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三字经解读:子不学,非所宜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内容非常丰富。
演讲人:钱文忠
讲师简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
内容简介: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穿越了历史的沧桑,至今仍然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了警示的作用。那么孩子究竟多大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哪三个方面抓起,如何才能让孩子把学习变成自觉自愿的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三集。
全文:
今天我接着为大家讲《三字经》,接着上面两讲,接下来的《三字经》是什么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字面意思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不学习的话,非所宜,肯定是不合适的,是不应该的。幼不学老何为,你年轻的时候不学习,小的时候不学习,老了还能干什么呢?岳飞,我们伟大的一个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岳飞曾经有一首大家都知道的一首词《满江红》,里面就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样的词句。岁月蹉跎,时间一混就混过去了,一不小心,揽镜自照,拿铜镜一看,两鬓华发早生,已经开始两鬓发白,这个时候你后悔没意思,来不及。
在北朝的时候,中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叫颜之推,颜真卿的颜,这个人写了一部书叫《颜氏家训》,这书里面讲的大量的是他怎么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对当时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教育情况,他做什么样的评论。颜之推有好几个孩子,他非常重视孩子小时候的教育,他让孩子很小就开始读书。大家知道几岁吗?3岁。颜家的孩子3岁开始读书,大家千万别忘了,古人的3岁恐怕(折合)咱们今天2岁,甚至有时候2岁都不一定到达,也就是说孩子可能路还没走稳呢,先得开始跟着他爸爸(读书)。孩子嘛,大家都能理解,读书觉得累,因为主要是背诵。就跟爸爸说,爸爸,难道我们非要读书吗?您看现在不有好多人也没读过什么书,也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我们干什么非要读书呢?颜之推就教育他孩子,是的,确实有那么一些人,靠着祖上的福荫当了大官,过上了好日子,生活也许比你们还好,但是每到紧要关头,每到有大事的时候,这些人都是束手无策,毫无办法,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没有读书,他们没有知识。那么孩子听了这个话,又去问爸爸,说爸爸,那我知道了,应该读书,但是能不能稍微晚点让我们读书,等我们再长大一点我们再读书呢?颜之推又告诉孩子,读书应该只争朝夕,应该趁小的时候记忆力好,趁小的时候吸收知识的条件更好的时候,抓紧读书,尽早去接触圣贤之书,这样对你们将来长大以后的读书,或者长大以后为国家服务,都有很大的好处。那么我们都知道,按照传统的一个教育理论,多大岁数以前是最佳的学习年龄?13岁,13岁以前念书效果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因为13岁以前的记忆力最好。古人非常强调记诵的功夫,孩子还小,好多道理,深奥的道理,先别跟他说,说了以后孩子也琢磨不清楚,先让他记住。读书百遍,接着什么,其义自见。你读书百遍,把书读得滚瓜烂熟了,自然会触类旁通,把好多道理自个儿就悟出来了。或者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小时候背的东西突然会在某一个人生时刻激发他的联想,他由此真正地领悟了精义。所以古人认为13岁以前是学习的黄金时候,千万不能放松。
解说: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有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龙,但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们现代人能不能有所启迪呢?
我们现在父母家长都很喜欢孩子文武双全,最近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孩子当中,有一个名字起得非常普遍叫“贇”,上面是文武“斌”,下面是宝贝的'“贝”,这样一个字,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做孩子的名字。每年大家去看报纸,考进大学的学生名录,经常会看到这个字,这个字好多人不知道怎么念,这个字过去不怎么用的,现在用得很多。也就是说父母首先认为孩子都是宝贝,然后希望孩子文武双全,这是对的。怎么让孩子文武双全,怎么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将来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技能?我们还是应该回到历史中,回到古人身上去看一看,这样肯定是没有坏处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习)武的例子。岳飞小时候,他的师傅是一个武林高手,叫周侗,名字留下来了。岳飞跟他好几个朋友,岳飞是有师兄弟的,王贵、张显、汤怀,这都是他的师兄弟,跟着周侗习武,都是岁数很小的时候。这几个人刚开始差不多,岳飞和他的师兄弟基础是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后来岳飞会脱颖而出,而他另外的师兄弟相对的默默无闻?从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年的冬天,天特别冷,北方呼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岳飞和他的师兄弟还都是孩子,当然都贪恋热被窝了,谁肯爬起来,爬起来不被冻死啊!都不愿意早晨练武。这个时候只有岳飞把热被窝掀起来,出去练武,在雪地里舞剑。他的师傅周侗就看在眼里,当时他师傅就有一段话,他认定在他的徒弟当中,岳飞将来成就最大,最有出息,这个事实当然后来就是如此。当然,岳飞后来还激励了他的师兄弟,他这些师兄弟后来也成为一些将军,都带兵打仗立有战功,但是跟岳飞都不能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开始打下学习的基础,形成学习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文忠寄语:从小开始打下学习的基础,形成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也许好多父母会讲,孩子那么小,还是让他玩一玩,让他多一点童年的乐趣,这么说对吗?没有什么错。但是这觉得不等于你就可以不抓紧孩子的学习,孔子就曾经讲过,在《论语.宪问》:爱之,能勿劳乎。什么意思啊?你爱他的话,能够让他不吃点苦吗?这是孔子的话。大家想想,对我们今天的父母,或者对我们今天的孩子有没有启发意义呢?毫无疑问是有的。
解说:少年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打下的深厚基础,会在孩子成年后充分地呈现出来。那么当孩子还年幼时,父母究竟该如何教育子女呢?
