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无巧散文

马振华老师

大巧无巧散文

  看过一档电视节目,几位小有名气的歌手,在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后,请一位享誉歌坛的音乐人点评一下他们的唱功,音乐人坦言:“你们唱得很好,可是你们自以为唱得好就炫耀技巧,便显得油滑了!”

  见惯了娱乐节目中嘉宾和选手间的客套、奉承,却没想到,该音乐人能直言不讳,一语中的,为此,观众皆报以热烈掌声,那几名歌手也心悦诚服,点头称是。随后,由音乐人即兴献唱。婉转悠扬的乐曲响起,音乐人像磁铁一样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使人完全陶醉在他歌唱的意境中。

  太过于追求技巧,依附于技巧,反而容易被技巧所误而失去了个性,而铅华洗尽,不着痕迹,才更能直指人心,见其功力。或许这就是小歌手与音乐家的区别。

  说到技巧,画家刘海粟讲过一件趣事:上世纪20年代初,刘海粟侧重于油画教学,很少画国画,后来在吴昌硕老先生的鼓励下,开始认真研习国画。1924年,刘海粟创作了国画《言子墓》,前去向吴老请教。只见老人眯起眼睛,将画作从上到下看了几个来回,见此情景,刘海粟忐忑不安,懊悔将拙作拿来麻烦先生。不料想,吴老认真地对刘海粟说:“很好,一点也不落俗套。”并题字云:“吴中文学传千古,海色天光拜墓门。云水高寒,天风瑟瑟,海粟画此,有神助也!”刘海粟听了褒奖,更觉不安,谦虚地说:“我不会画国画,竹子的层次没有处理好。”吴昌硕说:“这张画好就好在你不会画。许多人画不好就是因为太会画,总是套用陈法,熟到甜媚俗气的程度。”

  太会唱,反而沦为油滑;不会画,反而别出新意。人们在求学问艺的过程中,总难免追求一些炫目、华丽的技巧,以此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胜人一筹。殊不知,在这些纷繁复杂、过多过度的技巧的包裹下,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被淹没了实质和内容,从而流于虚伪做作,让人生厌。其实,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朴素自然、富有真情实感的东西。

  古往今来,凡有所造诣的大家,皆是“由拙入工”又“由工返拙”。千锤百炼得其真髓,历尽沧桑返璞归真。真正好的艺术,它的价值与魅力是浑然天成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