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身后散文

黄飞老师

在时光的身后散文

  《老家》共分两部分:《童年旧事》和《老家那些老事情》。

  童年旧事源于2011年,在北京大礼堂怀旧网全球华人“亿童年”大赛中,我的《老郝狗肉》获得优秀奖。因这一个童年的小片段,引发了我写童年旧事,共20个章节。写得不调理,也凌乱,东一犁西一耙的,只是依着自己的性子和童年的一些脉络,带着一颗童心,把过往的岁月,很纯真地记叙汇总,也用单纯和清朗的思绪,用笨拙的笔,不很鲜活,却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与我,是一种回忆,也是对旧时光的怀念。

  《老家那些老事情》,起因更简单。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老人补锅的镜头,他身边围了很多的年轻人,他们的嘴里除了惊奇,还是惊奇。惊奇于老人俭朴的手艺,也惊奇于那段他们不熟悉却艰难的岁月。他们的大惊小怪,在我的心里惊起了很大的涟漪:儿时的丝丝缕缕,走失了的故乡,那段陪伴我们成长的岁月,那些亲切也温暖的老物件和老游戏,是不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这几代人在地球上彻底消失的时候,那段时光也会在后辈们的脑海里,彻底地消失了呢?

  记忆,就是文化。一个人有记忆,并把这种记忆用文字的方式诠释出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是留存,是尊重。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精髓,在于它们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感召,以及对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的`真情记录,对于挖掘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有一定的价值。

  计划写100个章节的,写到第80个,自己对自己就没信心了。虽然没有遍地开花,也有藤可依,但是絮絮叨叨,过于琐屑和芜杂。在叙写的时候,个体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倒是有触及,但是对人性深度的挖掘是缺乏力度的。

  因为涉及故乡的民风民俗和故乡的生活习惯,在搜索和整理的时候,竟然对这些流失了的老物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着魔于收集老物件。每当托亲拜友精心收藏到一个老物件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像是穿越到了儿时,重新回到故乡那片敦厚质朴的黑土地上。也因为涉及到一些地方土话和地方俚语,一些字词存在争议,希望大家在阅读的时候,给与指点和导领,便于我的改正和学习。

  一篇好的散文,在立意、思想含量和情浓程度、布局和节奏、语言的魅力程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喜欢唯美的散文,我觉得无论诗歌、小说还是散文,语言都要好。好,很宽泛,就是叫人读起来舒服,感觉柔软。《老家》,在语言上,是笨重的,且缺少激情。这也是我最不满意的。

  在时光的身后,我奔跑着,把单纯的梦交给故乡之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