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嗔深痛一念间散文

王明刚老师

浅嗔深痛一念间散文

  在小城市居住,总能不期而遇一些熟人,听到一些不大不小的新闻。当然,这新闻里,有你想听的,也有你不想听的。

  接电话的我正往家里走着,迎面一个中年男人停了下来。哦,这不是我家族里的叔叔吗?放下电话,几年未见的我们聊了起来。当我说出重又回到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时,并不觉突然的叔叔不紧不慢道:听你老婶说了。聊了一会,又若有所思的问我:你调工作的事跟小青说了?小青,哪个小青?当他说出所指时,我更诧异了。到哪跟她说呢?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并且,连她现在的具体住址也不晓得。

  小青,是他的姑表妹。今年四十出头。从叔叔这论,多少也算有点亲戚。一经提起,脑海里果真还有印象。

  小时候,我们居住在同一个村子。一哥、两姐、一弟的小青和我一样,父母都是农民。所不同的是,她父母身体都好,又勤劳肯干,一到冬天,闲着没事的一家人就到附近的山上刨木头疙瘩。前拉后推,小牛车似的,一天一趟。一个冬天下来,光劈柴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偶有闲时,大人们也来家坐坐。我还记得,一聊起幽默的小青,她父母欣喜的样子。不过,这种交集仅限于两家的大人之间。还小的'我们并不参与。长大后,偶尔回老家随礼,听说不太重视教育的小青父母双双早亡,五个孩子也自然都成了农民。哥哥相对过得好些;大姐与小青住的最远,条件薄弱;二姐丧夫,漂泊在外;弟弟的条件也很一般。

  就是这样一个与我没有任何交集的人,此时,叔叔怎会提起她?我诧异的目光显然已让叔叔领会,并接着讲了下去。

  前几天,小青去单位找你老婶,说想借点钱。出于关心,你老婶问她:怎么了?家里出啥事了?她说:你调回这座城市工作了,需要点钱……我们琢磨,也不能啊?第一,我们也没有钱啊?第二,即便真的用钱,也会自己跟我说呀!当时我就说:这话有诈,撒谎都撒不圆全。

  原来是这样啊,我还真是一点不知道;我们联系也不多,有一年,小青老公让车碰了,我去看过,是挺困难的。叔叔接着说。没事就好,那你别去问她呀!临别,叔叔一脸认真的嘱咐我。

  钱,钱,二十几年了,就是跟钱脱不了干系了!嗔怒间,思绪随记忆慢溯,回到从前。

  应该是九一年。租了一年房子的我们,举债买下两间老檐出头的平房。只因房主的儿子与老公是同学,缺少社会经验的我们便没有还价。但有一个条件:室内的附属设施即一组暖气和一块电表是随房走的。当时,合同上已经注明。不过,搬家时还是出差子了。万般无奈之际,我们不得不重又出钱才妥。心有不甘的我找到房主的儿子理论:他告诉我:在利益面前,当然要倾向父母。这也罢了,本以为从此我们各过各的日子,不再往来便是。却不料,摩擦还是发生了——一天,当大包小裹的我推着一自行车货物摆摊回来,走在一个长长的胡同时,一个男子的身影瞬间让我觉得像座山横在了前面。风好大,漫卷的黄沙一如我翻滚的心情。在我使出全身力气,快步超过之后,同样认出我来的男子随后骂一句:穷鬼!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我听得真切。仿佛一声闷雷在耳边回响。但我终是忍住了。心里默默地说:一切留给时间这个证人吧!

  当时的我,的确,条件很是有限。每天起早贪晚的摆摊,为能抢到一个头台位置,多卖点货,冬天,路灯还未熄灭,就已经推着货物赶到了市场。所谓的市场仅仅就是一排简易的水泥台,连个遮挡雨雪的棚子也没有。忙时,别人都有家人帮衬,唯独我,双方父母远在乡下,从来就是一个人。我家距离主道是一条长且直的胡同,一下主道便能看见我家。母亲一来,每天都在我收摊的时间,提前把饭做好,然后,望眼欲穿的面向大街站着,等待站了一天的我准时归来。夕阳西下,一眼望见远处母亲残弱的身影,无论怎累,心里总是暖暖的。脚步随之仓促起来。可母亲在的几天,心情又时刻为米袋的高度焦虑着。母亲走后,一想到那空空的寂寞胡同,再没了母亲的热切期待,霎时,又将被喧嚣与寒凉湮没,便会于万般不舍与矛盾中趴在炕上大哭一场。每次都是这样;家里,做饭用的大盆小盆全部都是塑料制品。一次,仅仅四角钱的小塑料盆被老公不经意间打破,我竟歇斯底里的骂了他半天;看见一起结婚的同学幸福的抱着宝宝,而我只能忍痛割爱,舍弃向我扑来的生命……但是,再难,世俗、纲常依然了然于胸。只是,那段时间里,认识我们的人,没有人有这个耐性。

  老公的同事嗜赌。一日,工资不详。妻怒,责问之。男子“慌不择路”,谎曰:借了我们。事暂息。不久,妻急,去单位诉与同事(我的亲属)。某日,亲属来访,见我家什一新,便误以为是。日久,还钱无期,盛怒之下,夫妻大打出手,方澄清之。哭笑不得的我们,从此,生活更谨慎了。黄永玉有言:既然能吃饱饭,(夫妻间)还打什么仗?我说:只要有饭吃,便没有伸手的理由。我们就这样熬了过来。比起物质上的短缺,精神上的忽略才是最疼的。

  人这一辈子,谁都说不好未来的路会怎样。或者,多少热闹都在有一天成了烟云。虽然同以往一样,又无故被黑,好在还是经过一番演绎的。或许,小青认为此时的我比起她来,让人更有信服力才出此下策吧。

  人在短缺的情况下,首先讲求的是生存。至于小青因何难住了,我不得而知。然,当一个实质的娘家几成虚无,除了亲戚,还能找谁?周围的圈子,谁又是她鼎力相助的那个人?个中滋味,我疼过,所以,我知道有多疼。

  生活里,人是能变的。不过,最初都想不改初衷,都想留给自己天性里的那份真实。比如:天下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子女从小就成为《狼来了》故事里的那个说谎的孩子。但生存的境遇和经历一些变故之后,不得不交出心底里藏着的那份真来,作为交换,从而形成一种状态,相互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