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的“葫芦沟”散文

莉落老师

老家门前的“葫芦沟”散文

  我的老家门前有一条“葫芦沟”,因这条沟的最南端有一个形状像大葫芦的水汪而得名。在我童年的印记中,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童年往事,还有许多生活乐趣,至今记忆犹新,让人终生难忘。

  “葫芦沟”长有200多米,深约1.5米,宽约2米。沟的两边不知是哪个朝代用碎石块垒砌而成的,从石缝里长出了许多一种名叫“爬山虎”的植物。每到夏季,绿茵茵的,给荒凉的村庄增添了些许生机。

  沟两岸散住着几十户人家。大家和睦相处,相安无事。虽然日子过得苦一些,但他们各家都很纯朴善良,互帮互助,从未有过邻里纠纷。一代代延续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优良美德,过着平平安安的日子。

  我就出生在沟西边一户贫苦农家里,小时候经常在沟两边玩耍。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童伴在一堵残墙边上玩磨面游戏,有的把碎土面捧着放在矮墙上面,然后慢慢地往下流淌,我的任务是在下面用手接土面。正在大家全神贯注地玩得起劲的时候,不知是谁一不小心把上面的一块小石子碰掉下来,不偏不倚正巧砸在我的头上,当时就把我的头皮砸破了,鲜血直流,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其他几个玩伴都吓得四散而逃。至今我的头上还留着一道长约2厘米的疤痕,成为我童年顽皮的见证。

  1976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全国防震形势非常严峻,人们都不敢住在村里的房屋里,大队响应上级的号召,在村队的场院里建起了简易防震棚。全村人都到防震棚里住,不能回家。有一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父母回家忙去了。这时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天越来越暗,雷鸣伴着闪电滚滚作响。我和两个妹妹躲在自家的防震棚里,吓得紧缩着身子,不敢出去。谁知雨越下越大,天空几近黑了下来,我越发害怕,没有了主意,感觉地震就要发生。还担心父母在家里有危险,就领着两个妹妹往家里跑去。路上的积水没过了膝盖也顾不得了,当我们兄妹三人跑到家里时都淋成了落汤鸡一般。父亲见状,不但没安慰我们,反而骂我不懂事,还打了我一顿,弄得我沮丧极了,好几天提不起精神。

  转眼到了开学的日子,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跟着父亲到沟南头的菜园里去浇菜。浇了一会,父亲有事回家了。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鬼使神差,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从汪里装满两铁桶水就往肩膀上放。谁知由于自己年龄小,个子矮,根本挑不动两桶水的重量。还没等走出几步,我就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后面的水桶正好砸在我的右脚后跟上,蹭破了一大块皮。疼得我赶紧回家。经村卫生所医生包扎,才算止住了血。这样我也不能去上学了,就在家里养伤。每天躺在院子里的防震棚里,很是无聊。过了几天,父亲为了让我的伤快快好起来,把我家的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杀了给我补一补。谁知这一补不要紧,脚伤又发炎肿起来了,更加疼痛难忍了。原来是母亲在炖鸡的时候放了点香菜,才导致脚伤发炎的。父亲说,唉!真是好心办坏事,又让儿子受罪了。

  这条沟是排水用的。村后是一片土岭坡,地势北高南低,每当下大雨的时候,从村后流来的雨水就会经过这条沟排到村前的大水汪里。因此,沟里面因冲击沉淀下来许多红色鹅卵石,我们都叫它“砂砾浆”。我们小时候喜欢到沟里找这些鹅卵石玩。由于沟两边的.路高洼不平,在黑夜里找两块这种小石块互相敲击发出亮光,一闪一闪的照着便于走路。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许多孩子的童年都是这样度过的。

  后来,村里旧村改造,整修街道。将这条百年老沟填平,成为一条宽广整洁的街道。住在沟两边的村民也都住进了崭新的排房。整齐划一,漂亮极了。大街两旁栽上了电杆,安上了路灯。小孩子再也不用击打鹅卵石照路了。小伙伴们在宽阔的大街上跑来跑去,好不开心。晚饭后,大家还经常围着电杆做一种叫做“打皮儿猴”的游戏。先由一人围着电杆转动,一只手摸着电杆,用一只脚去踢周围的人。周围的人趁他不注意,就冷不防的去打他一下。当他踢到某一人时,就换成这个被踢到的人到中间继续进行游戏。常常是玩到深夜才散去。

  还有一种游戏,叫“拦大鱼”。这是许多伙伴一起玩的大型游戏,冬天的夜晚,穿着单薄的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就来到村前的菜园里做这种游戏。由于菜园里的大白菜已经收获了,所以活动范围特别开阔。小伙伴们聚到这里,由四五个人手拉手当渔网,其余的人当大鱼,扮演渔网的这几个人手拉手去捉那些“大鱼”,大鱼们就去用力撞击渔网。如若撞过去了就是漏网之鱼,如果撞不过去被拦住了,就加入到渔网人群中当渔网。就这样渔网越来越长,二三十人手拉着手去追鱼,也就越来越难追了。到最后只剩下几个难捉的鱼了,渔网的队伍也就越难组织起来了,往往是跑着跑着手就松开了,人也累得直喘粗气,身上也出汗了。大家就各自散去,回家睡觉了。这种游戏既锻炼了身体,也是一种最原始的防冻御寒措施,还增进了伙伴之间的友谊,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感情。

  在这条沟的南端西侧有一盘大石碾,就是农村常见的那种挤压五谷杂粮用的石磙子碾。几百年来一直默默地为乡亲们服务。石碾牙子磨平了,就请石匠师傅把它凿好继续用。在没有粉碎机、磨面机的那个年代里,它的作用可真不小。每天不停地转动着。特别是每当吃完晚饭的时候,来这里压碾挤压五谷杂粮的农妇更多了。家长里短,奇闻趣事都能在这里打听到。真好比是一个新闻发布的小会场。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一家一户的使用石碾。大家有说有笑,孩子们也跟着大人在这里玩耍嬉闹。有的人一看等着压碾的人特别多,就会放一把笤帚在这里排号或者让小孩子等着,自己先回家做其他事情,估摸着快临到自己的时间了再来。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多做一些家务。

  还有一些聪明的人家,一看这里的人多,觉得一时半会也轮不到自己,就不再等了。他们会选择到有石磨的人家去磨玉米或瓜干粉。石磨一般是家庭用的,家境好的人家才有,因此不是急用一般不会去麻烦人家。因为我家有一远房亲戚有一台这样的石磨,所以我们一般都到他家去磨。一家人围着石磨转圈,往往一干就是大半晚上。欢笑声伴随着石磨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调荡漾在农家小院,令人感觉不到累,心里十分满足。

  “葫芦沟”,伴随我度过了顽皮的童年岁月,是我童年的生活乐园,为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生活情趣,让人回味无穷,值得回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