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故事:买臣负薪

阿林老师

  【买臣负薪】

  朱买臣是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靠上山砍柴薪卖钱度日。但他安于贫困,痴心读书,坚持不懈。每日砍柴,置书树下而读;负薪(担着柴)回家时,就将书置于担头边走边读。

  他的妻子耐不住他负薪读书、自得其乐的穷酸相,离他改嫁。50岁那年,经同乡严助的推荐,朱买臣进京在汉武帝面前“说春秋,言楚词”,如此这般他将自己历年负薪苦读积累的学问抖露出来,当场博得武帝龙颜大悦,拜为中大夫。

  稍后,朱买臣又官迁会稽太守。朱买臣“采樵工或余,诵读声不辍”的顽强的读书精神使他成为后代读书人崇尚的榜样。

  他的家乡因此建起了朱买臣读书台和朱买臣藏书庙,这是后人对他负薪读书的刻苦精神的一种肯定和表彰,也是我国历来崇尚读书传统的'具体表现。

  典源

  《 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huì,怨恨)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后果拜为会稽太守。

  买臣负薪详细故事

  汉朝人朱买臣非常喜欢读书,但贫穷,年至四十还是一个贫困的学生,与妻子崔氏艰难度日。

  为生活所迫,朱买臣经常上山砍柴,往集市上卖,但是也不放弃读书,到了山上,先读书,读累了再砍柴。砍完后,挑着柴往集市上走的途中仍然背诵诗书。

  妻子催氏感到实在太贫困了,单靠朱买臣一个人砍柴实在难以度日。不如自谋出路,就提出离婚。朱买臣劝说:“我要到五十岁才能富贵,已经过去四十多岁了,你跟我吃了这么多苦,再熬几年就不行吗?等我富贵了,我肯定回报答你的。”催氏说:“这么多年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到现在看你读书也没有什么用,照这样下去别说富贵了,都快饿死了。”说完大哭大闹,只好写了一张休书,催氏毫不留恋,出门而去,另嫁他人。

  朱买臣孤身仍然靠打柴为生读书度日,后来快五十岁的时候,汉武帝召见,面询学问,被任命为中大夫。不久,又被任命为会嵇太守。

  朱买臣衣锦还乡后。乘坐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回家拜祖。路径催氏家门,催氏又羞又愧,来到面前说,想复认夫妇。朱买臣说:“当初我劝说你不改嫁,你再三不从,现在我荣耀了,又认我为夫。如果一盆水泼到马前,你能把水收回来,我就收你为妻”。催氏自愧不能,羞愧自缢而死。

  买臣负薪故事

  汉武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有个穷苦的读书人名叫朱买臣。他只会读书,不会干其他的活,家中一贫如洗,全靠着他的妻子崔氏替人家缝缝洗洗,上山打柴,挣些钱来养家糊口,供朱买臣用功读书。

  崔氏这样抛头露面地干活,是指望丈夫有个出头的日子。不料朱买臣一直到四十多岁,还是个穷读书的,她开始不耐烦起来,对朱买臣说:

  “你读书也读得够多了,可至今没读出什么名堂来,我不能一辈子老养活你。男子汉大丈夫总应该干点什么,老是读呀读,米从 哪儿来?油盐酱醋从哪儿来?”

  朱买臣一面看书,一面回答说:

  “将来我做了官,别说柴米油盐,就是金银财宝也会有很多的。”

  “你已经读了几十年书,金银财宝在哪儿?还是扔了书,跟我一起上山打柴吧!把柴卖了,也好多挣几个钱!”

  朱买臣没有办法,只好跟着崔氏一起上山砍柴。可他每次上山,总是带着书卷,一面砍柴,一边读书。挑柴下山,也一面走,一面摇头晃脑地念书,引得路人发笑。即使上街卖柴,也只叫几声“卖柴呀!”便又自顾自看起书来。

  崔民对朱买臣已失去了信心,冷笑着说:“我不再贪图你的富贵,你行行好,把我休了吧!”

  朱买臣见妻子铁了心,便写了一张休书,把她休了。从此,朱买臣一个人砍柴、卖柴,还要读书,日子比以前更难过了。

  过了几年,朱买臣五十岁了。他利用给别人运货的机会,来到了京城长安,在同乡、大夫庄助的帮助下,见到了汉武帝。汉武帝当面问了问朱买臣所学的东西,感到他的学问很好,就拜他做了大夫。过了不久,又派朱买臣回会稽去做太守,让他衣锦还乡。

  朱买臣来到会稽,没几天,全城的人都知道了。他原来的妻子崔氏也知道了,这时,她的后夫已经死了。在几个街坊妇女的鼓动下,她鼓起勇气,当朱买臣的马车在街上经过时,她上前叩见朱买臣。朱买臣见了崔氏,仰头笑了笑说:

  “你来见我干什么?”

  “大人不记小人过,请收我做个使唤的丫头吧!”

  朱买臣叫手下人拿来一盆水,泼在地上,说:

  “你把泼出去的水收回盆里,我就带你回去!”

  崔氏听了,满脸羞惭,站起来晃晃悠悠地走了。她的街坊邻居扶她回到家里,一个老大娘劝她说:

  “坐马车的大官跟挑柴的老百姓本来就不一样,你不用伤心了!”

  但是,崔氏感到今后无脸见人,当晚就上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