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王明刚老师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今天我上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上完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以前有人跟我说,上完课没有好的感觉,只有坏的感觉并不要紧,最糟糕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那时还以为他言过其实,现在终于体会到他所说的了。

  因为我是刚从英语科转到语文科,所以属于新入行教师,其他语文教师一个学期上一节教研课就可以了,可我要上三节。上完《秋天的雨》后,我着手准备第二节教研课《古诗两首》的教学。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理,别人上教研课都会选一些好上的课文,我却不听他们的劝告,明知难上还是要选。或者我是太贪心了,是我希望短期内可以掌握语文课的,快点满师吧。越难上的内容,得到的反馈意见就会越多,那么对我的触动也会越大,我就能迅速成长起来!

  上第九课《古诗两首》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上得很好,通过范读,把学生带进古诗的意境当中,学生读得不错,成功感很大!上次是完全率性而上,一节课就教完两首古诗。可上这21课之前,却被同级组的谭老师告知,她一节课上其中的一首已经觉得很吃力了,于是我只挑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来上。

  本想按自己的本意想怎么上就上,于是没有去查教学设计,也不去与别人商量(我是不是太张狂了呢?)课件做好了,关于西湖的美景短片也查到网址了,一切准备停当,就等上课了。

  可昨天上一位教师的博客,看到十月份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太原第一会场和太原第二会场的连接。里面有《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实录。我把它下载到MP4里听了又听,决定模仿来自青海王老师的部分流程来上。

  今天很不巧,教室的电脑上不了网,那段西湖的视频是看不了(可惜它是不能预先下载的),我只好连忙找几张西湖的'图片简单做了个幻灯片(效果那可差远了!)加上今天课间操出操情况不理想,校长要全校同学重来训练,耽搁了几分钟,影响了第三节课。上课铃响了好久,孩子们才回到教室,还没来得及让他们喘口气,我就开始上课了!

  我一到上课就会把自己原来的设计忘得一干二净,随性而上,临场发挥。今天感觉自己没有怯场了,只是由于我的语言功底还不够扎实,遇到一些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就自信不足,不敢放开来读。(如饮、晴、轼、潋滟、西子),另外在范读前把淡妆浓抹读成浓妆淡抹了。(课后有位教师问我那个抹字读第三声还是第二声,我听实录时感觉王老师是读第二声的,就没加查证也读了第二声,后来一是这个字没有第二声的,可能是我听实录时听错了吧)

  我的流程是中规中矩的,但学生的这节课的表现不是太理想,连最在行的朗读也读不出原有的水平。或许我语言的穿透力太弱了,没有视频单凭语言无法带孩子们进入西湖美景的意境;也或许是今天校长也坐在后面听课,孩子们有点紧张,放不开。我只好不断地鼓励他们多读,读好!

  对比王老师,我发现她的声音抑扬顿挫,蕴涵饱满的感情,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诗境中,显示出她多年语文教学的功力。我现在不得不承认自己是那么的稚嫩!对比太原第八小学的学生,我们的孩子说话能力太弱了!相同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答不出什么或不知如何表达,他们却想象力丰富,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着重讲解诗中第一、二句,经过充分的读和多种形式的读之后,简单理解一下全文诗意,介绍苏轼描写西湖的另外两首古诗,我背诵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来结束这节课,鼓励他们课后找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歌来读一读!