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镇与盐井文明散文

刘莉莉老师

盐官镇与盐井文明散文

  盐官镇位于陇南市礼县东北部,盐官河两岸,东接天水市、徽县,西邻西和县,自古就是甘肃的四大名镇之一。井盐生产始于周秦,历代相承,营煮不辍。西汉时,是地设盐官,专管盐业,因而官名易为地名。

  战国时期,秦国于商鞅变法后设置盐官,管理食盐专营一事。汉初,开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盐业。汉武帝时期,外开边疆,频繁用兵,财用不足,于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公元前115年)将盐业收归官营,在中央归大司农属下的斡官经营,纳入国家财政。在产区和主要中转地设隶属于大司农的盐官,盐官设有长、丞,亦可由郡守提名任命。盐官主管盐的生产、分配和大规模的转运。西汉末年和王莽时期,设置盐官的郡国和县共37处,分布于27个郡国。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但仍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主管征收盐税。后汉章帝元和年间一度恢复官营办法,汉和帝永元年(公元88年)废止。此后,盐业民营,盐官仍主税课,直至东汉末。

  礼县盐官地处西秦岭山区的西汉水上游,毗邻秦公西垂陵园,是古代关陇道和蜀陇道联结线上的军事要塞和重要商埠,以盛产井盐而闻名陇上,在历史上称为卤城。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这里生活的秦先祖就吸收中原先进的生产经验,陶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发展,具备了熬制加工井盐的能力。春秋初年,秦人快速崛起,再加上铁器的传入使当地井盐加工技术日趋成熟,秦国对井盐的开发和重视使井盐生产工艺进一步发展完善。秦、汉以后,历经唐、宋两代,直至解放初,当地居民乃至周边诸县一直在食用盐官的井盐。据光绪版《礼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盐民达250余户,产销量达200多万斤,征银达2000多两。

  据《水经注》记载,盐官盐井“水与岸齐”、“味与海盐同”。唐代大诗人杜甫从秦州赴同谷途径盐官时作《井盐》诗一首,对当时卤城煮盐的盛况作了描写:“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汲水岁榾榾,出车日连连。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君子慎自足,小人苦喧阗。我何良叹嗟?物理自当然。”

  据新版《礼县志》记述,盐官盐井祠现存发祥于周秦的盐井一口,口方三尺八寸,井深三丈一尺。有不知始自何朝的井盐熬制工具全套以及有关盐井的碑刻、匾额、典籍和书画多种,其中有明嘉靖丁未年(公元1547年)《重修盐官镇盐井碑记》、清代无名氏撰写的《盐泉赋》、民国时的《甘肃盐法志略》等文献,对进一步研究卤城及盐井历史具有较高的考证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盐业的控制以及井盐熬制成本增加,井盐逐渐被加碘廉价有机盐取代,井盐加工退出历史舞台,但历史悠久的井盐加工技艺传承至今,成为盐官人民乃至陇南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

  卤城盐井文化是早期秦文化的集中体现。《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先祖仲衍的玄孙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礼县大堡子山周围)”。其后裔大骆一族就繁衍生息于此,大骆的庶子“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马于泾渭之间,马大蕃息”,“马大蕃息”除说明秦人牧马有方和西汉水流域具有丰茂的水草外,盐官一带遍地流淌的卤水更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因为马饮了卤水易长膘,故而盐官一带所产的马驰名全国。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先祖的发迹与盐官的卤水是分不开的,盐官川在秦早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彰显无疑。如果从没有根怎有树、没有卤水怎有秦人发迹的哲学逻辑去思考,打造早期秦文化的呈现点就不能缺了这一文化的策源地盐官。盐官与天水接壤,是礼县、西和县的东大门,无论打造以大堡子山的早期秦文化圈,还是以盐官为龙头的早期秦文化带,盐官都是不可轻视的建设点和看点。

  卤城盐井文化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节点。盐官是三国时期蜀魏交战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蜀魏争夺的一个重镇,这里历来流传着很多与此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诸如诸葛亮卤城运麦妇幼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文化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卤城运麦又是这个篇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历史是一面镜子,三国文化的这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卤城当时的繁荣兴盛,更是其历史文化的久远深邃。打造礼县三国文化,不仅要突出祁山武侯祠的建设主体,更要触角延伸至祁山堡周围的重要古战场,卤城盐官就是古战场的重点。通过盐井文化的多元集聚功能,礼县三国文化无疑才会越积越厚、越滚越大。

  卤城盐井文化是陇南茶马文化的一个缩影。陇南是我国西北茶马市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区域,盛产良马,也是战马的重要来源地,礼县盐官川曾水草丰美、卤水遍地。先秦时非子在此养马,被西周封为附庸。唐宝应元年(762年)成州陷于吐蕃后,在这里设马邑州。北宋时的盐官马主要送至宕昌易茶。至明、清时期骡马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更趋繁荣,截止目前,盐官骡马市场一直是西北最大的家畜集散中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盐官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期间,上市牲畜数以万计,成交额在200万元以上。1993年全年的牲畜交易总额达到10万头(匹),前来参与牲畜交易的不仅有西北各省区的客户,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客户也频繁光顾。盐官物资交流会集骡马、农副产品、服饰、饮食等物资买卖交易为一体,与陕西的秦剧团、安徽等省市的大型杂技表演等文化活动展示相融合,繁荣了盐官地区的经济文化,是典型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成功案例。无论追根溯源,还是着眼现实,卤城盐官都是陇南茶马市和茶马古道发展史上的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标本和大有作为的重要节点。建设骡马交易市场的博物馆、展示馆的价值意义将在保护传承文化和延伸旅游产业链的价值上不可低估。

