全无,一切都是那么安静、恬淡与闲舒。

  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到了流沙瀑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珠帘悬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原来是这里真实的写照,经导游介绍,流沙瀑布高216米,滚滚流水从悬崖上飞落入深潭,犹如九龙翻波、吞云吐雾、声若巨雷,震撼山谷,气势磅礴,有风而过,时而如轻纱拂面,时而如白纱荡涤绿潭,漾起层层涟漪,婀娜多姿,温柔秀雅。游人越来越多,都在拍照留念,都想把这美丽、壮观的景象留下永恒的瞬间。

  下山时已是下午1点多,我们在一家山中苗族饭店吃饭,入乡随俗,吃饭前喝一口苗人自酿的白酒,以表示对客人最大的尊敬,每个游人的碗上放一只筷子,表示一心一意,饭前有阿妹唱一曲山歌,唱罢,才可以吃饭,真是不亦乐乎。

  二

  傍晚时分,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凤凰古城,史料记载,凤凰古城始建于唐代,位于湘西群山环绕的西南少数民族区域与楚汉区域交汇处,历史上曾作为统治少数民族的军事重镇,连年的战乱灾祸塑造了凤凰人强悍、骁勇、偏执,自我膨胀的群体个性,也产生了不尽的传奇故事,留存的史书、残损的楼阁,延续的风俗,都在讲述着昔日凤凰城那让人一醉千年的辉煌场景,凤凰魅力或许就在这吧!

  黄昏时刻,倘佯在光可鉴人的凤凰古城石板街道上,摩肩接踵的游客没有惯常闹市中的喧嚣,而是全部悄言细语的感受着古朴民居的无限韵致,你会觉得古城有一种超然人寰的宁静,是另一种美丽画卷。

  曲径幽深的深街长巷,身旁紧紧依偎着一幢幢青瓦木楼和一户挨一户的小商铺,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富庶繁华,如果说故宫是皇帝的天堂,那么凤凰古城则是平民的乐园。

  苔痕菌绿的古虹桥和北门简陋的木板、红石跳岩小桥下,清澈的沱江水在月光下闪烁跳荡,铮铮淙淙如一曲与自然两相忘的和谐乐章,古城展现出一种天地无际、无我飘渺的空灵。

  而夜色中的古城,却不折不扣是一个美妙的梦境,或轻愁或薄喜,或挟一杯平和、穿过影绰人群,随处寻一处临水而设的茶肆酒吧,或钻进一处临水而设的吊脚楼苗家人餐馆,一人独饮或亲朋皆欢,古城就能为你圆一个心中常驻、世间鲜有的曼妙梦境。

  眼前这街巷、这跳岩、这沱江水、这吊脚楼、这万名塔、这城墙城楼、这惬意游人,都已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实物,而仿佛是时空隧道另一端各不相干又浑若一体的精灵,在漫无涯际的,由各自感受构成的博大精神天地里自由悬浮。这个时候,这种境界,把我带入了沈老笔下三十年代静谧的《边城》夜幕下的沱江是那样的美丽、温柔、宁静,两边整排的吊脚楼上错落有致的悬挂着一盏盏红灯笼,偶然有船只驶过,红灯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波浪向四周散播开来。很自然地,沈老的那段描写凤凰的名句不禁涌上脑海“要么,就带着一颗不慌张的心来凤凰,要么,就可以在凤凰让心变得不慌张。”否则,这座小小古城的真正美丽是体会不到的。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的身体以及心灵安静下来,可是吸入的丝丝凉气仍然无法浸透胸中早已充满的吟诗冲动,“

  似含烟的梦

  依稀朦胧

  恋着那绯红的灯火

  弥漫在这渐浓的夜色中

  那泛起的水花

  闪烁——耀眼

  伴着寥远的星星

  拥着这湿润的微风

  噢!天上人间

  这些句子是那么自然地被信口拈来,仿佛早已存在心中只是一直没有可以相衬的美景罢了。

  古城的梦境是最有包容力的梦境,如果你在追忆,这追忆会少了几分遗憾,多了几分愉悦。如果你在思虑,这思虑会少了几分沉重,多了几分轻松。如果你在陶醉,这陶醉里会少了几分虚幻,多了几分真切……

