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大意。
2、吟咏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志趣与胸怀。
预习作业:
1、查作者和写作背景。
2、疏通诗意。
3、熟读全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4、提出一至三个疑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送别他人的经历吗?是否会将送别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呢?
生自由发言
预设: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会用文字记录下来。
引导:这样的习惯很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将“送别”作为题材,以诗词歌赋等形式来展现自己送别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诗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绪的起伏变化,感悟他的志趣与胸怀!
二、预习交流
(一)课文朗读
1、两人一组互相听读全诗,注意为对方纠正字音与节奏。
2、两人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以举手提问,全班交流解决。
3、请生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与节奏。
①一生单读(生评价)
②全班齐读
(二)说说诗意
请四位同学每人一句说一说大概意思。
全诗大概意思:三秦大地拱卫着雄伟的京城,从这儿遥望风烟迷蒙的蜀川。想到了我同你即将分别的离情别意啊,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存在知己,即使是天各一方也像近邻一样。我们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儿女般哭哭滴滴的把手帕都给沾湿了。
三、品诗悟情
引导:跨过刚刚的两道门槛,我们终于可以与诗人同行,走进他的内心了!
1、读全诗,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引导:题目(解题)、“离别”、“在歧路”以及书下注释。
2、王勃在哪儿送别有人呢?你是如何知道的?
引导:送别之地是长安。可以从首联及书下注释得知。(读首联)
3、王勃在长安送别友人到蜀川赴任。从地理角度看,两地相隔千里。诗人在此用一个什么字将这相隔千里的两地联系了起来?“望”字。
诗人为什么要“望”呢?
引导: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遥远(风烟犹言路途遥远、艰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内心有一份不舍与惜别,有一份淡淡的惆怅与离别之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与其说诗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说诗人是用心在望啊!
4、试读首联,想想该如何处理语气语调、重音等,才能读出这份淡淡的离别之情。
①请一生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一联的朗读的。(生评价并再请一生读)
②全班齐读,试着读出这份情感。
板书:不舍
离别
5、作为人类生命历程中有的情感体验,别离是古今诗词歌咏的一个重要主题。大家来读一下我们知晓的一些有关别离的古诗句。
出示:全班齐读一遍。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面对离别,人们通常充满了不舍的深情,进而生发出悲苦凄楚之态。那么,诗人王勃的送别之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他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
带着思考读全诗。
①你从哪里读出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具体诗句来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我们可以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读出这种情感的变化。先讲哪一句,视课堂学生回答情况而定。)
预设:
同是宦游人
诗人对友人说道:“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啊!”相同的身份,使得诗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时,他也是在劝慰友人不要伤感,因为他俩这次分别也是客中之别,只是宦游之路上的又一次离别而已。可以说,这时诗人的感情已经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怅与不舍,转为释然!
试着读颔联,想想该如何处理朗读才能读出这份情感。
请生展示读,生评价,全班齐读。
女生读前半句“与君离别意”(读出一份不舍之情),男神读后半句“同是宦游人”(读出一份释然之情)。
板书:不舍 释然
离别 宦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并背诵。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
二、整体感知: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学习
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7、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分析其他三联
(1)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背诵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四、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五、作业: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学习目标】
1、认识“蜀、阙、辅、涯”等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大体把握诗意。
3、感受这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人生态度,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一、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学法指导:搜集王勃的资料,初步了解“初唐四杰”的相关知识。可以参看书10页下面的小资料。
达标训练:“初唐四杰”除了王勃,还有 、 、
(二)字词积累
1、学法指导:读诗,找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注上拼音,认清字形,易混易错的字多读几遍。
2、达标训练:用“ ”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分歧(qí zhī) 辅导(fǔ pǔ)宦官(huàn chén)
3、看拼音,写出美观的字。
Shǔzhōu fǔzhù tiānyá qílù zhījǐ máojīn
( )( )( )( )( )( )
(三)初读感知
结合书下注释,反复读诗,把诗歌读通顺。理解下列字词的含义:
之: 城阙:
三秦: 歧路:
无为: 沾巾:
宦游人:
二、交流展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四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请用个性、巧妙的方法记住“首、颔、颈、尾”的名称及顺序。
2、创学与生成:比如,我由“比目鱼”理解了“比邻”的意思;我由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掌握了“之”的翻译……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别离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4、我会背诵这首诗。
5、我能翻译成现代诗——
6、假如你是“杜少府”,能否回赠几句话给王勃。
三、巩固提高
我们学习过许多送别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这些诗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背一背这些送别诗。
通过比较学习,我体会到诗人不同的情感……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通过品读,理解此送别诗“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注解、无背景裸读诗歌。
二、释题
送别诗 官职 到、往 四川
杜少府=杜审言?
