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芦花如雪雁声寒》散文

李盛老师

读《芦花如雪雁声寒》散文

  承蒙徐鲁兄的厚爱,赠我他的最新散文集《芦花如雪雁声寒》(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掀开书衣,淡蓝色的封面,简洁,素雅,衬着白色的字体,给人以特别干净之美。我笑着对他说,这封面就像他的文字一样的美。他谦逊地笑了笑,说,不敢当。翻到扉页,他潇洒的一行行书映入眼帘:与梅赞兄一起追求汉语散文的文字之美。我连连说,这真不敢当,向兄学习追求汉语散文的文字之美还差不多。

  回到家里,连饭也没吃,就开始读这部新作,一直读到天亮。如同以往读他的文字一样,满心的欢喜和崇敬。其实,这部集子里的很有一部分文章我都在各种报刊上读到过,但这并不防碍我再读的兴趣。而且再读,也就能跟随作者去追求汉语散文的文字之美。

  这部作品分成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很美的名字,依次是“杏花春雨”,“故国山河”,“雪泥鸿爪”,“柳色秋风”。

  少年的记忆,构成了“杏花春雨”的底色。这也印验了作家张翎所说,我们人生是不是生活的所有的时段它都具有同样的份量呢?不是的,童年和故土在一个人生命中间是有加权重量的。那一段记忆对生命是留有最深最深的痕迹。徐鲁虽是山东人,但少小离家,在鄂省江南度过了他的少年和大多青年时代,因而在这一辑中,多写的是鄂省江南的人和事。以致他后来到了省城,名满天下了,也“还常常怀念那翠绿的茶山、青青的楠竹林,还有那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也怀念那散发着柴火气息的锅巴饭、红薯饭和板栗粥。"(《山里的细妹子》文字透着感情和质朴,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江南的印记。而写江南早春二月,“在被山雀子噪醒的江南山乡,到处可以听见布谷鸟的呼唤、鹧鸪的啼鸣、竹鸡的呢喃。”(《采茶鹧鸪天》),还有“杏花消息雨声中。细密的春雨洒进田野,一夜间就把大地小溪染成了绿色。(《茶山空闻鹧鸪声》)你看,这文字多美,读着,仿佛一幅灵秀的鄂省江南画图就在你的眼前,婉约中透着一种阳刚,不像江浙一带的江南,脂粉或阴柔味太浓。写了江南的早春,再看他笔下的江南之秋,“谷子收割回家了,原野上弥漫着稻草的芳;白嘴鸦落在稻草人身上,仿佛从异乡归来的游子,在倾诉着他深挚的乡愁。"因此,他“深深地爱着,我的江南乡村的深秋。爱着那丰盈的禾场,金色的果园,欢腾不息的河流。"(《乡场之秋》),而江南的小巷“两边的青灰屋顶,古老而整齐的瓦片缝隙里,长满了金色的安静的瓦松。瓦片之间仿佛凝固着往昔时光里斑驳的残梦。”(《江南小巷》)这样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绞尽脑汁的推敲。完全信手拈来,我却从中深深感受到了无尽的汉语散文文字之美,一闭上眼睛,一幅丰盈的秋收图又展映眼前。作家的功力可见一斑,这样的文字放到任何大家面前也毫不逊色。

  如果说第一辑的文字还是婉约中有阳刚的话,那么第二辑“故国山河”中的文字,大多是铁马秋风大散关式的洪钟大吕,那是充满着对祖国之爱,对母亲之爱,对历史之爱的壮美。写《中山舰往事》,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你看,萨镇冰和永丰舰是何等的意气纷发,“茫茫的大海上,一道炽亮的闪电划破了黑沉沉的天空。电闪雷鸣之下,永丰舰在黑沉沉的大海上迎风破浪、昂首前行。”“萨镇冰大人站在船头甲板上,抽着烟斗望着茫茫大海。”没想到仅仅过了28年,即1938年,已易名为中山舰的新一任船长竟是萨镇冰的孙子萨师俊,面对的对手是中山舰的制造国日本,年轻的萨舰长和他的战友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中山舰也因受创过重,沉入了金口龙床江底。作家在叙述这段历史时的心情是何其黑沉沉的`悲壮。在《金上京九百年》,既对积贫积弱的两宋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又对崛起的马背民族之强悍抱有钦佩之情。“四季呼啸的风声,是他们孩子的摇篮曲。他们在勇猛的海东青的铁一般的翅膀下,仰望苍穹…他们吹着响亮的呼哨声,伴着海东青在天边的长啸……”文字壮美极了,剽悍的马背民族跃然纸上,这也正是构成华夏民族不屈不饶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样的文字,在《龙港风雨录》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写牺牲了的烈士,“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只是这一片片白茫茫的一荻花,在强劲的朔风中萧瑟摇曳;一簇簇洁白的山茶花,在墓丘之旁向我们点头致意,宛若先烈们不死的英魂……”

  第三辑“雪泥鸿爪”,全部是写的域外见闻,文字也极尽唯美,可以说是用中文之美成全了海国之景。“清澈的伊萨河,绕过慕尼黑郊外的绿色山谷,潺潺流向远方,汇入蓝色的多瑙河。坐落在伊萨河畔的布鲁顿古堡,小巧精致,有着安静的院门,白色的外墙,红色的屋顶上高耸着哥特式的塔尖,看上去就像一座小小的城堡。"(《伊萨河畔的书香》)法国的都德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我读了徐鲁的文字后要说,中文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声,形,音,义有着和谐之美。他写云南的出版社出版的《白银时代俄国文丛》《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丛书》“抛开人类群星闪耀时的那种璀璨的思想光华不说,这两套书像是展开了俄罗斯散文的原野,让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欢欣岁月里斑斓多姿的散文形式和异常丰茂的散文生态。"这种比喻够新奇的吧,也很准确,只有中文才能达到这种美。在《金色的皇村》中,他是这样描述扎哈罗沃的,“有着美丽和恬静的乡村风光,平坦的田野,金色的白桦林,大团大团的云彩,幽静的灌木丛,闪亮的河水,还有四周长满杉树和椴树的,像镜子似的明亮的水塘",“水塘里倒映着红杉树和醋柳树的姿影,鸽子在不远处咕咕地温柔地叫着,云雀则在树林上空高声歌唱,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还有松脂的芬芳。"美景在美的语言中流淌,引人神往和流连。还有《孤星》和其他篇什里,锦言佳句美喻比比皆是,我就不当文抄公了。

  最后一辑“柳色秋风”,四季轮回,斗转星移,怀人怀文,既有赤子之心,又尽显中文之美。他对恩师徐迟先生的缅怀,写与熊召政亦师亦友的交往,怀念亡友范原的诗文,真诚亲切自然,完全符合他唯美的谦谦君子之风。我从我与他的交往中就能体会得到。一次,我们小聚,闻我有“难言之隐",他硬是在开席前,折回住地,给我拿出在德国买的药膏,对朋友尚且如此,何况恩师乎?他为文追求中文之美,读书也是追求中文之美。他读梅子涵的散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好的文学所具有的感动的力量,汉语散文的一种干净、明亮、真挚、平实和精确的文学之美,明白了好的文学是如何地好,也领略了一种真正的散文的光芒与芬芳。"(《散文的光芒与芬芳》)这可以说是徐鲁的散文宣言和散文理念,抑或是他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实践,至今天已蔚为大观。

  最后,也许还可以说,其实,徐鲁所欣赏的,也正是他自己所追求。对此,我是服膺的,也很想追随他的脚步,去追求汉语散文的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