接下来,《三字经》就用比喻来讲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讲这四句话,再次说明。接下来的《三字经》是哪四句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不知义,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我在这里依然来举例子说明这个问题:还是举岳飞,岳飞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他这个时候就有意识地去培养他的孩子岳云,也就有意识地去雕琢他,去琢磨他,希望能够把岳云培养出来,成为一代名将。他是怎么培养岳云的呢?他把年仅12岁的岳云编入军队,编到岳家军里面,而且规定岳云:一,不许穿丝绸,虽然你是大将之子,你不许穿丝绸。第二,不得进酒肉,你不许喝酒,不许吃肉,每天跟着骑兵一起练习骑术。那么有一天,岳云跟着比他大好多的那些将士在练习骑术,一不小心,在过一道沟的时候,没注意,摔下去,连人带马摔到沟里。放在今天会这么样?放在今天肯定又跑过去了岳飞,儿子,你是不是这儿摔一个疙瘩,是不是那儿骨头给摔坏了,要不这儿怎么给摔青了,岳飞没有,他巍然不动,而且不许旁边的将领去把岳云扶起来。他是怎么处置的呢?喝令旁边执行军纪的这些军官打岳云军棍。12岁的孩子,旁边的将领当然是劝阻了,那么小的一个孩子,他跟着骑兵来练习这些本领已经为难他的,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将军您还要打他军棍,很多人说情,可是岳飞不为所动,坚持用军棍责打了岳云。这也就是一种心态,希望孩子岳云是一块美玉,但是我要他成器,我就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来雕琢他,来培养他。果然岳云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童声】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的《学记》。《三字经》里边好多句子是现成的,从古代的经典当中给摘出来的。玉不琢不成器就是出于《礼记》,另外一部中国儒家非常重要的典籍。那么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用玉来做比喻呢?这里边有道理:中国是人类大概唯一一个有漫长悠久的玉文化的国家,过去的讲究是,君子每天都要佩玉的,玉无故不得离身。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一个漫长而悠久的玉文化呢?我们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经常用琢玉来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养,他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这个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做比喻。另外一点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挂在嘴边的话:切磋,说咱俩切磋切磋,现在咱们讲的切磋切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面的武打小说了,就两个武林高手碰到一起,来,咱们切磋切磋,那接下来就应该动手了。古人不是这个意思,古人的切磋切磋什么意思呢?切、磋、琢、磨,全部是古人玉器工业上的用词,这四个字,全部是动词。你采来一块玉石,外面可能还是石头,你先要把它切开,看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这叫切。磋是指把玉的部分和石头的部分分离开来,把石头给磋掉,把玉给磋出来。琢就是把玉加以雕琢,让它形成一个大致的器具的样子。磨就是打磨,把这个玉器给磨光,最终形成一个作品或者一个产品。所以《诗经》里面有话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三字经》所倡导的是一种什么呢?倡导的是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一个过程。
文忠寄语: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解说: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即使是美玉,也要下功夫雕琢。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孩子天资聪明,被人们誉为神童,但是很多神童长大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是为什么呢?
