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晚安散文

黄飞老师

表妹晚安散文

  那一晚,饭后麻将桌上,经过一下午的屡败屡战,终于牌运斗转,手气如天,连霸四庄过后,一直在旁边用“红学”打扰我的表妹,终于让我放下手中的“长城砖”。那一刹那,我惊叹表妹对《红楼梦》是如此熟知,如此细究。

  表妹提出的问题,令我十分惊讶。自己虽说也曾对《红楼梦》十分痴迷,却也从未思考如此之深;虽也看过许多“红学”论著,却也从未遇有人提过这个问题。

  子兴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兄弟而来的。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可伤上月竟亡故了。”子兴叹道:“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红楼梦》第二回末)

  表妹的问题便是这段话中的林黛玉把“敏”字读成“密”字,写“敏”字又减一二笔。

  当然,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黛玉把“敏”字读成“密”字,写“敏”字又减一二笔,是避讳母亲的名字,是对自己母亲的敬重。刚开始,我也没当回事,依此理而搪言。但表妹一再强调,是“敏字又减一二笔”,古人避讳,少写一笔,或多写一笔是正常的,但作者为何说是“又减一二笔”呢?表妹接着分析道:“敏”字减少一二笔是母亲的“母”字,谐音“谋”字,右边是个反文,意指“谋反”。

  这一下,我也呆了,是呀,确实如此,难道作者真的有如此之深的心机和用意,运用文字游戏来表达某种曲折的心境和深刻的意味?正如红学中的“索引派”所探究的那样,《红楼梦》中真的隐含着与时政有关的极大秘密?又如时下“探佚学”主力军刘心武老师孜孜以求、不懈努力地探寻“红楼密码”那样,《红楼梦》中有着永不消散的迷雾?需要我们像侦探一样去还原“案发现场”和“作案动机”?

  红学百年,聚讼纷纭,引无数高人低眉弄首,蹙颦凝腮,然一家家言罢,谁也服不了谁,只能是便宜了书商,害苦了树木。

  我想对表妹说,也许《红楼梦》中真的隐藏了后人无法猜透的迷雾,那这迷雾也早已被历史的风轮辗散,被岁月的风烟淡去。即使那“敏”字少了一二笔,作者真的`是意指“谋反”,那又怎么样,除了给红学“侦探们”增添一丝线索之外,与己毫无用处。读《红楼梦》真的不应该这样去读了,如果将《红楼梦》当作一本文字游戏书去读,那真是有愧于曹公的在天之灵。

  《红楼梦》只是一部有关青春、人生、生命和大宇宙观的文学著作,当然也凝聚了作者巧妙卖弄中华传统文化过后的轻轻叹息和深深思考——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怎样的一幅生活画卷和生存状态。

  很多人觉得《红楼梦》就像达芬奇的一生一样,充满了各种密码,引无数人费尽心思去猜,去破译,但结果可能都是徒劳的。其实,我们反省自身便会明白,当我们真正认知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它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我相信,我们的生命中一定存在某种潜能,不是我们事先规划好的,也不会按部就班依着计划行事的,人的一生始终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真的能明透一生中每一天都会怎样怎样地生活,那我们一定会崩溃的。《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有我们永远也不能完全把握的东西在里面,这种东西就是作者自己可能也无法把握。因为,它是生命的状态,是宇宙在全部历史过程中传递给人类的精神信仰和道德之光。

  刘心武老师的续《红楼梦》可能是最糟糕的,因为他像个法医一样,在肢解我们的信仰,又像个侦探一样,在破坏我们的视界,更像个法官一样,在为我们摆弄证据。可是,他也不能为《红楼梦》盖棺定论,因为,《红楼梦》是每个人的《红楼梦》,也是最不真实的“红楼梦”。

  至于那个“敏”字隐含谋反之意,可能心武老师会更感兴趣。但我们千万别再谋《红楼梦》的反,它太累了,就让它休息会儿吧。若他年再翻,红楼依旧,梦不断,理还乱。

  表妹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