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流的童话经典情感散文

刘莉莉老师

一条河流的童话经典情感散文

  这是一条流淌在北方塞外的河流,它的源头在草原。

  草原深处,有一片原始森林。这片莽莽的原始森林,与北方著名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一脉相承。因为这里的山脉,就是大兴安岭的余脉。

  森林里的树木自然很多,花草也很多。树木以松树为主,间或有白桦树等其他北方常见的树种。松树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红松,樟子松。他们的主要区别就是形状和松针。有云杉,属于针叶树的一类,通常有线条分明的年轮,与季节性山地气候保持一致。云杉为中国特有树种,以华北山地分布为广,东北的小兴安岭等地也有分布。还有油松,塔松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森林家族,在中国北方构成了一道非常壮观风景,也涵养了丰沛的水源。

  森林的边缘处,有一个不太大的湖泊,很浅,很清澈。四周用很精致的围栏围着,相隔不远处就设一个木制的板凳,供游人休息、观赏。这里可以在外面观赏湖泊的景致,却不允许进入湖泊里面。在湖泊的边上,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三江源”三个大字。

  周围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环绕着,湖泊显得很幽静。湖泊的岸边,长着茵茵绿草,绿草中间,野花多得如同夜空里的星星,从绿草里探出头来,一闪一闪的,绿草就有了许多丰富的色彩。也引来蝴蝶翩翩地飞,就像花朵长上了翅膀,让这个幽静的地方,增添了许多生趣。

  湖泊里的水很浅,可以清晰地看见水底有很多石子,晶莹的、圆润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因为有了这些石子,湖泊里的水永远都是清澈的。人们在湖泊里放养了许多红色的鲤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牵动着游人的目光。水里没有一株杂草,没有一粒尘埃,就像装在玻璃杯里的水,透明、纯净。只看见石子粒粒,游鱼点点,像一幅画。水是感觉不到流动的,只有微风拂过,才看见有细微的波纹层层皱起,像湖水忽然有了心事,无法平静了。

  像一个聚宝盆,湖水就是那样,不见多,也见少。你看不见湖水是从哪里涌出来的,也看不见湖水向哪个方向流去。却看见湖泊的东面,有一个小缺口,细细的流水,就从里出来,静静地向山下流去。这就应该是下游许多河流的母亲吧。只是,这样细细的水流,如何让水流成河,日夜不息呢?

  森林里没有路,一条木板修建的栈道,铺展在幽深的原始森林里,曲折盘旋,通向密林的深处。栈道离地面不是很高,走在上面,可以听见脚下有淙淙的流水声。啊,流水到了这里,可以发出流动的声音了。看来,这森林里面,有许多水源汇聚。是它们,让一条河流从这里出发,流向茫茫的草原,流向广阔的原野。

  一条细细的流水,从高山的原始森林里流出来,顺着崎岖的山坡,钻进一丛一丛的的绿草间,隐入了一堆堆碎石里。它们迂回着、跳跃着,一起努力寻找着道路,向着同一个方向,日夜不息地奔流。

  流啊,流啊,它们不停地流动。无论遇到怎样的地形,都要流过去,这是不可改变的目标。

  他们从高原上的原始森林里出来,不带一粒尘埃,清澈的可以看见水中一粒粒石子,还有那么多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河水一点也不感到寂寞。河边长满了青青野草,小草里面开满了各种野花。一到夏季,沿着小河的轨迹,就长出了一条绿色的飘带,飘荡在山坡上,就像一首悠长的抒情诗。

  河水在山坡上欢快地行走着,有许多更加细小的溪流,从山坡的各个地方冒出来,加入到它们的行列,河水的潺潺之声,越发清脆了。到了山脚下的时候,它们的声势已经很大了,它们集聚在山脚下的洼地里,重新集结,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出发。

  它们已经是一条很勇敢的小溪了。

  山脚下是一片茫茫的草原,那里是绿色的世界。地势非常平坦、辽阔。小溪眨着惊奇的眼睛,打量着着与高山、森林不一样的风景。它小心地抚摸着那些柔软的草儿,漂亮的花朵,还有那些散发着草原特有气息的泥土,多想停下匆匆的'脚步,和这些新结识的朋友促膝交谈啊。可是后面的小伙伴不停地拥挤着,吵闹着,催促着,它无法停下来。好在草原没有高山,没有深谷,坦荡无垠地袒露在蓝天底下,任何的游人,牛羊,还有河流,都可以随意的,慢慢行走。小溪在平缓的草原缓缓流动,尽情观赏,要经过很多的日日夜夜才会流出草原呢。

  小溪在草原缓缓流淌着,为了更好观赏草原的美景,小溪在草原绕了几个大大的弯,走出了非常优美的曲线。就像一条被风吹着的哈达,在茫茫草原蜿蜒、舞动。

  小溪成了草原上最美的风景。

  小溪和这里的小草,花朵,蝴蝶都成了好朋友。每天都有蝴蝶飞到它的身畔,翩翩的,缠绵着。一会儿落到花瓣上,一会儿落到草尖上,像一个个小精灵。花朵就在蝴蝶翅膀的一翕一合之间,颤了、笑了,样子非常可爱。夜晚,天上的星星都出来了,亮晶晶的,密密麻麻。那是在除草原以外,任何地方都难以见到的景象。鸟儿、蝴蝶、牛羊,还有钻在泥土里的小虫,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草原静极了。小草、花朵怕小溪寂寞,就紧紧依偎在小溪的身旁,陪它一起数星星。

