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开出芬芳的花散文

孙小飞老师

石头开出芬芳的花散文

  “广西作家半河池,河池作家半都安”,带着对这句话的景仰和崇敬,我与家人驱车来到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石头开花景区。

  景区位于都港大道旁的澄江乡红渡村长寿山上,距县城约八公里。一路说笑,道平路畅,很快就到了。

  长寿山很不起眼。在山腰停车场所见除了一个寿星公模样的巨石,就是刻有“长寿山”几个红色大字的黑石提醒着游客——石头开花景区到了。既无奇花,也无异草,云水无踪,童山濯濯,一普通山尔。

  沿石步梯顺山势前行,道路渐窄,草木稀疏。大片大片的黑色小峰林,好像烟火熏染了一般,严肃地,冷峻地散发出森然的气息。它们既不答话,也无生气,只用一种嘲弄玩味的表情欢迎着我们,表情是凝固的,神态却是多样的,好似从泥土中钻出的万千世界,被急骤喷发的维苏威火山覆盖,千万年后,在风雨地发掘下,闪耀出另一个可咏叹的庞贝。

  箭猪护林,多宝鱼,牛羊相会,龟蛇同寿,海枯石烂,瑶家腊肉,白云出岫,大地之母,天马行空,瑶家山神……神似的,抽象的,意会的,比附的,都有那么一个名头,真是群英荟萃——萝卜开会!喧闹的声浪在寂静的山头无声地传播。

  其实这样的石头王国在我的家乡贵州也随处可见。在贵阳市修文县有个大石乡,乡政府驻地就是大石村大石板,那块大石板有个篮球场那么大,大石乡因而得名。全乡约五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有一万多亩耕地,石漠化严重。相当长的时间里,玉米、番薯是主食,人畜的饮水和出行都相当艰难,喀斯特地形主导了这里的生态。在游人的眼中那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的`石头们却是以当地老百姓的艰苦生活作背书的,也无怪大石乡是贵州省的一百个一类重点贫困乡镇之一了。

  村民们没有等、靠、要,政府也有计划地指导和帮扶。他们在石旮旯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猕猴桃、丹参、核桃,各种经济类作物的花朵绽放在石丛中,散发出迷人的清香。特别是猕猴桃产业,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品牌优势,修文猕猴桃远近闻名,极大地提升了地方经济,改善着当地百姓的生活。

  一边走一边赏一边比较着,不觉已至山道尽头。

  这里是一片圆弧形的山间洼地,建有一座木制亭阁,“石头开花”的标牌赫然在立。哪有花?花在哪?游目四顾,还是那千疮的山石,探出扭曲的面孔吸住逃逸的空气,用力地鼓吹着,发出呜呜呜地语鸣,好像在对我们诉说:在这呢!在这呢!打起了节拍,谱好乐曲,为花儿的舞蹈伴奏呢。

  真是,那一朵又一朵的黑色玫瑰花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在石板上,石罅隙中,石窝里这里一朵,那里一串,热烈而又谨慎地开放着。有的完全舒展开放,花瓣已渐凋;有的娇颜初露,羞涩难当;又有的正值青春勃发,裂石穿云,枯败的松针杂叶飘染在四周,竟引来一只小昆虫,在花蕊里进进出出,嗡嗡找蜜。

  不知道都安籍的作家们到此采风时,将会以什么样的文字来描绘它们的精彩,思绪飘扬,词已穷尽。

  在网上搜索都安旅游景点时我曾看到一则报道:河池市都安县拥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人,广西作协会员五十余人,大批的文学爱好者活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这是让人惊讶敬佩的一个群体,他们中有农民,有工人,有老师,有门卫,文学创作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出物质贫困,开辟精神的乐土。“都安作家群”声名鹊起,成为喀斯特山区一股流淌的清泉,一团绵绵细致温润心田的行云。他们,是开在贫脊山地的精神之花!

  站在百花园中,俯看着远近次弟开放的石花,澎湃的心潮在山风中涌动。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地制宜,不放弃对生命本质的热爱和追求,就是顽石,也能在荒漠的土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