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任家垴村散文

阿林老师

耕读任家垴村散文

  早有耳闻:任家垴村地灵人杰。究竟地何灵,人怎杰?初秋的一天我随榆社县作协文友前去采访,确实是名不虚传,令人感慨,激人奋进。

  任家垴是榆社县南端郝北镇的一个小山村。说其小,只有180户,460人,可耕地1600亩;谓之山,一条弯弯的单车路通村,村最宽阔处也只是村委会前、古槐树下的一小块普通农家院大的地方,据说还是移了任氏祠堂才有了一片空地。整个村依山坡向阳处建村,远望梯田层层,近看“梯院”错落,错落处显风化的石堰围砌,石板铺坡路,有用砖铺的路就是最新“街巷硬化”政绩了。如此小山村却暴出了古今奇闻故事,根源就在“耕读”上!

  任家垴的耕地在环村的沟坡上,极目绿色,一片葱茏,山头也被植被覆盖。村庄也林木掩映,最显眼的是三株鼎立古槐,树龄考证在隋末唐初,树心已朽空,上枝脱落,仅树根部也有四、五人合抱之粗,在仅存的几处树皮上,仍枝繁叶茂,被冠名“天下第一槐”!而村庄历史也逾千年之久,全村人除几户杂姓外都姓任,建有任家祠堂,有碑记“始建于大明正德年间,大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2006年村民又集资3万元移修。据村人说此地风水极佳,村貌呈凤凰双展翅护佑,村前有大明年间建造的详云寺、观音堂,印证着厚重的文化历史。村长介绍:早年间村里手工业兴隆,曾办有油坊、酒坊、粉坊、豆腐坊、瓷器窑、砖瓦窑,任氏子孙世代在这里繁衍耕作,不但自给自足,而且耕作加生意,又勤俭持家,置房买地,耕地人均依现时算也不少,村中仅现存的就有20多处古楼,展示着当时村人盈实的生活。

  盈实家境支撑着村人的教育事业,任家垴村历代重教延续至今。仅有记载的就有明、清私塾,义学书屋,现还存有国民小学旧址,从任氏族谱上看,进士、贡生、秀才一路列下来。仅以现代说,1907年出生的.任悟僧,“少时擅长诗文”,1922年考入省立八中,悟道进步思想,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受党派遣回乡开辟建党工作,是当地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其弟任爱生,先后上县立高小、省立第一师范,于1935年入党,1945年任榆社县委书记,之后兄弟均担国之大任。任福久,早年读书参加革命,至河南省财政厅长职位离休。在榆社县共产党的源渊地,村人思想进步,积极参加抗战斗争,村里任宪英等5名烈士入镌榆社革命烈士碑,村里还为被日寇杀害的10名烈士立碑。还有八路军侦察兵任绪金、武术大师任启芳,都留下了一串传奇故事。

  解放后,任家垴人更在党的重教政策下教育子孙,儿童从适龄上学,年年有大学生走出山村,400余人的山村,至此已有近百名大学生,百余名教师,被誉为“先生村”!还有80余人在外地创业和打工,能人富翁不乏矫矫者。山村耕读传家,走在兴教强村、强县、强国前列。有很多人的户籍早已不在山村了,他们在全国各地展现才华智慧,而姓名还在任氏祠堂。

  任家垴说古,有古槐、古祠、古庙、古楼、古传说,村南沙崖凹地段呈上新世纪不动层地质结构剖面,曾出土“龙骨”化石,陈列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说今,有先贤、先烈、先生、大学生、能人、富翁、传奇故事,在县志及相关级别文献中存档,据说山村要移建新村了,将书写新的一页历史。

  耕读山村,旧史动人,新史必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