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禧纳福散文

秦风学老师

新禧纳福散文

  冬雪雪冬小大寒,大寒小寒又一年,虽一冬无雪,大寒不寒,但岁月的年轮又转了一圈,年的脚步近了。

  中国的春节是红火的。一进腊月,集市上便会成为红色的海洋,别具特色的中国结、各种文体的福字、大红的灯笼,被各种饰物包围着、映衬着,一串串、一排排,红的耀眼。春联有的被高高挂起,有的平铺在地上,更是火红一片。各种形式的红色闪耀在人们脸上,唤起了人们对年的欲望和期待。

  中国的春节是忙碌的。尤其到了农村,一进腊月,年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腊八粥、大扫除、蒸年糕、杀猪宰羊、猪肉灌肠、炒花生、买瓜子、买衣服…….孩子们眼巴巴地等着好吃的,等着母亲给买来漂亮的新衣服,大家呼朋唤友一同去加工磨面,一同去赶集购买,忙碌并喜悦着。

  中国的春节是有响声的。鞭炮、礼花是必不可少的。到了腊月底,鞭炮市场便红火起来。为了吸引顾客,卖家纷纷试炮、比试,小孩子们买来小炮也不时的放,鞭炮声便络绎不绝,好像相约要在除夕夜大显身手。伴随鞭炮的是礼花。近年,礼花也由过去哄孩子的小花演变得规格越来越大,有的.更似“礼花弹”,打到天上五彩缤纷,营造出一个万紫千红的童话世界。

  春节是农历的一月初一,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是新年的开端、新季节的开端、新月份的开端,亦为“三始”;因为是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又称“三元”。“开端”的意义在于给予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一种总结过去、期盼、规划未来的开口和节点。春节的传统意义也是围绕“开端”而存在的。“爆竹一声辞旧岁,又把新符换旧符”,燃放的鞭炮从表层意义上有“驱邪、赶鬼、迎神”的说法,而其深层面则有“混沌初开、天地分离、开天辟地”的象征。根据传统礼俗,正月初一是“鸡”日,不是因为“鸡”与“吉”谐音那么简单,更主要的是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被誉为“五德之禽”、“重明鸟”,人们把鸡贴在门上,或者剪成窗花贴在窗上,金鸡报晓、守夜而不失时,结束黑暗,迎来光明,也具有开端的意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当天有许多讲究。据清代潘荣陛撰《帝京岁时纪胜》记道:“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曰新禧纳福。”福是人性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希望天下苍生都平安、富足、健康、快乐”,这是福的境界,也是传统儒家思想中“仁”的体现。“纳福”是人们共同的心里期盼。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热烈地追求“新禧纳福”,小心翼翼地“趋吉避凶”,这便是春节民俗中纳福的文化根源。

  虽然现代文明的大潮逐渐淡化了传统年俗文化,但是骨子里的文化渊源是永生的。和着忙碌的脚步,聆听年的声音,我俯首祈福,长揖祝愿——人人福星高照,户户新禧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