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

王明刚老师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其二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赏析

  位于蜀中泸州合江县东八十三里处的安乐山上,有一似冬青又非冬青的树叶,上有类似加有官府印信文书符篆上所用的文字符号,且叶叶不同。传说是沛国人张道陵客居蜀中时,在鹄鸣山学道,造作符书,教化百姓所为。

  张道陵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晚年叹息“此无益于寿命”,于是学长生不老术,由于家贫无法炼就“黄帝九鼎丹”,而治生营田牧畜,又非其所长,在听说蜀人多醇厚易教化,且多名山后,于是与弟子入蜀。忽有天人传授给张道陵治病之道,于是蜀中的百姓翕然安定,奉事之以为师。后来,张道陵修炼得道成仙,白昼飞升天界。

  东坡似乎对张道陵修炼成仙之道很是不屑,质问道:天师张道陵您修炼成仙飞升天界现在何处,您所遗留的经决、符章、印剑等子孙曾累世守之,如今,您看见了吗,安乐山上满山都是您留下的篆符文叶,而家乡的子孙却早已死去了,您的长生之道难道能显灵吗?

  东坡继而又调侃地说道,张道陵已修炼成仙成为不死的真人,于是下落天界别有喜好:就像我有爱好名誉、追求虚名的愿望一样,在安乐山的满山树上写下了这元始天尊所说之经。

  如果把这两首诗的逻辑倒过来,即成为:安乐山上的篆符文叶,是张道陵为追求虚名,下落天界所为,是其“外慕”的“业余爱好”而已。您这一业余爱好不打紧,家乡的.子孙却曾虔诚地累世守之,如今,您看见了吗,安乐山上满山仍是您留下的篆符文叶,而家乡的子孙却早已死去了,您的长生之道难道能显灵吗?

  如果说东坡对张道陵的质问是对张道陵修炼成仙之道的不屑,那么,东坡在对张道陵调侃中,不惜将自己做垫背:不直接说张道陵有爱好名誉、追求虚名的愿望,而是用“就像我一样”作缓冲,则显示了东坡豪放不拘的胸襟和幽默风趣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