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散文

张东东老师

过程散文

  一位朋友说:一本书的稿费只能买0.1平米的房子,快要倒退到曹雪芹时代,曹雪芹时代作家是没有稿费的。问他:为什么不力争?他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我以为凡事都是力争来的,不力争只能这样了。但他很想出版一本书,不得不屈就。听了这话,真是满心悲凉。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最后两句诗。

  每次到南京的东郊、南郊,都看到高级别墅,每次都打问号,这些别墅里住的什么人?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我,在这个城市里怎么就没有一扇窗口?回想自己,我甚至很模糊,为什么精神富有的自己,会不知不觉地沦落为物质贫困者。

  我少年时代对杜甫的诗不是很喜欢,苦兮兮的,太多的悲凉,太多的感伤,我喜欢李白的诗里狂放的诗句。那时《李白与杜甫》这本书刚刚出版,我在山西潞新华书店,从人堆里买到这本棕色书皮白色书名的书,读不懂,依然读,那时住北京西路四十二号,夏天在院子里,坐在大杨树下读这本书,风吹树叶沙沙响,抬头望天空,十分羡慕古时候,诗人能自由自在地远行。后来,直到现在,我一直想重读这本书,一直没有闲暇,没有安静的时间。

  眼前的生活,无悬念地朝着八年前别到苗头的预感和预测发展,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效,走通的路,都被堵上了。本人早先已经历过一次体制下政策性的同归于尽,所以十年前别到苗头的时候,格外努力避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一些国营企业玩完,被玩完的人都成了时代的铺路石,人生急转弯,我踏上了自由撰稿人的文学之路,做上一个真实记录时代百感的作家。

  一个残酷的悖论: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微小的个人越发微小,有人被席卷的`时刻还在大梦中,一下从天上掉了下来,或是跟着一大群人奔跑,掉进了悬崖。梦醒了,人生大半辈子已过去了。这个过程中的故事是几部长篇小说写不完的。往事不能回想,眼前的事不能深想,这个话题打住。

  十二月再次到碧山,我想看雪花纷飞中的原野和山峦,想看古老的房顶上的积雪和屋檐上的冰凌,想围炉,还想夜话。但是,我没遇上雪,我见到了霜:寂寥的原野上,灰白的霜在蒙眬的阳光下闪光,延伸到远山。在碧山书局买到了一套《山乡巨变》的连环画,我在少年时代曾临摹过其中的一本。在碧山,来来往往全像在梦境里。古村是一面魔镜,在这面镜子里,人看不清自己的样子,只能看见自己瞬间的心迹,我记录本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