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怀念那凉糕的味道散文随笔

刘莉莉老师

端午怀念那凉糕的味道散文随笔

  在过去的这些人生岁月中,记忆中每年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奶奶带给我传统的色彩。比如,腊月初八,奶奶会做腊八粥;冬至,奶奶会包饺子。再比如,端午节,奶奶要做凉糕。

  说起凉糕,好像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的。别人的凉糕有些什么,我不清楚,也没吃过,我只喜欢奶奶做的凉糕,那是一种家的味道,无可取代。

  每年端午前夕,奶奶就会备好食材,江米,小米,葡萄干,红枣。将小米和江米泡在水中,至少要一天一夜。这样做出来的凉糕,金灿灿的,又软又劲道,口感糯糯的。奶奶会将做好的凉糕,放在一个特别大的圆铁盘子里,晾好了,再像切蛋糕似的,切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上面,都会点上一个小红点儿,看上去,色香味俱全。

  儿时的端午节,不止有凉糕,还有五色线。那是奶奶用缝纫线的五种颜色,搓在一起的五色线。到了端午节这天,太阳还没升起来,奶奶就会给我的胳膊和脚腕都戴上五色线。那时候年幼,一条五色线就足以心花怒放。后来长大了,不在奶奶身边了,奶奶都会叮嘱我,端午节到了,记得带点儿五色线。

  往年每到这几天,奶奶就会打电话给我,啥时候回来呀?奶奶做了凉糕给你留着。你要早点回来,不然凉糕就放的不好吃了。

  如果我说近两天回不去,奶奶就会说,没事儿,忙你的,等你哪天准备回来,提前给奶奶说,奶奶把米泡上,再给你做一次凉糕。

  奶奶一双小脚,行动缓慢。大热的天,总是围着锅灶,一顿凉糕,做了一锅又一锅。等到我回去的时候,奶奶满头大汗,却依旧满脸堆笑的,将刚出锅的凉糕切一块儿,盛在碗里,稍晾一会儿,放上白糖和糖稀,递给我说,快吃吧,新鲜的好吃。然后,奶奶就那么站在我身边,眼巴巴的看着,不知疲倦的端详着,怯生生的黏着,生怕一眨眼的功夫,我就会消失不见似的。

  这些年,一直习惯了奶奶像个孩子般的缠人,不是给这个打电话,问啥时候回去看她,就是给那个说,能不能在家住上几天。可惜,大家都有工作要忙,有生活要奋斗。也许,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时间。而爷爷奶奶,一生辛劳,功成名就,更是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子女儿孙的陪伴。

  寿则多辱,暗路且长。生命行至黄昏,仿佛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会像那西斜的太阳,渐然淡去,唯有老来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趣。最后,唯剩的,就只有无尽的期盼,期盼所有人都能什么都不用干,尽数陪伴在自己身旁,承欢膝下。

  许是因为暮色向晚,终归还有太多的`眷恋,太多的不舍。所以,人越是老,就越是渴望与孩子们更多的相聚,总是不尽兴,总觉得不够,原来,人老孤独,终将是一场辜负。

  是啊,子女与父母,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儿时,他们盼你健康成长;长大后,又盼你平安幸福。你的圈子越来越广,留给老人的空间却是越来越狭小。而老人,却一如既往,心里满满装的都是你。

  然,时光飞逝,死亡是终点。一生不停追逐的梦想,是我们想象的美丽画布,而时光流逝,却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黑洞。转着转着,就将生命转进了轮回,来不及等待又一场花开。

  虽然,奶奶没有倾国的面容,没有满腹诗华,她有的,只是全身心投入到这一生时光的勇气。生火,做饭,奶娃,烧茶,料理家事,打点光阴,便是她一生的交付。兴许,她不曾听说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也不曾离开家乡,领略异地美景。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守护儿女,守护这个家。无论时隔多久,都等待着子女的归来,给大家一个完好如昨的归宿。

  又是一年端午节,而今年,却已经是我第二年没再吃到奶奶的凉糕了。

  想念,可以让过往的画面形成心间的影像,我依循记忆的指引,听从味觉的召唤,学着奶奶的样子,给自己做了份凉糕出来。虽然,比奶奶的差了点,但我依旧产生了穿越时空的错觉。恍惚间,奶奶还在,爷爷也在。我们一起,在那个写满我成长的大院中谈笑,在那间见证我成长的大屋子里,吃凉糕,因为,端午节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