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叫方仲永,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所以方仲永从小不仅是书没有读过,他连书都没有看过,没有看到过。但是这个孩子的天资实在是惊人,为什么呢?村庄里毕竟还有那么几个非常底层的读书人,经常在那里诗云子曰的,在念书,方仲永打小就听在耳朵里。忽然到了四、五岁的时候,方仲永在家里突然哭了,大哭,那么父母当然就要去问他你干嘛哭啊,你要什么啊,你是要吃的呢,还是要喝的,他不,他要什么?他要笔墨纸砚,就是方仲永突然要笔墨纸砚,那父亲觉得很滑稽,你这孩子,家里从来没这东西,你要这干嘛?赶紧就从邻里的读书人那里借了一套笔墨纸砚,借回来以后就问方仲永,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打算拿它干嘛啊?方仲永说,我要写诗,那当时就把父亲给吓楞了,你还写诗你。谁知道方仲永拿起笔就写了四句诗,而且还给这个诗起了个名字很高雅。旁边的读书人一看,这是一首好诗啊,你四、五岁的孩子,从来不知道笔墨纸砚,从来没有见过书本的人,居然能够写这么好的一首诗。大家一致认为,方仲永是天才。那方仲永的父亲种了一辈子地,忽然有了这么一个儿子,有神童之名,当然很自豪,也很高兴。实际上有点什么呢,有点咱们北方话讲的“显摆”,就叫儿子,来,给叔叔做一首诗,给伯伯做一首诗,方仲永都是出口成章。慢慢地方仲永的名声传到了县城里,县城里好多富人,好多这种乡绅,就叫方仲永的爸爸把方仲永带来,来作诗给他们看,都很棒。这些人也是出于好意,就开始资助方仲永的父亲,你家出了一个神童,这是我们这一方乡土的荣耀,好好培养他,将来能够给我们这个地方争光。谁知道方仲永的父亲就认为方仲永既然是天才,那没什么必要再去进行培养了,天才,所以就忙不迭地就一直带着方仲永走街串巷,去展现自己的本领。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方仲永依然还能作诗,但是这个诗和同龄人比起来已经没什么差距了。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方仲永还是能够写诗,但是他的诗歌已经远远不如同龄人。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后天的进一步培育和教育,否则天才只能被磨灭,只能被浪费。
我想这两个故事都很好地说明了《三字经》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三字经》就告诉我们,你应该怎么开始着手学习。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东西。
解说:古时候孩子的启蒙教育都是从哪三个方面着手的,而这些传统的教育内容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有保留的必要?
《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三个方面,亲师友,亲近良师益友;习礼仪,学习应对,学习礼貌,懂规矩。《三字经》告诉我们,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来开始一个孩子的学习。
【童声】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在春秋的时候,郑国有一个乐师叫师文,他听说鲁国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大师叫师襄,于是师文就远远地跑到鲁国去拜师襄为师。谁知道这个师襄眼界很高,轻易不召弟子,一再地回绝。这师文,当然一再地坚持,希望拜他为师,终于感动了师襄,收他为徒。但是过去了两三年,这师襄突然发现很怪,为什么很怪呢?这师文很勤奋,经常在那弹奏,在练琴,那照说这没什么不好,刻苦练琴。但是师襄发现,这师文从来都不弹奏成曲子的东西,就都是弹几个乐章,弹几个片段,从来不演奏整篇的乐曲。师襄看着这个跟自己很亲近的弟子,就觉得很纳闷啊,你跟我那么亲近,你学了两三年,你居然连完整的曲子都不会弹,看样子你是没什么天分啊。得了,您回去吧,就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师襄就把这个跟师文说了,师文怎么回答?师文说,老师,我并不是不会弹完整的曲子,而是我知道,如果我一旦能够演奏完整的曲子的话,老师您就会认为我满师了,您就要让我走了,我就不会再有机会亲近老师了,所以我故意不弹。师襄一听,你这学生还有这么回事,你弹一个来听听。哪知道师文马上就演奏了一曲,非常完整,师襄终于认识到这是什么样一位学生。师襄破格的同意师文先慢点出师,你愿意跟着我还是跟着我,师文就接着亲近他的老师,接着细细地琢磨老师的技巧,师徒两个后来成了齐名的一代音乐大师。这是一个亲近老师的故事。
那么亲师友,怎么去结交朋友?在你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除了有良师以外,你怎么去结交朋友?怎么能够找到益友?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我们知道古人是极其重视,极其强调朋友的重要性。儒家的学说一向认为朋友叫什么,什么是朋友?朋友是建立在一种共同的理想基础上,共同的道德追求的基础上,共同的人格基础上的一种友好关系。这种友好关系是超越血缘的。
