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春散文

阿林老师

行春散文

  在长江南部的一些地区,沿袭下来一种很古老的习俗:行春。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在立春的头天,像迎接新娘一样迎接春天的来临。这种仪式的庞大,有时涉及几个乡镇,有时是一个县市,人们用各种幽默而愉快的举动为春天表演。

  我少时曾亲身参加过这种“行春”的活动,至今仍无法忘记那些立于山野之间的队伍,随着山水起伏,伴着柳树舞蹈。活动没有官方的主持人,主要是地方上有号召力的长者操办,有时纯粹就属自发的。女人带来自制的彩幡以及那些刚从田头山野采集的野花,男人则牵来家里的耕牛,沿着田埂排成两溜子,男男女女嘻笑相逗,互相打趣,平时少见的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这时,首先会唱歌的女人就要甩开嗓子唱上几首,少数调皮的年轻人便敲打着脸盆,算是应和。我去看“行春”活动的那年,才十岁左右,只有看热闹的份儿。挤在人缝里,手还被村邻牵着,几经央求才挤到了队伍的`前面。妇女们唱的大多是民歌民调,我半懂不懂,但她们摇头晃脑的神情至今仍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有种毫不褪色的力量。唱完了歌,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彼此交换一下牵来的耕牛,互相摸一摸,在农村的口谚叫:“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少数不听话的牛,这时难免有发怒的行为,踢上你一脚,但被踢的人也都咧着大嘴嘿嘿地笑,决不朝牛发脾气。放完鞭炮,接下来就是“舞牛”的精彩把戏了。

  后来,我曾在明朝的诗歌里读到过江南这种舞牛活动的渊源。周希曜在《宝安春色篇》里写道:“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现代人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古人们拥到山野之间,用纸扎的春牛和麒麟高歌狂舞时那种兴奋的情景。我少时在江南看到的这种“行春”仪式,就是古老习俗的延续,在民间娱乐中享受丰收和新春的喜悦。在精彩的“舞牛”中,人与人同乐,人与牛共舞,少不了人仰牛翻的镜头。有的是十多个人围着牛,一边走动,一边整齐地喊着“嗨哟嗨哟”的声调,在田间地头久久回荡。数百人一起热闹的场景是生动的,也是深刻的,将我幼小的灵魂激荡起来,让我远离那片土地后仍割舍不掉怀念的情结。每当我看到人们迎春的种种活动,就情不自禁想起少时在江南看到的行春的方式。去年,我去江南苏州的松江一带出差时,无意中又有幸亲眼目睹了一次“行春”的经历。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行春”时已多出一项新的内容。

  这天的天气很晴朗,我乘坐一辆中巴车去一景点,在拐过一座不高的山岗后,突然发现有好几百人的队伍,热闹非凡。大家大都穿着新衣,一位像官员的人在做主持,好奇心极强的我,再加上记者的职业习惯,就下车了。呵,原来是“行春”这好家伙!几十头黄牛穿上了彩色背心,已列队站在田野。旁边还插着一杆国旗,排列着一行乐器。参加“行春”活动的人,除了自唱、对歌之外,还举行了牛的奔跑比赛。紧接着,是我熟悉的“摸春牛”习俗,男女老少都争先恐后地上去摸一摸,有个小伙子还很滑稽地亲吻了一头大黄牛的前额。活动结束,有人端上了“七彩汤”,即用七种蔬菜做成的菜羹汤,色泽丰富,鲜口异常。大家随便端起就喝,没有什么规矩,还有热心的人告诉我:“喝了这迎春汤,你可就是春天的一颗心了!”的确,在这种特有的“行春”仪式中,人给予了自然一种极高的礼仪待遇启然也会给予人们真诚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