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各地写的诗

刘莉莉老师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0、《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扩展阅读:苏轼进京应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文的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到:“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到:“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