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收音机的散文随笔

马振华老师

那时的收音机的散文随笔

  前几天开车的时候,忽然发现U盘插口有问题,就打开广播听了一会儿。主持人脱口秀式的表演很精彩,播放的歌曲虽然时尚却从半中间开始,没几句又加广告,广告比脱口秀还长。现代感很强却很陌生,似乎印象里的广播不是这样。不仅想起学生时代的那部咏梅牌收音机,黑色单喇叭,如半块砖大小。样子很普通,却当宝贝似的喜爱。

  那时的广播音效很一般,偶尔还有吱啦声。信号也不稳定,时常要把天线拉到最长,动不动还要调转方向,甚至拍上几巴掌。但那时的主持人没什么花哨的词藻,插播广告也很简洁。或许与人的思想单纯有关,对质量没过高要求,才会觉得什么都挺好。

  听得最多的节目是流行歌曲,也可以说各个电台歌唱类节目都很多。午间放学,小伙伴们草草地吃过饭,找个地方追节目。十二点到一点半时间段多的是点歌台、流行金曲排行榜、每日一歌,多到来不及逐个去听。有一次午睡时忘记关收音机,在梦里听到有人阿莲,醒来还兴奋地向小伙伴打听谁知道那首歌。相当长一段时间痴迷于学唱歌,课间倚在窗户外对着心仪的女孩哼唱。不管唱的好坏,只要她的会心一笑,就是莫大的鼓励。记得歌曲吻别、阿莲、小芳都曾蝉联几个月的排行榜冠军位置,只要最后的音乐声响起就让我们兴奋不已。

  另一个被小伙伴追捧的节目是评书。单田芳老师独特的嗓音,评书《白眉大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大伙守候过好多个“十二点半”。还有张少佐老师播讲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主角“小李飞刀”几乎成了我们的偶像。以至于有次在教室听评书入迷了,被巡视的年级主任逮个正着,十几个人被带到教导处好一顿批。好在没有没收收音机,第二天中午换地方接着听,真有些走火入魔的意思。

  令人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几个小伙伴听到广播里提及著名诗人在省城某商场签名售书,就冒冒失失地赶过去。大城市的繁华让我们眼花缭乱,有伙伴在公交车上丢了钱,到商场还遇到个热心“书托”的欺骗。争吵后倒是如愿得到想要的书,回程时仍被黑车司机骗走身上仅有的几十块,不得不冒险扒货车回学校。可以说因为广播经历了辛酸,更留下了生命里不可磨灭的片段。

  或许是生活单调的缘故,听广播成了与学习同等重要的生活部分,甚至超越过热爱的篮球和游戏。对广播的收听环境和质量都没有要求,宿舍、操场、马路边、田间地头,都不介意。节目里小失误和杂音也无妨。其实不单单享受那种乐趣,从中学习的生活知识也是课本里学不到的。

  守着咏梅收音机的时代已经过去很远,将来广播也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形式。但那段简单儿丰盈的岁月,和那些与收音机有关的人和事,会永远珍藏在心头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