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粪土当年万户侯散文

孙小飞老师

还记得粪土当年万户侯散文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庄稼长得好不好,就看土地肥不肥;土地肥不肥,就看粪上得美不美。所以,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人把土粪看得很自重。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在农村流传的一个笑话。说的是有一个财主,一天赶集回来,走到半路上肚子疙拧。他为了把这泡屎拉在自家地里,就硬是憋着没放。到了自己地头,他为了不踏坏自家的麦苗,就两个脚踩在别人地里,尻子撅在自己地里。拉毕,他用砖头蛋把尻子一擦,可撂砖头蛋的时候却为难了。因为撂到自家地里,怕影响麦子生长;撂到别人地里,把自己的粪给人家麦子上了,自己吃亏。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一闭眼睛,把砖头蛋上的粪一舔,把唾沫唾在自己地里,把砖头蛋撂到了别人地里。这虽然是个笑话,但说明当时人们対粪土的珍视程度。所以,以前农村人家家户户都养猪,目的就是为了踩粪。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方针,农村对土粪更加重视了。那时候,生产队也鼓励社员攒粪,一筐粪给三四个工分。所以,一些老人就有空就背个担笼,拿个长把粪笊篱,在村里旮旯拐角拾粪。当时,人们为了省下猪食钱,对母猪和碎猪大多不圈,让在外头混吃混喝。这样,粪就比较好拾,老人一天能拾一两担笼,收入不少工分呢。而小伙子心急胆大,他不愿意慢慢地拾粪,而是天黑担俩粪桶,到附近的单位学校去偷粪。这种办法来手快收益大,跑上一个来回,比老人拾两天的粪都多。可是,偷粪是有风险的,一是让单位或学校逮住了,不但瞎了名声,粪担子还要没收充公;二是粪少人多,偷粪的往往为争屎尿会打起来,弄得身子骨吃亏。总之,那个年代不但社员想多弄粪,生产队也是一样的心思。到了夏天,队上让社员把割的杂草撂到涝池里沤肥。经过三伏天的发酵,冬天水一抽,涝池底子的泥又黑又臭,起出来就是好粪。后来,生产队又号召社员在地头挖个大坑,把铡碎的包谷杆填进去,泼上人粪尿,到冬天就成了肥料了。

  不管是拾粪、偷粪,还是沤粪,都是真真实实臭不可闻的大粪。可有的人为了多挣队上的工分,弄虚作假,自己造粪。生产队的时候,人都很穷,喂不起多余的猪,一家就喂一头,养两头的都很少。养的猪少,踩的粪就少。为了增加猪圈的粪,人们就不断地往猪圈垫土。可猪的粪尿有限,黄土多了沤不过,到时候生产队验不上粪还是枉然。所以,灵醒人就把炕洞里烧的柴草灰给派上了用场。他们一层黄土一层灰,过几个月起出来的.时候很黑,和沤好的粪一个颜色,绝对蒙混过关。还有的是造墙土粪。在旧社会,人们住的都是土坯房,经过几十年的烟熏火燎,拆下的墙土很呛人,是上好的土粪。这种粪上包谷上菜最好,特别是上旱烟,叶子又宽又厚,抽上也有劲。但一年拆房的人总是少数,所以更多的墙土粪都来自拆的土炕。土炕每年冬天都要过火,这样三五年就成了很好的墙土粪。不过有些人心很奸,总想多挣点工分,所以每年都要拆炕。然后又和泥抹炕面子,起土打胡基,重新垒个新炕。还有,炕的烟洞也垒得很大很高,图的就是多拆粪。反正,人们为了多出粪,啥办法都想了。

  “冬上金,腊上银,二三月上粪白哄人。”这就是说,虽然庄稼靠的是土粪,但要上到季节,如若不然就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所以,生产队到了冬季就一个事,人们往地里担粪送粪。说来也奇怪,过去给地里上的粪确实不少,但粮食产量就是上不去,弄得每年都缺粮。你看现在,农民也不养猪了,也没有生产队的牲口圈了,也不拾粪偷粪了,一年四季给地里上的就是化肥,可庄稼长得生好,产量总是八九百斤上千。真是时代不同了,过去的话不灵了,土粪当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