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语文课堂实录

张东东老师

蜀道难语文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及解说

  1)导入

  师: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将其中的名句背出来。

  生1:《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2:《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3:《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4:《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师:那么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生2:还有瑰丽神奇的想象。

  生3:善于抒发对理想 世界的热烈追求,语言热情奔放。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你们想知道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李白的吗?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他又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新俊逸”也是对李白诗风的概括。

  (评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唱戏前的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我的导入虽简单,但联系了已有的知识,激活了学生的记忆,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已经学过的诗歌的基础上,总结出李白诗作的特点和风格。)

  2)形式多样的诵读

  第一遍:听读,听录音,校正字音句读错误。

  第二遍:跟读,读完后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师:课文中哪一句话出现的次数最多?

  生: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蜀道难行的?

  生:三个方面——高、险、战祸之烈。

  (评价:前两遍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解决并疏通字词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我的板书是一条斜线,如同高耸入云的蜀道。线下端写着“蜀道难”,线上端板书“难于上青天”。)

  3)研读、评读、品读

  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第一段,然后再请他说说为何这样诵读。之后其他同学点评。

  生1:读第一段

  生1:诵读理由:开头“噫吁嚱”四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蚕丛及鱼凫”等四句写蜀道历史,要用舒缓的语气;“地崩山摧壮士死”应读快,读出气势,最后写青泥岭的曲折盘旋和登山者的情态,应读得较慢,突出人们的无可奈何。

  师:说得很好,在诵读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重音、感情、停顿、语调、节奏(语速)。

  师:请大家试着划停顿、标出重音。古诗文中的停顿一般来说是三言一顿、四言两顿、五言三顿、七言四顿。请同学们再次试着自由朗读一遍。

  2、师:哪些语句表现蜀道高的特点呢?说说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生1:“蚕丛及鱼凫”四句写蜀道闭塞,暗含着高山险阻之意。

  生2:“西当太白有鸟道”用鸟道烘托山高,用五丁开山传说写出蜀道来之不易。

  生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运用“六龙回日” 的神话烘托山高,同时以水险衬托山高。

  生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运用了反衬手法,衬托山高。

  生5:“青泥何盘盘”四句,运用了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写人在山顶摸到星星以及抚膺长叹的情态衬托山高。

  (评价:此环节让学生将内容的理解与前面讲过的李白诗作的创作风格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了。)

  3、看蜀道的图片

  (评价:此环节旨在通过图片欣赏,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诗中的画面加以想象。想象太白鸟道、五丁开山、想象六龙回日、冲波逆折,想象黄鹤难飞、猿猱愁度,想象青泥曲折、行人情态。

  (评价:诗歌的.写作需要想象,朗读和理解诗歌同样离不开想象。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研读第二段

  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并谈谈你是如何处理的。

  生1:读

  生1:此段开头“问君西游何时还”两句读出询问的关心语气;“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应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悲凉之感。“连锋去天不盈尺”四句要快速昂扬,读出气势,最后两句应读出感叹和反问的语气。

  师:哪些语句写出了蜀道之险?

  生2:“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

  师: 这四句选取了哪些意象?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生2:意象有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为我们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气氛,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险、之难行。

  生3:“连峰去天不盈尺”四句也写了蜀道之险。

  师:这四句又选取了哪些意象呢?

  生3: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砅崖转石。

  师:请同学们用电影镜头取景的角度对这一画面加以想象。首先是一个“连峰”的长镜头,然后是枯松的特写,接着“飞湍瀑流、砅崖转石”让画面动起来。整个画面形象声音俱全,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5)研读第三段。

  师:此段应该怎么读?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范读。

  生1:诵读。

  生1:“剑阁”句要读出“峥嵘而崔嵬”的气势,中间四字句应快速读出险恶,结尾要“慢读”,读出感叹的语气。

  师:此段写战祸之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这样写的意图?

  生: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可知作者写此诗时可能在长安,写诗目的可能是送别友人。写蜀道难行、蜀地战祸惨烈,劝友人别去蜀地。

  师:分析得很好,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6)齐读课文,联系已学过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出现的反复语句,说说文中多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何作用?

  生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反复出现起强调作用,可以形成一唱三叹、回还往复的作用。

  生2: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咏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叹高,二叹险,三叹战祸之烈。

  生3:此句既是咏叹的主体,又是诗意的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

  7)总结全文

  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如神话传说、夸张衬托、借景抒情写出了蜀道的特点,蜀道确实难行啊,今天,我们的铁路不仅穿越了巴蜀,而且天路通到了青藏高原。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更是“地灵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