  一直一直,我想,凤凰是该和爱的人一起去的,一起看夜晚的沱江,一起走过跳岩,一起走过古老的小巷,一起买刻有名字的牛骨挂件,一起品尝这里的美食,一起趴在临江的窗户上聊天、看星星、吹晚风,一起感受这里的美丽与宁静……

  当我依依不舍的带着经过这梦境淘洗的豁然开朗的心情,依依惜别灯火朦胧、游人如织的古城时,我忽然觉得,古城是一位兼具了所有妇性魅力的姑娘,虽然只是人生旅途中一次短短靠近,却已把她属于母亲的、情人的、妻子的、朋友的款款深情,抒写在每个人心灵中最纯洁的一页纸上,供我们在偶尔闲暇时,细细回味那一份阅读她时最为深切的`怦然心动。

  三

  有那么一个地方,是让一个人的脚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魂牵梦绕念念不忘,有那么一个地方,是让一个人无论离开多少年,到老到死都要回去、入土为乡,这地方,是在哪?你知道吗?

  在凤凰的最后一天,我去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千里迢迢,我去凤凰,就是因为沈先生,看看她出生的地方、看看他长眠的地方,凤凰,就是让沈先生至死都爱的地方,是让沈先生到死都要回去的地方,这就是故乡,沈先生的故乡——凤凰,过虹桥,到了古城墙,穿过城南门,离开古城,远离身后的热闹繁华,便是城郊,离沈先生的墓地近了,那一路的青石板,那一路的长街小巷,行人越来越稀少,店铺越来越稀疏,唯有碧绿的沱江水一直伴着我的脚步流淌,拾阶而上,看到了“听涛山”,半山腰就是沈先生的长眠之处,离开石板小路,向右侧石阶斜上去,只见石壁上几个大字“沈从文先生墓地”,上去右边是一块黑色长石碑,迎面又见一方碑文,黑碑白字——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兴、民之痛、人之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站起身,再前行,赫然见古树下一方碑刻挺立,一行草书挥洒碑上“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悼念从文表叔。这豪迈不羁的句子,正是沈从文的表侄,我国书画界的”怪才“”狂人“黄永玉亲笔所题。读着这充满豪气又悲壮的话,不禁让我想起”落叶定要归根“,哪怕客死他乡,尸首也要越过千山万水回到故乡,这就是重情重义的湘西人!这就是深浓于血的乡土情!

  沿石阶在往上走,稍有些陡,往右一转,就看见一方小小的平地了,我放慢脚步,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低首。这葱茏馥郁的半山处,就是沈先生长眠的地方,没有基亭、没有基道,只在半山腰的一处方圆十几米左右的平地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没有围栏、没有坟头、没有阴沉的气息。

  周围,树木葱茏,曲径幽深,你说,这怎么会是墓地呢?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卒年月都没有,只是那一块巨大的云茹状的五彩石,背靠听涛山,面朝沱江水,静静伫立着。

  五彩石的背面,镌刻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背面右侧刻有一行小字“2007年5月20日夫人张兆和骨灰合葬于此”,而正中镌刻的是沈从文妻妹张充和女士的诔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读着这暗含“从文让人”文字,不禁想到沈从文先生的一生,从来都是“让人”的一生。这个从湘西小城里走出来的乡下孩子,这个生于水边,长于水畔的乡下孩子,最是懂得做人应如水,所以他爱水。

  默立在这最不像坟墓的墓地前,你看“听涛山”脚下的沱江水,默默的流淌着,无声无息,抚摸着这清凉而又坚硬的五彩石碑,想着一生淳良敦厚而又刚毅坚强的沈从文和他挚爱的妻子传奇而又朴实的一生,久久的伫立在五彩石前,不肯离开,分明看到了三十年代《边城》里的翠翠美丽而又哀愁的眼睛。

  四

  三天时间特别的快,还没有看够就匆匆离开,如果有人问我,觉得凤凰城怎么样?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她)美的让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