三、读诗
(一)一生读 关注字音停顿 补充律诗的停顿
(二)自由读 提疑: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不太明白?
可能涉及:城阙三秦五津歧路……
(三)师生共同赏读 边赏边朗读
1、首联
由学生提疑的地名引出首联的赏读
写景特点:一远一近,一明一暗,对比强烈。
辅:长安城雄伟的气势
望:站在气象雄伟的长安城下,举目遥望蜀州方向,千里迢迢,苍茫一片,风烟迷茫,路途遥远,在这想象中,似能看到朋友一路的风霜及日后的艰难,无线依依惜别之情展现在壮阔的境界中。
形成板书:起——将远别 平缓 壮阔
2、颔联
将离别,这样的离愁别绪,我与你,“与君”感同身受,为什么呢?
“同”:外出做官,漂泊在外,你的感伤我懂,客居中的话别,别中别,更是多了一份愁绪。
形成板书:承——同宦游 忧伤 共鸣感
3、尾联
“共沾巾”:在离别的地方送别,在“歧路”上,如果是你跟最好的朋友分别,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百度搜索,现在西安(长安)到成都(蜀州)乘坐火车快车需要十几个小时。那么在交通不发达的唐代需要多久呢!何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这一别许是生离死别呀!是常人就会“共沾巾”,这种情况下,诗人王勃怎么说?
“无为”:不要,不需要。体现一种勇往直前的积极进取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形成板书:合——莫沾巾 释然 放下乐观
4、颈联
“知己”:莫沾巾凭什么?——知己 “知己”与“友人”的区别
“比”:靠近、挨着如:其两膝相比者。心近、情真,即便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身在近邻。正如秦观所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这是怎样的一种胸襟和气魄啊。
形成板书:转——若比邻 豪迈雄浑
5、结合板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读——师范读——齐读
(四)关于离别诗及诗人王勃
1、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到这么一种豪迈和旷达。下发打印好的离别诗。
请同学结合诗句谈谈大部分离别诗所表达的情绪。——悲伤惆怅
2、《唐诗三百首》选者曾说,“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
王诗一出,其它的送别诗便黯然失色,缘于立意不落俗套。
生命的长度不以年龄衡量,即便有诸多不如意(官职小,两度被贬,找人记恨),好好向前看。
(五)关于离别
“离别”“告别”这是一个很由情怀的词语,古人一别许是一生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视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所以“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形成了送别文化。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让你黯然销魂的,只有离别。
面对离别,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绵绵情怀;有人说离别是十年生死的哀哀回忆;还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切切思念……
王勃说,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就象诗中所说那样,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们也能感觉到就在近旁,这是做朋友的最高境界。
论诗凄婉的离别还是豪迈的离别,都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罢了,无可厚非。作家曹文轩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让我们明白: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这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董卿在《朗读者》第七期卷首开场说得好:离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离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起——将远别 平缓 壮阔
承——同宦游 忧伤 共鸣感
转——若比邻 豪迈雄浑
合——莫沾巾 释然 放下乐观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内容赏析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练习题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作文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内容赏析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练习题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作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一课时练习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习题
送元二使安西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范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导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手法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知识汇总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尾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