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那酒外之味散文

阿林老师

品那酒外之味散文

  那日在空间说说里提到因酒而把调味盒里的盐当糖放入牛奶之中引来老婆惊呼的糗事后,当时的跟帖里就有好几位朋友爱憎分明而又言之凿凿的评论说:酒真不是什么好东西。言下之意是酒这个坏东西让我的好心办了坏事情,还让我差点引爆老婆河东狮吼。这几位朋友里面有男有女,年龄各异,但对酒的坏的认识出奇的一致。我不知道他们下此结论是出于噩梦般的亲身体会还是魔鬼般的间接感言,但我明白他们都是善意而又友好的想让我闻坏而逃,远离坏酒,以免重蹈覆辙乃至酿成更大祸患。感念于朋友们的这种种美意,我想起了许多关于酒和喝酒的事情。

  我想,在世界范围内,酒该是比西方的咖啡和东方的茶更加种类繁多且深入人心的饮品了吧。且不说洋人阔大的酒庄、深邃的酒窖和盛大酒节,单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和“李白斗酒诗百篇”等等的酒句和博大精深、甚至奥妙无穷的的酒文化就让我们对酒产生了大大的好感。但凡事都是双刃剑,所以,可以“酒壮怂人胆”,也可以“小酌怡情,多饮乱性”。故,把握自己的酒量,把握自己喝酒的度量,就成了评判酒对人的作用的是非关键。但,反思自己几十年喝酒的感受,只觉得,那量实在是不好把握。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好上这一口的,但印象里小时候在农村时,因好奇偷了父亲的烟躲到没人的地方和小伙伴一起试着抽的那个阶段,就曾自己偷偷的在家里小黑屋蹑手蹑脚的拧开父亲的酒瓶,猛灌下一口,结果,劣质白酒对我尚不曾受过什么强烈刺激的口腔黏膜产生的那种猝不及防灼烧,刺痛的感觉,让我不禁伴着强烈咳嗽一下子就把一口酒吐了出来。于是浓烈的酒精味和止不住的咳嗽声引来了外屋的父亲,也引来了父亲的一顿臭骂,更引来了我对“酒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深刻印象和从此不沾酒的心理定势。那该算是我第一次喝酒吧,虽然其实一滴也没喝进去。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喝酒大概是那次十来年后上大一第二学期的一个周末。那时全国好像刚刚实行周末两天休息制。一到了周末,离学校近的同学兴冲冲结伴回家了,离学校较远但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欣欣然一起出游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人,如孤魂野鬼一般游荡在校园里。此时的学校一下子显得空旷冷清了许多。虽然已是大一,虽然身为男人,但突然身边少了人气,离了热闹,我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少小离家的伤感。那天,和另一个同样怏怏不乐的老乡在校园里默默地走了一会之后,他突然说:咱们喝酒吧。提到酒,我突然记起十几年前的痛苦感受。但当时我还是毅然决然的同意,并转身就去学校小卖部,花六块多钱买了一瓶低级泗洪酒和一袋榨菜。爬到七层宿舍楼顶,在楼边看得见操场和远处正如镜面一样波光粼粼的片片鱼塘的一面坐下来。我拧开酒瓶盖子,他也撕开了榨菜袋,放在两人中间。我们谁也不劝谁,一边说着闲话,一边就一人一口的喝着。没多久,一瓶酒就见底了,榨菜袋子也空了。这次,我似乎也没感到酒的刺激和浓烈,倒是随之而来的那种轻微的晕眩让我有了一丝的兴奋和快感。原来的感伤已不知去向,两人的话倒是多了不少。也许就是那次同病相怜,酒中见情,我们的友情一直保持至今,虽天各一方,却不曾相忘于江湖。

  那次以后,一有机会,我都会和宿舍的弟兄们一起喝点酒。但由于那个时代穷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制约,直到大学毕业四年间,不用自我刻意去控制酒量都不曾喝多过,所以我到底也不知道我真正最多能喝多少酒。

  记忆里第一次试出我的确切酒量的情景现在想来还很是疯狂。当时大概是我大学毕业后带的第一届高三学生毕业后,我们卖掉了办公室积攒了一年多的废弃资料和学生丢弃不要的课本,得了三百多块钱。无课一身轻,加之当时正值七月流火的夏季,又有这么多公款(当时我的工资差不多也就三四百元),于是我们决定晚上去吃烤肉以示庆贺。因为办公室的女老师不爱凑热闹或是家里有事,最终去街边吃烤羊肉串的只有我们四个小伙子。宝鸡那地方天黑的晚,七点半夜幕才慢慢降临。一到地方,找了个亮堂的桌子坐下来,拿钱的.哥们不经商量就直接要了五捆啤酒(宝鸡当年的啤酒以捆为单位,每捆十瓶,每瓶容量750ML)和一百串烤肉。然后说:“今晚的任务就是这五十瓶酒,和这三百多块钱。”然后大家开始吃喝。起初还算正常,我们边闲聊边一杯一杯的一起对着喝。到后来,直接就是捉对厮杀,两人各自打开一瓶,当啷碰碰一下,然后仰脖对着瓶子吹,一口气瓶见底。再然后,嫌烤肉慢,也嫌熟肉吃着不过瘾,一哥们说谁敢陪他吃生羊肉串,大家齐喊敢。于是,让师傅在生羊肉串上撒足调料,每人面前十串,就着啤酒吃。大概每人喝到四五瓶的时候开始去不远的地方上厕所,然后每喝一瓶就得上厕所,到后来肉摊上没什么人了,加上老往厕所跑嫌麻烦,于是转过身就开始撒尿。到夜里十二点前后我们每人喝光自己的十一二瓶啤酒的时候,都已经是东倒西歪了,口齿不清了。当我们大喊大叫愰到到小区门外时,隐约看到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急匆匆向外走。然后就听见有人喊我名字,原来那人是我老婆。见我这时没回家,叫醒睡着的一岁多的孩子出来找我了。第二天头疼欲裂,睡了一天。晚上起来吃了点东西,我才想起来前一天喝十二瓶啤酒的确是多了。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对自己酒量认识的明确,特别是近几年,和妻子团聚,女儿学习渐入佳境,去年又考取了心仪的大学,我的心态也为之向好。于是和朋友们喝酒的次数,醉酒的次数也多起来。有时一周可以喝三四次,醉一两次。如果三两天因为自己或一块的朋友有事没喝酒,就立即会感到一种孤独,落寞,冷清的感觉慢慢啃噬我的心,即便身边正有有同事或是老婆陪伴。

  虽然如此频繁地,大量的喝酒,但其实我心里深深的知道,酒,不管是开始还是喝到最后,由口到胃到头都不舒服,甚至十分痛苦。所以,就喝酒本身来说,我不喜欢,甚至很厌恶。但好友相聚的那种轻松,和谐,友善,热闹的气氛我喜欢;喝酒时的那种平等,休闲,意薄云天的氛围我喜欢;喝酒后的那种晕眩,快意,大度,放浪形骸,得意忘形的感觉我喜欢。因为毕竟,我们的生活压力山大,我们的环境压抑沉闷,我们周围的人群各怀鬼胎,所以,我们平日里得挺着,装着,顶着,防着。也因此,在那种场合里,即便有量自己就不由自主的放开了,根本都不用别人劝。当然,这得是真正的朋友们一起,和别人,肯定不会这样的,甚至是不愿意喝酒的。

  忽然想起欧阳修的那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喝酒其实也不是为了喝酒,只为品那酒外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