  那头花脖子小牛犊,成了小溪最好的朋友。每天都会到小溪边上来,饮几口清凉凉的溪水,还低着头,在水里照照那个俊朗的头颅,圆圆的大眼睛。然后,抬起头,冲着天上悠悠白云,远方苍茫的山野,“哞哞”叫上几声。远处,一群吃草的牛群里,就会有一条同样花脖子的老黄牛,抬起头,向这边张望。那是小牛犊的妈妈。

  暮色降临的时候,会有许多羊从远方归来,围在小溪边“咕咚咕咚”喝水,一个个把肚子喝得鼓鼓的。那些调皮的小羊羔,顺着溪流,跑过来,再跑过去,撒欢尥蹶子。溪水就在它们的脚下“哗哗”响着,溅起许多水花,飞溅在小溪边的草和花朵上。这是草原一天里最快乐的时光。

  小溪在茫茫草原曲曲折折地走着。走着,走着,就从一条小溪走成了一条河流,一条真正的河流。澎澎湃湃地走出草原,走向了山区。

  山区里的山连绵不断,山高谷深,山石嶙峋崎岖难行。进入了山区,河流就一头跌入了山谷。山谷幽深,两边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许多杂树,郁郁苍苍的,几乎遮住了天空。山风从山谷穿过,吹拂着披拂的树枝,发出呼啸之声。河流有了与草原不一样的感觉。

  山谷里树很多,鸟儿也很多。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山谷里,树丛中,飞来飞去。有的鸟儿在树枝上筑起一个个鸟巢,倚在树的枝丫间,随着风,晃晃悠悠,像是树上结出的果实。有的,则在高高的山崖的缝隙里安家落户,具有一种随遇而安的风度。鸟儿们围着它们的巢穴飞来飞去,宛转鸣叫,和山谷底下的河流,演奏起了一曲自然的和鸣。过不多久,就听见树杈的鸟巢里,悬崖缝隙的鸟窝里,传出“唧唧唧唧”的叫声,是有雏鸟在叫。那些鸟妈妈们更加忙碌了,它们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嘴里衔着食物,落在鸟巢或者鸟窝的边上。就会有雏鸟伸出一个个小脑袋,把小嘴张得大大的,等待鸟妈妈喂食。一个小鸟得到了食物,将脑袋缩回去,还有几个,一起张着大嘴,呀呀叫着。鸟妈妈只好又飞走,去觅食了。

  河流在谷底流淌,看见了鸟妈妈哺育雏鸟的艰辛。

  过了几天,就有小鸟从窝里试探着飞出来,“扑扑啦啦”地落到树杈上,落到悬崖的石头上,有的还落到山谷里面。鸟妈妈们在它们的身边鸣叫着,飞来飞去,保护着这些还不知深浅的小鸟。小鸟可不管鸟妈妈是多么着急,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越飞翅膀越硬。用不了多久,小鸟就会羽翼丰满展翅高飞,离开妈妈的呵护,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河流奔腾着,冲出了幽深的山谷,冲向更加广阔的原野。

  有些桀骜不驯的河流,在广阔的原野分成了两条河流,一条叫做西拉木伦河,一条叫做老哈河。这两条河流在北方塞外辽阔的大地流淌着,流出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所以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两河流域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传说一位驾着青牛车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土河骑着白马来的仙人,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他们便是契丹族的始祖。

  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是北方塞外草原上非常著名的河流,是塞外草原的母亲河。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它滋养着许多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民族,其中,契丹族就最著名的一支。契丹族曾经在两河流域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史称“大辽帝国”。在北方草原上先后存在了几百年,与当时中原的“宋”演绎出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后来,大辽帝国灭亡了,契丹民族也销声匿迹了,留给后人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只有这两条河流,在辽阔的草原,日夜不息地滚滚东流。真的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什么都经受不住时间的消磨,只有山河是不朽的。

  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在距离契丹人曾经建立帝国不远的地方,又重新汇合在一起,带着岁月的沧桑,带着塞外兴亡的历史硝烟,带着裹挟而来的泥沙,滚滚向东,奔腾不息。沿河两岸的人们,还是习惯叫它西拉木伦河,或者叫老哈河。

  这条塞外著名的河流,流经几千年的光阴,流经了不同的区域,从远古行走到了今天。可是,它却忽然发现,自己慢慢变得虚弱了,削瘦了,而且腐臭不堪。它痛苦地呻吟着,掩面而泣,它羞于见人了。

  一条著名的河流,在几千年的行走中,忽然丢失了自己。

  在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人们站在干涸的河道上,看着满目的凄凄荒草,看着狂风肆虐着,扬起漫天的黄沙,遮蔽了天空。他们寻找着那条著名的河流。他们不知道,那条河流怎么忽然不见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丢失的。

  那条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流,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