  卤城盐井文化是乞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地。西北师大教授赵逵夫先生在《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民俗》等研究文章中认为:“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故称为织女星”。“先秦之时,称银河为‘汉’、‘云汉’、‘天汉’乃源于秦人关于织女的传说。”“西、礼两县隆重的乞巧民俗是秦文化的遗留。”这充分表明了盐官也与乞巧文化的密切关系。盐官是西汉水流域的重镇,从古至今一直开展乞巧民俗活动,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电视和广场舞的普及,乞巧活动有所淡化,但今天在70年代以前出生的盐官人对乞巧文化仍是记忆犹新,随口能唱,扶手可跳。在西和县长道镇与礼县永兴镇交汇地店子上、西和县长道镇陈家沟等地的乞巧头目,组织姑娘们穿戴打扮一新,到盐官等集市上去选买由匠人做好的巧娘娘头像或全像找巧,并在集市上唱巧,其景象可谓是热闹非凡。打造陇南乞巧文化村镇和乞巧文化带,盐官绝对不能偏废,而且盐官要利用其繁荣的集市贸易优势,建设乞巧祭祀用品以及乞巧像制作经营等事项的乞巧文化长廊,利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人才资源打造一批乞巧演义团体,使盐官成为乞巧文化的重要体验地和传承地。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实用性价值。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作调味品。《尚书?说命》就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说明在商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盐做调味品配制美味的羹汤。盐官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比较成熟的井盐生产工艺,这里的井盐生产业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食用需求。《读史方舆记要》也记述盐官井盐“能痿瘤”,现在还有好多老人仍然用卤水洗浴、漱牙、治疗关节炎等病症。另据当地老人们讲,盐官井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味道清香,人吃了后不燥渴,这一直也是当地大锅卤肉、扯面、荞面节节、羊肉扁食等名小吃远近闻名的“秘诀”所在。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考古价值。盐官流域地处西汉水上游,是秦人的发祥地,盐井业的发展为研究秦发展史、井盐工艺发展史以及当地古往今来的民风民俗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佐证价值。盐官的大发展要从历史遗存中寻找战略要地的理论支撑点,建构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要邀请高层次研究人员,进行体验式、解剖式全方位研究和重点挖掘。要吸收民间资本,投资盐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聘请文化传媒公司和市政设计单位,从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上“包装”盐官,彻底“恢复”千年古镇的雄风和现代物流商贸重镇的气象。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观赏性价值。今天,盐官井盐(亦称“水盐”)由于成本过高,很少有人生产,但作为一项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项目不应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销声匿迹”,要用其制盐形式、制盐工艺、文化积淀和名小吃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观赏考察。要扩大盐井祠规模,恢复盐井、卤水房、盐场等基础设施的原貌。要建设井盐非物质文化传习馆、历史博物馆和盐产品展示馆。另外,通过蜡像艺术,将古代盐工的劳作和集市买卖生活场景打造成一个集光声电为一体的盐井文化穿越时空展示馆,让游客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杜甫笔下井盐制作时的袅袅青烟和繁忙劳作的场面。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价值。井盐的制作程序繁多,非常辛苦,需要过人的精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细心,让今天的人若去烧一锅盐注定会望而却步。回溯历史,从井盐的结晶形成中足以洞见盐工的精神,这种精神传承在今天盐官老百姓身上的就是智慧与勤劳、传统与创新、包容与互鉴。这种人文精神从盐官老百姓的从业类型就能够探知。盐官镇大体划分为东街、西街、南街。南街的老住户早前以烧盐为主业,后来重点务作庄稼,表现出的是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气神;东、西街的老住户早先以经商为主,后来还是坚持商贸经营,务作庄稼为副业,表现出的是商人的精明与变通。特别春节期间耍高台的这件事能够清晰诠释这种精神。西街的高台逐渐演变为拖拉机拉着走,南街的高台多年来坚持由青壮年小伙子抬着走。尽管这是两种精神,一种善于变通与创新,另一种尊重传统、固守劳动本色,但二者无褒贬之分,且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盐官特有的文化底蕴。

  卤城盐井文化具有引领性价值。盐官的发展要以盐井文化的发展为灵魂,传承人文精神,推动盐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培育盐官人文精神,重视支持热心于地方发展的民间团体和人士,举办论坛、座谈会、讲坛,集民智聚民力。举办物资交流大会,重点打造骡马交易、苹果交易、服饰买卖、文化产品、饮食文化等市场,将盐官的商贸优势与多元文化相融合。利用庙会、节会、节假日,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正能量的文娱活动,使盐官的人文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盐官盐井生产工艺呈现出下述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历史悠久,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人们掌握,盐为秦的壮大奠定了战略基础,成就了数百年之后秦始皇一统六国的伟大基业。二是生产工艺独特,与《天工开物》中记载不尽相同。三是盐井生产工艺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结合,反映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四是盐是盐官商业重镇形成的客观因素,在采盐鼎盛时期,盐官三百多户人家,家家有制盐作坊,户户从事盐业生产。五是盐与盐井现在已经升华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人文精神象征,盐婆婆、盐爷爷被塑成神像,受到香火供奉,民众长年祈福,以求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