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上的问候散文

秦风学老师

山路上的问候散文

  每当最后一遍下课铃想起,回家的教师就急忙跨上摩托,向家的方向急驶而去,学生陆续回家的队伍像小蛇一样遍布学校附近的山间小路,老师骑车疾驰,学生结伴漫步,归途中师生相见却彼此无言,形同陌路。或许这种现象日久大家已习以为常,或许无人在意这一切,但是这一幕演绎在刚刚调入本校我的眼前时,我总感觉到有一丝不妥和缺憾。

  一天下午,回家的路上再次和归途的学生不期而遇,这次我想主动打破相见无言的冷清局面,于是朝着并没有我班学生的人群说了声:同学们再见!可是这句简单的问候并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问候没有换回问候,学生们先是愣在原处不知所措,复而自顾自默默依旧前行,我有点尴尬,有点失落。想起《弟子规》中在讲到学生礼仪时说到“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虽然这样的要求过于繁文缛节,放到今天早已不合时宜,但其中的礼仪文化,尊敬长辈的品格要求放到咱们这个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文明国度似乎永远也不会过时。起初我为学生的这种无知,无礼表现生气和着急,日日竭尽全力苦苦教导的学生竟然换不回一声问候,这是何等的令人心凉?然而细想之下自己在平时似乎一味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在教导如何做人方面有点厚此薄彼,育人大于教书的理念没有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上,想到这里不仅为自己的教育缺失而感到羞愧和自责,于是我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闲暇时间我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这个问题,该老师告诉我小学生尤其具有向师性和亲师性的特征,低年级学生对于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会把自己对于父母的信任转移到老师身上,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无礼”呢?第一,礼貌是一种品质,同样在表达礼貌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问候也是一样;正确合宜的问候是一种智慧和经验。第二,礼貌文明是一种习惯,需要养成教育的培养。第三,山区孩子较为羞涩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没想到简单的现象竟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

  第二天走进一年级我带的班级,我首先讲了关于礼貌的知识,随即要求学生从今天放学开始在路上要向每位教师问好,我想一年级小学生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兴许会起到带动效应,在路上我主动和学生热情问好,或叮嘱,或提醒,一年级小朋友积极回应,有的还举起小手挥手再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及并时予以肯定赞许,久而久之,这种回家路上的问候礼蔚然成风,别班的同学纷纷效仿,“小手拉大手,共行礼貌路”的方案成功实施。一句简单的问候为彼此带来快乐和甜蜜。

  从此山路上一句迎来送往的问候,像春天一阵和煦的风,冬天里一把暖人的火团,它裹挟着师生间浓浓的爱意,构筑着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问候,让山路成为了一堂流淌着快乐和关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