文忠寄语:朋友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道德,共同追求基础上的一种友好关系。
中国古代有太多太多关于交友的故事,最有名的桃园三结义,最有名。我在这里也给大家讲一个交友的故事,不像桃园三结义那么有名,但是好多人可能也听说过,这就是我们有一个成语的来源,就是一个典故,叫什么?割席断交。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好兄弟,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管宁,华,一个姓管,一个姓华歆。两个人非常要好,要好到什么地步呢?坐在一张席子上一起读书,天天如此。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就等于咱们今天同坐一条板凳了。因为古人没有床,也没有今天这样的椅子,汉朝的时候都席地而坐,非常要好的小哥们儿。有一天,两个人都在埋头读书,突然听到外面声音很响,很热闹。管宁依然读书,不受所扰,充耳不闻。而这华歆一下跳起来,跑到门外面看热闹。回来告诉管宁,兄弟,外面太好看了,太热闹了,新官来了,我们这个地方来了一个新的官,正好在游街,你不去看看吗?管宁拨出随时携带的刀子,一下子把他们共同坐的那张席子划开,割席,也就是说我从今不跟你坐一块儿了,这就是在古代就是意味着断交。管宁就跟华歆说,我们两个不是一类人,你太好那些浮名虚节,外边有一个新的官来,到我们这边来就任,鼓吹热闹,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啊?咱们现在应该一心读书,所以我看啊,咱们断交。临分别的时候,管宁再一次跟华歆讲了这个道理,华歆也听不进去。后来的结果华歆是被杀的,因为他趋炎附势。而管宁后来流落到了辽东,但是到了辽东以后,管宁就用仁义道德教化当地的百姓,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在历史上留下了不俗的名声。这就是割席断交的故事,也就是说古人把选择朋友看得是多么严肃,看得是多么重要。
解说:除了尊师择友,我们的古人还非常重视礼仪,把这三项内容看成是儿童必备的启蒙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一样重视礼仪,提倡讲文明,懂礼貌,所以中国民族一直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那么这种传承了千年之久的“礼”,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亲师友,那么还有一个习礼仪。《三字经》告诉我们,孩子从学习的一开始就应该学习礼仪。人应该怎样来体现自己对礼仪的感悟呢?《礼记》的第一句,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部非常著名的典籍就叫《礼记》。第一句是什么?勿不敬,俨若思。你千万不用不敬,就你做什么事情,见什么人,都应该心怀敬意,应该尊重对方,应该有敬畏之心,勿不敬,不要不敬。俨如思,你要非常端正颜色,不要轻佻。像什么样子呢?经常像有些事情在想。所以我们古代的小孩,好多像小大人。这当然我们今天可以去讨论,是不是把孩子的童趣都给消磨掉了,孩子都非常恭谨,俨若思,非常俨然,像老有事情在想,(总是)心里有放不下的事叫勿不敬俨若思。古人也再三提出,千万不要把礼仪庸俗化,这也是今天的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我们今天非常讲究礼尚往来,但是是不是就掌握了中国传统礼仪的真谛呢?未必。孔子就讲过,在《论语.阳货》篇里面讲,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孔子的话,礼啊礼啊,难道就是讲的玉帛吗?玉,古人非常珍贵的礼物,是玉币,送人的时候要有块玉币,用玉作为礼品送人。帛就是很好的丝织品,古人是作为贵重礼物来送的。所以孔子就哀叹,发现当时好多人,已经把礼仪给庸俗化了,把礼仪等同于礼物。孔子看不惯了,孔子就发出这样的浩叹,也是一种告诫。礼云 礼云,玉帛云乎哉。所以在现代社会,我们要讲礼仪,要真正把握中国传统礼仪的精神实质。
文忠寄语:我们讲礼仪,要真正把握中国传统礼仪的实质。
接下来《三字经》讲的就是教学的内容与次第,孩子应该怎么样一步一步接受教育,应该按照怎样的轻重程序来学习知识,这就是我们在下一讲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三字经说唱版儿童版mp3
三字经解读
三字经历史篇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图片大全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6)
三字经的故事课文节选
社会文明礼仪三字经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一而十,十而百
三字经的读后感范文三篇
英文三字经全文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