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遐思散文

黄飞老师

岳麓山遐思散文

  岳麓山是一座名山,但它扬名主要不在其雄峻,不在其秀美,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与思想。驻足于这座名山的每一个景点,都能触发你对历史、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不尽遐思。

  岳麓;书院之思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被誉称为“千年学府”。书院虽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这与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密不可分。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理学大师朱熹从千里之外的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即今天长沙)造访同为理学家的张(木式)。朱熹在长沙驻留两个月,二人切磋论辩,有时通宵不眠,书院常常听者如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朱张会讲”的意义不仅仅发展了理学,更重要的是它如一道闪电划破了当时沉闷压抑的思想天空,树立了自由争辩、共同探讨、求同存异的学术典范。学术思想需要交流切磋、自由辩论,学者更需要博大的胸怀人格与谦逊的学术气度,岳麓书院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爱晚亭之思

  爱晚亭矗立在清风峡中,阁名源于杜牧的《山行》。驻足爱晚亭下,抬头仰望红底鎏金的'“爱晚亭”,再诵读旁边龙飞凤舞、磅礴雄浑的《沁园春·长沙》诗句,一种穿越历史的厚重敬意油然而生。在风雨如磐、国难当头的岁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的少年,在湘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爱晚亭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云麓峰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这群风华正茂的少年从爱晚亭出发,让一个濒临衰亡的民族重新昂首站立起来。数十年后,身为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约欣然为爱晚亭题匾,并欣然同意将《沁园春·长沙》置于匾旁。我想,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他如此看重爱晚亭,不仅仅是因为它承载着自己青春时代美好的革命回忆,更在于它能昭示共和国的未来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禹王碑之思

  禹王碑镌刻于云麓峰东侧的岩石上。碑文9行,共77字,字型奇古难认。大多数人认为碑文歌颂了大禹疏江导河、治平洪水的伟大功绩。大禹本姓姒,因他治理好了肆虐不羁的洪水,被人们尊称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之意。我总觉得,大禹最应受尊崇的不只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也不只是他让天下苍生免遭洪患的丰功伟绩,而是他找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正确相处之道,即只能疏,不能堵;只能顺,不能逆;只能尊重,不能违背。这是一条朴素、科学、伟大而必须遵守的法则。但自诞生起,人类总是企图占有、征服它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现代人类仍然不遵守这一自然法则.乱砍滥伐、肆意排放、过度开垦开采……大自然已开始发出警告:洪水、高温、极寒、土地沙化、海平面上升……自诩创造了高度文明的人类难道还不如数千年前大禹的才智吗?

  “直上云麓三千尺,看尽长沙百万家”,这是诗人们登岳麓山最高峰的豪迈。岳麓山其实并不高峻,海拔仅仅300.8米,但当你真正走进了岳麓山,读懂了岳麓山,再登上云麓峰顶时,你所达到的高度远不止三千尺,你所看到的也远不止长沙百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